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培训讲义《力&物体的平衡》1第O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PhysicsOlympiad简称IPhO)①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②几乎每年一届,参赛国逐年增加,每国代表不超过5人。③中国参赛始于1986年的第十七届,此后未间断,成绩一直辉煌。④1994年第二十五届,首次在中国(北京)承办。⑤考试内容:笔试和试验各5小时,分两天进行,满分各为30分和20分。成绩最佳者记100%,积分在90%以上者获金奖,78%~89者获银奖,65~77%者获铜奖。2、国家(ChinesePhysicsOlympiad简称CPhO)①1984年以前,中学物理竞赛经常举行,但被冠以各种名称,无论是组织,还是考纲、知识体系都谈不上规范。②1984年开始第一届CPhO,此后每学年举办一届。③初赛:每年九月第一个星期天考试。全国命题,各市、县组考,市统一阅卷,选前30名(左右)参加(全省)复赛。复赛:九月下旬考试。全省命题,各省组织。理论考试前20名参加试验考试,取理论、试验考试总分前10名者参加省集训队。集训队成员经短期培训后推荐3~7名参加(全国)决赛。决赛:全国统一组织。按成绩挑选15~25名参加国家集训队,到有关大学强化训练,最后从中选拔5名优秀队员参加IPhO。④满分140分。除初赛外,均含理论和试验两部分(试验满分60分)。3、湖南省奥赛简况①至1998年,湖南选手获CPhO决赛一等奖29人次,占全国的18.24%;在IPhO中获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2枚,居各省之首。②题型与风格:初赛第十一届(1992年)开始统一,只有天空和计算。复赛第十三届(1994年)开始统一,只有计算题六个,考试时量均为3小时。二、知识体系1、高中物理的三档要求:一般要求(会考)→高考要求→竞赛要求。竞赛知识的特点:①初赛——对高中物理基础融会贯通,更注重物理方法的运用;②复赛——知识点更多,对数学工具的运用更深入。2、教法贯彻①高一:针对“高考要求”,进度尽量超前高一新课,知识点只做有限添加。目标瞄准初赛过关。②高二:针对“竞赛要求”,瞄准复赛难度。高二知识一步到位,高一知识做短暂的回顾与加深。③复赛对象在约15天的时间内模拟考试,进行考法训练。3、教材范本:龚霞玲主编《奥林匹克物理思维训练教材》,知识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推荐典型参考书目——①孙尚礼毛瑾主编《高中物理奥林匹克基础知识及题解》(上、下册),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②张大同主编《通向金牌之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逐年更新);③湖南省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物理分会编《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奥赛培训讲义《力&物体的平衡》2年6月第一版;④湖南省奥林匹克委员会物理分会、湖南省物理奥林匹克培训基地编《新编物理奥林匹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⑤舒幼生主编《奥林匹克物理》(分1、2、3…多册出版),湖南教育出版社,第一册1993年8月第一版。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第一讲力的处理一、矢量的运算1、加法表达:a+b=c。名词:c为“和矢量”。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1所示。和矢量大小:c=cosab2ba22,其中α为a和b的夹角。和矢量方向:c在a、b之间,和a夹角β=arcsincosab2basinb222、减法表达:a=c-b。名词:c为“被减数矢量”,b为“减数矢量”,a为“差矢量”。法则:三角形法则。如图2所示。将被减数矢量和减数矢量的起始端平移到一点,然后连接两时量末端,指向被减数时量的时量,即是差矢量。差矢量大小:a=cosbc2cb22,其中θ为c和b的夹角。差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弦定理求得。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的特例。例题:已知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半径为R,周期为T,求它在41T内和在21T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解说:如图3所示,A到B点对应41T的过程,A到C点对应21T的过程。这三点的速度矢量分别设为Av、Bv和Cv。奥赛培训讲义《力&物体的平衡》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tvv0t得:ABa=ABABtvv,ACa=ACACtvv由于有两处涉及矢量减法,设两个差矢量1v=Bv-Av,2v=Cv-Av,根据三角形法则,它们在图3中的大小、方向已绘出(2v的“三角形”已被拉伸成一条直线)。本题只关心各矢量的大小,显然:Av=Bv=Cv=TR2,且:1v=2Av=TR22,2v=2Av=TR4所以:ABa=AB1tv=4TTR22=2TR28,ACa=AC2tv=2TTR4=2TR8。(学生活动)观察与思考:这两个加速度是否相等,匀速率圆周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答:否;不是。3、乘法矢量的乘法有两种:叉乘和点乘,和代数的乘法有着质的不同。⑴叉乘表达:a×b=c名词:c称“矢量的叉积”,它是一个新的矢量。叉积的大小:c=absinα,其中α为a和b的夹角。意义:c的大小对应由a和b作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叉积的方向:垂直a和b确定的平面,并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方向,如图4所示。显然,a×b≠b×a,但有:a×b=-b×a⑵点乘表达:a·b=c名词:c称“矢量的点积”,它不再是一个矢量,而是一个标量。点积的大小:c=abcosα,其中α为a和b的夹角。奥赛培训讲义《力&物体的平衡》4二、共点力的合成1、平行四边形法则与矢量表达式2、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与分力的求法余弦定理(或分割成RtΔ)解合力的大小正弦定理解方向三、力的分解1、按效果分解2、按需要——正交分解第二讲物体的平衡一、共点力平衡1、特征:质心无加速度。2、条件:ΣF=0,或xF=0,yF=0例题:如图5所示,长为L、粗细不均匀的横杆被两根轻绳水平悬挂,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图上已标示,求横杆的重心位置。解说:直接用三力共点的知识解题,几何关系比较简单。答案:距棒的左端L/4处。(学生活动)思考:放在斜面上的均质长方体,按实际情况分析受力,斜面的支持力会通过长方体的重心吗?解:将各处的支持力归纳成一个N,则长方体受三个力(G、f、N)必共点,由此推知,N不可能通过长方体的重心。正确受力情形如图6所示(通常的受力图是将受力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时,N就过重心了)。答:不会。二、转动平衡1、特征:物体无转动加速度。2、条件:ΣM=0,或ΣM+=ΣM-如果物体静止,肯定会同时满足两种平衡,因此用两种思路均可解题。