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报告分析德国经济再度崛起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报告分析德国经济再度崛起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央行称,当前顺差、房价和转型升级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问题,而德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能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央行称,长期实施住房限购政策可能损害经济,应用房产税来取代限购。(一)如何应对顺差在2004年以后,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即使是在2005年7月21日实行汇率改革后,贸易顺差扩大趋势也没有丝毫的改变,这使得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面临持久的升值压力,并通过结售汇渠道,形成大量外汇占款,推动物价上涨。巨额顺差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解决顺差方面,不同的发展阶段,德国应对的策略有所不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国顺应形势的发展主动渐进地完成了德国马克汇率机制改革。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后,马克汇率开始浮动。1960~1990年,马克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4.17∶1升值到1.49∶1。总体来看,马克在1980年前主动完成了升值的主要过程,并且较好地控制了升值速度。灵活的汇率政策扮演了平滑国内经济周期、避免外部冲击的稳定器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而九十年代以后则主要通过加大对外间接投资等方式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两个阶段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均获得了成功。而与德国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汇率升值和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的日本,则在面对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以及强大的外部压力下,采用了不同的对策⑥,放弃了主动改革的时机,屈服于美国的强大压力,被迫让汇率大幅升值,形成了一边倒的日元升值预期,为避免出口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长期实行超低利率政策,造成货币供给量快速上升,大量过剩资金通过⑥1972~1979年,日元汇率与经济增长状况明显背离,1979年日元的贬值幅度达18.8%。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迫于压力骤然升值25.2%,随后两年又持续升值26%和28.8%。这直接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微博)货膨胀和80年代末的泡沫经济,导致日本进入“失去的十年”。16各种渠道涌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急剧膨胀,形成泡沫经济,给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德国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解决当前我国顺差问题,一方面必须维护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主动地、可控地、渐进地方式推进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缩小贸易顺差,同时确保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资本项目调节力度,积极探索扩大对外间接投资的多样化渠道,大量转化运用外汇资产,减缓外汇储备积累。同时,积极有序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大力发展外汇贷款、进出口信贷、保函、出口信用保险等贸易融资产品,积极推进外汇远期、掉期、期权等汇率避险工具创新,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对外兼并收购。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减少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直至使其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逆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贸易顺差,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二)如何稳定房价近年来,房地产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中心话题,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2010年以来,我国采取了限贷、限购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目前房地产调控效果正开始逐步显现,房地产价格开始有所松动。但当前的这种调控方式弊端也是非常明显,限购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压制投资性需求的方式来缓解住房供需矛盾,从而对房地产市场起到降温左右,但一方面这部分被抑制的需求并没有被消除,一旦限购政策取消且没有后续政策安排,被压制的需求可能重新反弹,房价有可能出现报复性上涨,另一方面,限购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及了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增加了不必要的调控代价。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限购政策持续时间过长,房价有可能出现断崖式下降,从而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借鉴德国稳定房价的经验,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调控手段:一是加快保障房体系建设。要把住房保障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17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强化保障房建设的硬约束,全面落实政府投入、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应将各项目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层层分解落实,按照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工程进度。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可持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形成完整的保障房建设体系。应保证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水平,在保障房分配方面规范准入审核,严格租售管理,加强使用管理,健全退出机制。二是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应在适当时机退出限购政策,转而代之以征收房产税。对于首套房或一定面积内的住房免征房产税;对于二套房或超过一定面积的住房,征收房价市值一定比例的房产税;对于三套及以上住房,将征收房价市值更高比例的房产税。总之,通过合理的累进税制,有效打击投资性需求,同时又较好地保护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三是丰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效仿德国的做法,要继续支持和鼓励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对刚性需求,首付款比例应继续调低至30%,并执行较低的长期固定利率。对于改善型需求,首付款比例可调高至40%-50%,同时执行合适的长期固定利率。对于投资性需求,不予信贷任何支持。四是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加快建立科学的房地产价格和房租评估体系,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房价或房租偏离“合理”水平一定幅度,房屋的卖方或房屋的出租者将被处以高额的罚金,甚至处于严厉的刑法。(三)如何转型升级金融危机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包括节能减排、振兴十大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这些政策措施分类可以发现,总体来看,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居多,支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的偏少。