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广义地理解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地理解,国际政治学即指有关国际政治的学说。•国际政治:是指行为主体间围绕权力和利益实施对外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与关系的总称。•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一章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马列主义基本观点:•1.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体系•2.要依据时代性质及其特征来认识世界的发展阶段,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条件的政策•3.殖民地理论•殖民主义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具有双重作用。灾难;积极意义。•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4.帝国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相互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5.世界各国经济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外国经济的关系•6.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的,要用一切力量来维护和平•7.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列宁认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是产生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而且是和平时期政治的继续,和平则是战争时期政治的继续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见ppt)新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三个世界划分理论•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4.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5.合作共赢.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第二,国际新秩序中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第三,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任何国家不得干涉别国内政,不得把某种特定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第四,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第五,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发展(一)理论框架基本形成20世纪80年代引进西方理论(P54①)90年代确立自己的理论框架(P54②)(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论文、专著、教材)(三)与世界的学术接轨正在进行•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刊发国外学者的论文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指的是在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相互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是无政府的,又是统一的整体•(二)联系性•1.经济决定政治•2.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有反作用•3.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相互渗透•(三)不平等性•形式上平等、理论上平等•等级性:国内社会权力决定等级(南非)•国际社会实力决定等级(联合国)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国际政治格局可以区分为下面几种类型:•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1.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2.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4.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总是相互交错、呈过渡性特征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体系的影响•(一)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三)世界各国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四)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的制约•(一)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二)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三)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性的运动能够形成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的国际压力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相互关系•(一)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1.对外政策是国内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集团利益的集中体现•2.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受着国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制约•3.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二)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区别•1.对象不同•2.形式不同•3.制约因素不同•结论:国家的对外政策在一定的条件下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甚至能够对国家的对内政策产生影响和作用。•(三)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和作用•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外政策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服务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创造条件。•1.对外政策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而国家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是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国家的对外政策影响着对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1.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和行为能力•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一)国家行为主体(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国家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二)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暴力手段→对内镇压,对外防御•管理机构→对内协调各阶级利益、协调关系,对外交往合作•(三)拥有主权•国家最根本的属性。•否则是殖民地或者行政区。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如何认识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1.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已经受到越来越大的现实挑战。•主权被分割(受限)的现象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是常见的:一是国家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二是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三是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国家主权受限的原因:•冷战结束后,主权的内容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量变,表现为行使主权时受到国际社会公约、条款、规范、惯例和舆论的限制。在主权的四个基本内容(管辖、独立、平等、自卫)中,对内管辖权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经济上,国际规则越来越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加快,很多国家的经济决策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一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主权受到市场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作用减弱。•二是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政府之间的相互制约增强,限制了主权的行使。•另外,国家对资源和居民的管辖权也受到新的限制。•政治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人道主义干预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政治原则。•首先,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后,其他大国在安理会的影响力减小,这使得安理会达成一致决议的机会增加,并能调动足够的军事力量保证决议的执行。•其次,发展中国家无法再利用美苏矛盾,抵抗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集体对其干涉的条件更加不利。•最后,建立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多边集体安全合作的呼声增高,要求每一个国家对集体安全承担义务,自我限制,接受他国监督。•2.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互不侵犯主权还是大多数国家所坚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尽管国内事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其依据仍然是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方式主要是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协商和交涉;•尽管主权让渡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频繁,但主权的让渡具备三个基本的属性,即:自愿性、平等性和共享性。(P91)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类型•跨国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1.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两大类•2.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3.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又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国际组织还包括世界性政党(政党)、国际宗教组织(教会)、世界性运动(国际组织机构)等。•①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跨国公司一般可以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两大类。•②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跨国公司也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等。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和区别•1.二者的联系•跨国行为主体是在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国家间相互关系的补充和延伸;•跨国行为主体和国家行为主体一样,具备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四大基本要素,即行为能力、职能作用、实力和组织形态、独立自主性和独立决策权。•2.二者的区别•①跨国行为主体没有固定的领土和居民•②跨国行为主体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构和暴力工具③跨国行为主体的成员来自两个以上的国家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1.行为作用的跨国性•①跨国行为主体成员构成的多国性•②跨国行为主体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作用的跨国性(面临和解决的是共同问题)•③跨国行为主体自身利益的超国家性•2.参与方式的间接性•跨国行为主体一般不拥有强制推行其对外政策的手段,因而它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主要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通过会议所作出的决议和制定的准则和规范,通过动员世界舆论,通过其成员广泛、积极的活动等途径,对成员国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对国家间的关系起到调解和推进的作用,从而影响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3.职能作用的协调性•由于行为作用的跨国性、参与方式的间接性两个特点所决定,跨国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发挥主权国家难以发挥的作用。•4.措施手段的非强制性•跨国行为主体作为若干个国家成员的集合体,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关和暴力工具。因此,各成员国共同协商做出的决议和规则对成员国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主要还是通过道德和舆论压力的约束。•即使是联合国安理会这样拥有一定强制力的机构,其做出的决议如果没有某些拥有巨大权力的成员国的支持,也往往不能得到执行。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一)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二)生产力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二、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三、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一)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权力的概念•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这一定义包含四层含义:•权力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权力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权力所体现的能力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不仅仅取决于实力•④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不是单向行为,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实力的概念•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是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以及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能力。实力的构成要素•国家实力的构成不外乎两大组成部分,即有形的或物质构成和无形的或精神构成。•1.国家实力的有形构成•(1)地理条件•(2)人口•(3)自然资源•(4)经济实力•(5)军事实力•(6)科技实力•2.国家实力的无形构成•(1)社会制度•(2)政治体制•(3)政治局势•(4)与外部世界的关系•(5)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国家实力的作用•1.它是制定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伊拉克入侵科威特•2.它是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两伊战争•3.它是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国家利益的内涵•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