3、非共点力的合成大小和方向:遵从一条直线矢量合成法则。作用点:先假定一个等效作用点,然后让所有的平行力对这个作用点的和力矩为零。第三讲习题课1、如图7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斜面上,有一块可以转动的夹板(β不定),夹板和斜面夹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均质球体,试求:β取何值时,夹板对球的弹力最小。解说:法一,平行四边形动态处理。对球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平行四边形中的矢量G和N1进行平移,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8的左图和中图所示。奥赛培训讲义《力&物体的平衡》5由于G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N1的方向不可变,当β增大导致N2的方向改变时,N2的变化和N1的方向变化如图8的右图所示。显然,随着β增大,N1单调减小,而N2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当N2垂直N1时,N2取极小值,且N2min=Gsinα。法二,函数法。看图8的中间图,对这个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sinN2=sinG,即:N2=sinsinG,β在0到180°之间取值,N2的极值讨论是很容易的。答案:当β=90°时,甲板的弹力最小。2、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墙壁上,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9所示,则在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的变化图线是图10中的哪一个?解说:静力学旨在解决静态问题和准静态过程的问题,但本题是一个例外。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平衡方程不再适用。如何避开牛顿第二定律,是本题授课时的难点。静力学的知识,本题在于区分两种摩擦的不同判据。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得:支持力N持续增大。物体在运动时,滑动摩擦力f=μN,必持续增大。但物体在静止后静摩擦力f′≡G,与N没有关系。对运动过程加以分析,物体必有加速和减速两个过程。据物理常识,加速时,f<G,而在减速时f>G。答案:B。3、如图11所示,一个重量为G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大环上,另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自由长度为L(L<2R),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顶点A,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环静止平衡时位于大环上的B点。试求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解说: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矢量总是可以平移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讨论,解三角形的典型思路有三种:①分割成直角三角形(或本来就是奥赛培训讲义《力&物体的平衡》6直角三角形);②利用正、余弦定理;③利用力学矢量三角形和某空间位置三角形相似。本题旨在贯彻第三种思路。分析小球受力→矢量平移,如图12所示,其中F表示弹簧弹力,N表示大环的支持力。(学生活动)思考:支持力N可不可以沿图12中的反方向?(正交分解看水平方向平衡——不可以。)容易判断,图中的灰色矢量三角形和空间位置三角形ΔAOB是相似的,所以:RABGF⑴由胡克定律:F=k(AB-R)⑵几何关系:AB=2Rcosθ⑶解以上三式即可。答案:arccos)GkR(2kL。(学生活动)思考:若将弹簧换成劲度系数k′较大的弹簧,其它条件不变,则弹簧弹力怎么变?环的支持力怎么变?答:变小;不变。(学生活动)反馈练习: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有一定滑轮,一根轻绳跨过滑轮将一小球从图13所示的A位置开始缓慢拉至B位置。试判断:在此过程中,绳子的拉力T和球面支持力N怎样变化?解:和上题完全相同。答:T变小,N不变。4、如图14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非均质圆球,其重心不在球心O点,先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A点和地面接触;再将它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B点与斜面接触,已知A到B的圆心角也为30°。试求球体的重心C到球心O的距离。解说:练习三力共点的应用。根据在平面上的平衡,可知重心C在OA连线上。根据在斜面上的平衡,支持力、重力和静摩擦力共点,可以画出重心的具体位置。几何计算比较简单。答案:33R。(学生活动)反馈练习:静摩擦足够,将长为a、厚为b的砖块码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最多能码多少块?解:三力共点知识应用。答:ctgba。4、两根等长的细线,一端拴在同一悬点O上,另一端各系一个小球,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已知奥赛培训讲义《力&物体的平衡》7两球间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斥力而使两线张开一定角度,分别为45和30°,如图15所示。则m1:m2为多少?解说:本题考查正弦定理、或力矩平衡解静力学问题。对两球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矢量平移,如图16所示。首先注意,图16中的灰色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设为α。而且,两球相互作用的斥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可用同一字母表示,设为F。对左边的矢量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singm1=45sinF①同理,对右边的矢量三角形,有:singm2=30sinF②解①②两式即可。答案:1:2。(学生活动)思考:解本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答:有——将模型看成用轻杆连成的两小球,而将O点看成转轴,两球的重力对O的力矩必然是平衡的。这种方法更直接、简便。应用:若原题中绳长不等,而是l1:l2=3:2,其它条件不变,m1与m2的比值又将是多少?解:此时用共点力平衡更加复杂(多一个正弦定理方程),而用力矩平衡则几乎和“思考”完全相同。答:2:32。5、如图17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均质金属球上固定着一根长为L的轻质细杆,细杆的左端用铰链与墙壁相连,球下边垫上一块木板后,细杆恰好水平,而木板下面是光滑的水平面。由于金属球和木板之间有摩擦(已知摩擦因素为μ),所以要将木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