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1国际贸易专业剖析报告江西服装学院商贸分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开设于2012年,招生规模日益扩大,2012年招收38人,2013年为41人,2014年70人,分为两个班,截止2014年,在校学生目前已达149人。现有教师10名,专职教师6人,校外兼职教师4人。对于该专业的剖析,本文将从3个方面着手,即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以及专业发展展望。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业基本情况1、发展前景•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进口大国。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的分析,未来十年中国将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双双“倍增”,同时继续努力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到2020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左右。在2020年前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到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对于服装企业来说,继续扩大进口是未来服装企业的外贸发展走向,而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大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从目前情况来看,既懂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又懂服装,还通晓国际市场开拓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但市场需求如此大的行业,最终需要怎样的人才,该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应的市场调查。•实地调查:2015年5月底,我院老师前往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带进行了为期1周的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其对职业岗位和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网络调查:由于国际贸易相关工作“面多线广”等特点,我们通过网络对行业及毕业生就业职业岗位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发展现状与前景。•2、就业群分析根据调查资料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主要从事以下企业岗位:在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型企业的国际贸易部从事单证员、外销员(或助理)工作;在流通型外贸企业从事跟单员或外贸业务员工作;在国际货代公司从事跟单员、单证员工作;在专业报关行或外贸企业从事报关工作;还有其他如外贸日常管理工作或到银行从事国际结算业务。就业方向主要是以基础性的外贸工作如外贸业务、单证和跟单为主,以报关员、报检员等为辅。外贸业务员:从事商务谈判、制单、接单、经贸等业务。国际商务单证员:根据销售合约和信用证条款从事审核、缮制各种贸易结算单据和证书。国际商务跟单员:以客户订单为依据,跟踪产品(服务)运作流向并督促定单落实。报关员:能从事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事务管理、海关行政救济事务管理等工作。报检员:能代表企业向检验检疫机构做进出口货物的报检申报,陪同施检,领取证单等工作。这些岗位需要具备以下能力:2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独立处理外贸业务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忠诚可靠并严守商业机密;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3、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见表1.表1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目标内容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勤、信、博、雅品质,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求,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服装贸易发展现状和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服装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在各类服装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与驻外机构等,从事服装贸易业务与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基本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具备勤、信、博、雅品质,有良好的敬业、创新意识;•(2)具备必要的法律、职业道德等人文社科知识,具备必要的文化素养;•(3)能够适应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有较高的业务素质;•(4)具有强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要求•(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2)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3)具备相关法律知识和涉外商贸法律法规知识;•(4)具有国际贸易、服装、国际金融、运输、保险、财会等相关知识;•(5)具有计算机应用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实践教学目标•(1)具有理解、分析和应对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变化的能力;•(2)具有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经营及管理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客户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4)具有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网上业务洽谈,能够订立国际货物合同;•(5)掌握外贸单证的制作,能够处理商务函电;•(6)能够处理进出口业务一般流程;•(7)取得至少1种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4、基于职业能力分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立足于校企合作,通过加强专业调研,进行大量企业走访,对当前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所需求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基本确认为当前网络时代从事国际贸易业务人才需要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B2B网络贸易能力三种专业能力。我们在实践中贯彻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学做融合”的“三类融合”和“上述三种能力训练”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的高素质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见图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3图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二、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1、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是否能够实现目标的方式之一。(1)课程体系形成过程,见图2.图2.