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法角度看南海问题近年来,南海问题逐渐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关注它的同时,不禁让我们反思南海问题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会遗留下来南海问题。如果我们早一点关注它,并试图从国际法的角度去解决它,是不是南海问题就不会造成今天这个样子。一、南海的战略位置首先我们看一看南海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有大小200多个岛礁组成,岛屿大都狭小。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永兴岛1.85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平方公里。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南海问题归根到底是国家利益问题。总的来讲,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首先,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根据中国相关部门的探测,预测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潜量为320亿吨。其次,南海拥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1]我国只有牢牢的控制住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对日本和韩国,形成战略钳制。同时,南海自古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侵蚀这些岛礁,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上的伤害,是不可容忍的。正是因为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周边各国对南海垂涎三尺,公然抢占我岛礁,开采石油等资源。而美日英俄等国家,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取得经济利益,同时从战略角度,加紧对中国南海进行控制,在换取国家博弈筹码的同时,难免不含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用心。二、从国际法角度看南海问题传统国际法上,先占是指国家占领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领土主权。南海即是我国基于传统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而合法取得的。中国基于先占原则取得南海主权的国际法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中国对南海的占领是对无主地的最先占领汉代初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漂洋过海来到南海海域,发现并命名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在中国人民到达南海诸岛之前,南海一直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海域,南海诸岛也一直无人踏足。根据国际法上的无主地先占原则,人们在发现一片新的陆地之后,只要这片土地还未被任何国家有效占有,也即还不属于任何国家,那么我们就称这块土地为无主地。对无主土地的发现使发现人所代表的国家取得优先占有这一土地的权利,发现国有权在一定的时期内采取占有行动,并以先占这种为现代国际法所承认的方式取得对该块无主地的领土主权,且从此受到国际法的保护。2.中国对南海的占领已形成客观上的有效占有要形成传统国际法上的有效占有,国家应对无主地适当的行使或表现其主权,通过立法、司法或行政管理行为对无主地形成有效的占领或控制。但这种占有需要达到的程度则是相对的,特别是对无人居住的土地,并不一定要求实际使用土地或移民,只要先占国通过宣告确立其统治权即可。中国古代自发现并实际占有南海诸岛之后便开始对其进行有效的管辖,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更是早被中国历代政府置于其管辖之下。直到19世纪30年代初法国开始入侵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前,中国对这些岛屿的管辖都从来没有间断过,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争议。过去对南海诸岛进行的水师巡航,以及后来在南海诸岛上的巡视及驻扎都是我国对南海诸岛行使管辖权的具体表现。这种管辖不但持续进行,并且不受任何国家的干预,符合国际法上有关有效管辖的规定,是证明南海及南海诸岛归属于中国的又一有力证据。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国家的领海宽度为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为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每个国家有权在领海以外拥有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直至大陆边的外缘,最远可延伸至350海里,如不到200海里者,则可扩展至200海里;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水域,即群岛水域,外国船舶和飞机在群岛水域享有无害通过权。如果两国海岸彼此相向或相邻,两国中任何一国在彼此没有相反协议的情形下,均无权将其领海伸延至一条其每一点都同测算两国中每一国领海宽度的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的中间线以外。由此可见,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权益和大陆架、专属经济区这两个权益发生冲突时,领土主权原则始终是前提和基础。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个国家可以享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最远也可以延伸至350海里,但这些规定都是以不损害他国固有利益为前提的。根据传统国际法的规定,我国已依据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主权,有关国家仍然以其单方面宣布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为借口,侵占我国领土和海域的行为,不但违反了公约不损害其他国家原有利益的原则,更完全忽视了以和平方式协商解决划界争端的基本原则。还有一些国家,甚至以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制度为依据,对其单独划定区域内的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完全颠倒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的适用,严重违反了公约的规定,是没有任何现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的。而中国对南海及其岛屿的主权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效适用和确认。1931年7月10日,挪威政府发表一项声明,宣布对丹麦主张占有的东格陵兰拥有主权,其法律依据是这块土地是“无主地”,而不是丹麦的土地。为此,丹麦向常设国际法院对挪威提起诉讼,要求宣布挪威的上述声明是无效的。1933年4月5日,常设国际法院对本案做出判决,丹麦胜诉。法院认为丹麦对格陵兰的占有是有效的,因为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没有任何国家对格陵兰提出过主权要求,也没有国家对丹麦的权利主张提出过异议。“并不需要证明在丹麦政府主张对格陵兰主权的整个时期,丹麦对格陵兰的主权一直存在,即使提交法院的材料可能被认为不足以证明在早期就有这种主权的存在,但这仍不能排斥这样的判断:在挪威占领之前,丹麦对格陵兰的权利主张是有效的。”130由此可见,传统国际法对人口稀少和无人定居的地区行使主权的要求并不高。别的国家没有主张或异议,从反面证实了该国对其占领土地的行政管理和主权行使是充分的、有效的。对领土主权的主张不是基于某个特别行动,或者诸如割让条约所取得的权利,而只能建立在持续的权利显示的基础上。我国对南海的先占与丹麦对格陵兰的占有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根据国际法院对该案的判决,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对一国的占领提出主张或异议,即可反面的证明该国的这种占领是充分有效的。我国自汉代以来对南海的先占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都没有任何国家提出过异议,也没有任何国家对南海提出过主权要求,这也就证明了中国对于南海的占领是属于充分有效的占领,能够产生传统国际法上先占的法律效果。南海海域辽阔,岛屿众多,许多岛屿甚至只是一些珊瑚礁,随着潮涨潮落而出现或消失,根本不可能居住。对于南海上这些人口稀少或无人定居的岛礁,其主权的行使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的,并不需要证明中国始终在对其行使主权,这种占领也应当被认为是有效的。国际法院对格陵兰案的判决对确认我国南海主权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该案以判例的形式对传统国际法中的先占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解释,实际上确认了我国南海并不属于有关国家所称的无主地,而早已为中国有效占有。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单单依靠武力,我们必须拿起法律武器,让国际社会公认我国对南海海域的管辖权。理学院二营四连陈毓敏3212013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