在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下,过分强调倒逼机制对转型升18级的重要性,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可能会发生异化。比如,各级政府为突击完成中央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往往采取拉闸限电方式,这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一些企业转而采用购买发电机自行发电,这不仅没能真正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经营负担。要真正推进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认为要借鉴德国的做法,更多出台支持和鼓励性的政策措施,以创新为抓手,以创新促转型,具体说: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二是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减免相关税收、加大信贷倾斜等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三是要积极引入二元制职业教育,调整大学科目设置,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帮助企业培养科技人才。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六十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都大为增强。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现了经济奇迹。后来虽然经历了席卷西方世界的几次经济危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高于西方其他的工业国家;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集中计划体制,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但是,就两个德国相比,战后初期德国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大同小异,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无几。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远不如联邦德国,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尚不及联邦德国的50%。1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点1.1以农业为依托的发展工业化以前的德意志以农业为主,且处于分裂状态。德意志的分裂的确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德国统一后便转化为推动工业化的巨大动力,德国中所有要求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其资本投资率在1850年前后只有5%,在1850-1860年间则增长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70年代则为12.5%。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依托的。农业未受到如同英国圈地运动那样的冲击,农业人口是逐步地离开土地,加入城市的就业大军的。同时,城市的工业构成也十分复杂,并非单一的现代工业经济。这种逐步演化,多种性质行业并存的现象,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也保持了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德国人将自己传统的精细作风融进新的行业中。1.2以铁路建设为龙头的工业化进程与英国相比,德国的工业化起步有十分明显的不同。德国的农业由于技术落后,农业生产率没有提高,因此农村群众的购买力也没有相应的增加。所以,在德国推动工业化的动力与英国相比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方向。德国推动工业化的动力来自铁路建设方面,也就是来自工业本身。由于德意志关税同盟把德国大多数地区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销售区,鼓励了国家和私人进行必要的投资,这样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资本雄厚的经济区。2德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说来,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僵化上。而德国的经济结构僵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僵化,二是产业结构老化。2.1劳动力市场僵化德国的劳动力市场僵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福利过大,大量的失业补助金和社会福利,减少了人们工作的热情。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美国,失业人员失业后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平均收入只相当于失业前平均收入的10%左右,欧盟失业人员平均收入约为原工资的三分之一;但在德国,一个人失业后,在32个月内可得到工资的67%,如果以后继续失业,可永久性获得原工资的57%的收入。二是企业和职工的高社会保障贡献率和高税收率,抑制了企业雇佣工人和失业人员寻找工作的积极性。据统计,2000年,美国企业和职工的社会保障贡献和个人所得税合计占职工收入的24.1%,欧盟平均为37.5%,而德国为46.1%,是几个大国中最高的。2.2产业结构老化就经济规模而言,德国可谓世界经济大国。但就其经济结构、新产业比重和综合竞争水平与美欧其他新兴国家相比已出现不小差距。多年来德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不大,存在结构老化现象。传统产业(汽车、机械、化工和冶金及建筑)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30%以上,且多年未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IT产业和网络技术浪潮,德国虽然适时参与,但力度不突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动作不明显。据2002年4月瑞士国际管理研究所公布的综合竞争能力排序,德国从上年的第12位跌至第15位。德综合竞争能力之所以下降,一是经济增长多年来呈低速状态,二是德国经济结构和产业部门缺乏灵活性。3德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3.1德国经济发展现状虽然经济危机给德国经济带来的最黑暗的一刻已经过去,经济严重衰退的谷底也已摆脱,但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过时。摆脱或战胜危机还需借以时日。德国是外向性经济比较突出的国家,经济的增长对国际大环境的依赖比较严重。只要世界经济不稳定,德国经济就仍处在风雨飘摇中。从国家层面看,德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失业人口增加。2010年对绝大部分德国企业来说,优先考虑的课题是控制成本和优化结构,因此企业裁员不可避免。根据科隆经济研究所最新的调查结果,在44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准备在新的一年减少工作岗位;有16个行业打算保持现有岗位数量不变。只有一个行业即制革产业明确表示将扩招工人。从私人消费层面看,2009年德国私人消费比2008年增加了0.5%,对经济回暖或多或少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2010年德国私人消费很有可能将陷于停滞状态。对于2010年的德国经济来说,私人需求将不会产生推动作用。3.2德国经济发展前景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经济前景不甚乐观。结构性改革和调整不会一蹴而就。德国结构问题是多年来累积起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决非能一日而成。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从长远考虑制定了新的经济增长战略,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德国政府一方面希望将绿色经济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更重要的是要努力谋求面向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能够刺激经济景气和建立新的经济行业。同时,要谋求整体经济的现代化,使当前的工业核心向资源有效利用方向转变,也要努力实现经济长远、合理、低碳型、资源节约型增长。环保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