课程体系形成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学做融合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B2B网络贸易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3-3-1人才培养模式三类融合三种能力一个人才培养目标4(2)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专业学习领域我们首先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得到主要的职业岗位,然后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和企业资深业务员以及外贸行业专家一起归纳确定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工作岗位,归纳出主要学习领域的能力要素,结合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业务员、国际货代员等资格考证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然后选择相应的主要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表2国际贸易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典型工作任务主要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T1:贸易准备外贸业务员A1-1:了解国际贸易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A1-2:掌握国际贸易操作的基本流程A1-3:熟悉产品知识及质量表示方法A1-4:能完成国外潜在客户信息的收集A1-5:能完成目标市场信息的调研T2:贸易磋商外贸业务员A2-1:能妥善处理国外客户的贸易函电A2-2:能核算出口商品的成本及对外报价A2-3:能够与外商进行贸易谈判A2-4:能够拟定合同中的品质、包装数量条款A2-5:能够拟定合同中的运输、保险、检验条款A2-6:能够选择适合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A2-7:能完成一份贸易合同的制作和审核T3:合同履约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A3-1:能够审核并修改外商开来的信用证A3-2:能够寻找供应商并签订购销合同A3-3:能够对出口商品的生产质量进行跟踪A3-4:能办理出口货物运输A3-5:能办理出口货物报检A3-6:能办理出口货物报关A3-7:能办理出口货物运输保险A3-8:能根据信用证要求制作各种单据A3-9:能按L/C指示去银行进行交单和结汇T4:业务善后外贸业务员A4-1:能办理外汇核销和出口退税的相关业务A4-2:熟悉处理争端的贸易惯例和相关法规A4-3:能妥善处理客户的索赔与争端(3)基于贸易业务流程,构建递进课程体系①基于贸易业务流程确定工作岗位,根据岗位需要确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是围绕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共性确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再根据各项目标开发课程;确保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课程,获得目标知识和技能,同时习得或养成很好的职业素养,并能拥有较强的多岗就业能力和在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可以把业务分为贸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履约和业务善后四个阶段,胜任每个阶段的工作需要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如图3所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5图3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需要的能力②基于岗位能力设置专业课程在实现职业能力分析之后,按照一定标准把能力分成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然后通过对应的课程训练来满足这些能力的实现。遵循“职业、系统、开放”的原则,我们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力改造,构建了与“331”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见表3表3岗位能力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名称对应课程核心能力学习领域公共英语、计算机基础、经济应用数学、个人与团队管理实训、毛中特概论等职业通用能力学习领域人际商务沟通技巧、现代商务礼仪、基础会计、现代办公技能、经济法基础、商务谈判技巧职业特定能力学习领域国际贸易实务、服装概论、服装材料学、服装生产与工艺、经贸英语口语、报检业务、外贸单证、外贸函电、报关业务、外贸跟单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跨行业能力学习领域国际市场营销、现代企业管理该课程体系同时兼顾职业成长的需要,为学生毕业以后的成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多从国际贸易单证员开始做起,然后逐渐成为业务骨干,经过3年或更长的时间成为国际贸易主管,完成“新手→骨干→主管”的职业成长。⑷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证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是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落脚点。根据工作岗位,归纳出主要学习领域的能力要素,结合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业务员、国际货代员等资格考证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然后选择相应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解决了原有实践教学活动中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仅停留在专业教学要求层面的问题,使技能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训练。我们具体在以下一些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课证融合的尝试。表4课证融合的课程和内容一览表序课程名称考证名称发证机构课证融合主要内容6号1外贸单证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贸易单证师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信用证的审核及信用证项下结汇单证制作2报关业务报关员资格证书海关总署报关流程、报关单的填制、HS编码查询3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跟单员证书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订单评审、样品跟单、包装跟单交货期跟单、质量跟单图4课证融合的课程和内容⑸学做融合立足地区经济发展和外贸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构建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实践课时的比例。①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②增加实践课时总量,重视实践环节③安排更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立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服装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构建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实践课时的比例。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解决,实现教、学、做一体。2、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1)本专业目前已有的师资力量,见表5,表6:表5国际贸易专任教师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剖析71罗芳女1984年11月硕士讲师、经济师2陈淑云女1975年11月硕士讲师3饶俊男1955年5月学士高级经济师4李俊兰女1977年1月硕士讲师5钟诚女1983年4月硕士讲师6毛升男1983年1月学士助教表6国际贸易兼任教师一览表序号姓名职务/职称学历1吴晓东讲师博士2刘锦虹教授大学3邹群英教师大学4张艳讲师大学(2)与专业师资建设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有着以下几点思路:①建立校企合作,筹划企业外贸实践专家与学院专业教师互通、互培、互管的机制,切实加强“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②有计划地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双师”素质。③有目的地让青年教师承担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任务,承担企业的外贸业务。同时,聘请一批外贸一线的企业实践专家,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参与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与专业建设。3、教学条件和利用教学条件创新思路校企共建,最后发展成具有教学、社会服务、外贸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