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点总结1.“是”字句:A是Ba)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在等于的句子中,A/B可互换,此外不可互换。李白是这首诗的作者。b)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孩子是双眼皮。c)表示事物的存在。遍地是牛羊。d)副词,放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肯定。重读时表“的确、确实”,不能省略(他的性格是变了。);不重读时表一般肯定,能省略。2.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vs来去(13个)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3.指示代词a)这、那:这是近指,那是远指,二者并举指代众多的人或事物,是虚指(不图这不图那)b)每、各:是分指,每侧重个体相同的一面,各侧重不同的一面。某、另: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4.语气词a)的:表陈述。b)了:表陈述(树叶黄了。);表祈使(别说话了。)c)呢:表陈述(我不辛苦,你才辛苦呢。);表疑问(去呢还是不去?)d)吧:表疑问(天晴了吧?);表祈使(我们走吧。)e)吗:表疑问(你去过北京吗?)f)啊:表陈述(他不去呀。);表祈使(来呀。);表疑问(谁呀?);表感叹(是他啊!)5.定语标记“的”a)音节上:单音节adj做定一般不加(红花,绿叶)。单音节n做定一定加(人的性格,花的颜色)。双音节的adj但中心语是单音节的常加(黄河的水)。用不用都可以时,讲究音节的调整,看读起来顺不顺口。b)意义上:表领属,谁的,可加可不加(小明的书包,他姐姐)(定语是代词而中心语是和它有关的人或集体时,可不加)表性质,什么,不加(世界地图,汉语词典)描写说明,怎么样的,加(明亮的双眼)6.多层定语谁的,什么时地,多少,怎样的(动词性短语或主谓短语),什么样的,什么7.补语和宾语的顺序a)动+补+宾+(补):打破砂锅。拿出书来。b)动+宾+补+(宾):去昆明两次。给他三次钱。8.补语(9个)a)结果补语:表动作结果,吃完。无否定,无标记得b)情态补语:表状态,讲的眉飞色舞。无否定,有标记得c)趋向补语:表趋向,拿出来。无否定,无标记得d)数量补语:表动作次数,看一次,无否定,无标记表动作时量,看了一星期,无否定,无标记e)时地补语:表时间(生于1992年),表地点(来到广州),无否定,无标记f)可能补语:表动作的可能性,吃得,吃不得g)可能趋向补语:表可能和趋向,看得出来,看不出来h)可能结果补语:表能否得到结果,吃得完,吃不完i)程度补语:表程度,好极了,好得很。无否定9.主谓句a)名词主谓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用来判断或说明事物的种类、数量、时间、性质、特点、用途等。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才可以:肯定句、短句、口语句式、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口语短句。主语+名词今天星期六。明天晴天。小明20岁。b)动词谓语句: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用来叙述人或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主语+动词、是、有、没有等+宾语我姓王。我是中国人。c)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用来描写人或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主语+(副词)+形容词她很漂亮。他的脸通红通红的。10.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今天比昨天冷。A没有B+形容词——今天没有昨天冷。11.特殊句式:都是动词谓语句a)把字句:处置式——(A)+把+B+动词+补语等成分i.动词后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单独出现,后要有宾语、补语、动态助词、动词重叠式等。(把书放在桌上。把茶喝了。把情况谈谈。)ii.把的宾语一般上是有定的,是已知的人或事物,前常有这,那等修饰语(把那本书带上。),若无定,则常指一般的道理(把一天当作两天用。)iii.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即动词对受事有积极的影响iv.能愿动词、否定词等要加在把字前(怎么能把杯子给打了呢?)b)被字句:被动,一般是否定的i.动词一般是处置性的,后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杯子被他打破了)。ii.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那封信被烧了。)iii.能愿动词与表示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放在被前。(杯子不是被他打破的。)c)连谓句: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多是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主语+动词短语1+动词短语2——他上街买菜。我坐地铁上班。d)兼语句使令式:请、使、让、叫、命令、鼓励等,老师鼓励学生学好汉语。爱恨式:称赞、表扬、爱、恨、喜欢等,她妈妈夸她是个好孩子。选定式:选聘、称、说等意义,大家选他当代表。有字式:他有个妹妹很能干。e)双宾句:主语+动词+宾语1+宾语2(我借他十块钱。)f)存现句:表示何时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处所+存现动词+人或物。分为存在句(他的脸上透出一丝笑意)和隐现句。用画图的方式或教室的实物——墙上挂着一幅画。桌子上放着一本书。12.疑问句a)是非问:陈述句+疑问语调,可用吗,回答用是、不是、没有或点头摇头。他去吗?他去吧?他去?b)特指问:用疑问代词表示,回答就疑问代词部分作答。谁去?谁去呢?c)选择问:用有选择关系的复句表示,回答选择其中一项或另外选择。他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d)正反问:V不?或V不V?或说一个陈述句,后加是不是,好不好一类(他当过老师,是不是?)。回答选择一个或另外。他去不去呢?13.复句的关联词语(10种)a)并列复句:既A又B,又A又B,有时A有时B,一方面A一方面B,一会儿A一会儿B,一边A一边B,不是A而是B,并非A而是B,是A不是B,也,又,同样,另外,而,而是b)顺承复句:首先A然后B,刚A就B,一A就B,便,就,又,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继而,终于c)解说复句:即,也就是说d)选择复句:或A或B,是A还是B,不是A就是B,要么A要么B,要不A要不B,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或者,还不如,倒不如,或者,还是e)递进复句:不但A而且B,不但A反而B,尚且A何况B,别说A连B都,而且,并且,更,还,甚至于,尚且,何况,反而f)条件复句:只要A就B,只有A才B,无论A都B,就,要不然,才g)假设复句:如果A那么B,即使A也B,再A也B,那么h)因果复句:因为A所以B,之所以A是因为B,既然A那么B,由于,是因为,致使,从而i)目的复句:以便,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以防j)转折复句:虽然A但是B,只是,可是,不过,然而14.“了”a)V+了+O,表示完成——下了一场雨。买了一本书。V+O+了,表示变化——下雨了。他会说中文了。b)V+了O+了,第一个表示完成,第二个表示变化,总体传达一种新情况,暗示了说话者的进一步含义。我得了第一名了。他跑了三圈了。c)句末的“了”——表示变化;表示肯定的语气(我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表示感叹的语气(这里的东西太贵了!)d)V+了+时间/数量+(N),表示过去的某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坐了一小时V+了+时间/数量+(N)+了,表示某个过程中从开始到现在——坐了一小时了15.教学流派:语法翻译法(用母语解释);直接法(用客观事物与目的语构成联系);情景法(用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阅读法(培养阅读技能);自觉对比法(将目的语和母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听说法(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听说能力);视听法(在一定情境中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自觉实践法(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自觉运用目的语);认知法(现代语法翻译法);团体语言学习法(小组集体讨论);默教法(老师尽量少说话,让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学生也有一定的沉默时间);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动作传授第二语言);暗示法(老师有权威,学生们当作小孩);自然法(自然习得,自我纠正)交际法(话题螺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