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人:审核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1【学习目标】1.熟记孔子的核心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理解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2.结合对孔子、老子思想的评价合作探究,学会以史鉴今。3.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2、认真研究探究案题目,在作答区写下想法并把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合作探究。3、依据训练案提示依次做A、B、C层次的练习题,各组选做题至少选做一题。预习案【知识梳理】一、孔子的学说1.孔子其人(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的创始人。(2)生平:生卒年月、出生地、家庭背景、仕宦经历、教育事业等。(3)整理典籍:。2.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①“仁”:其主要内容是。实现“仁”的途径遵循“忠恕”之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其主要内容是。实现“礼”的途径“正名”。③为政以德是要求统治者;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2)鬼神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3)教育思想:①指导原则:有教无类;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方法:学与思相结合、“当仁不让与师”等。3.历史地位:(1)孔子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二、老聃与《道德经》1.老子其人(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创始人。(2)生平经历:(3)《道德经》:又称,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①“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②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2)政治思想: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3.历史地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要点解析】1.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1)“仁”孔子思想的最精华是“仁”①内容:“仁者爱人”②“爱人”的含义: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热点联系:和谐社会、三农问题)③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礼”①内容:“克己复礼”——礼: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③为了实现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④“克己复礼”的实质: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地方,也是当时统治者没有重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礼”的体现。孔子主张礼、仁结合,纳仁与礼,用仁来充实礼。他认为礼乐只能由仁人来实行,不仁的人是无法奉行礼乐的。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就仁和礼的本质来说,仁,归根到底,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体系注重仁和礼的结合,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修改。仁与礼并不矛盾,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2、为政以德含义: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孔子并不反对社会改革)3、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1)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现代同步的精神。(3)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人:审核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24、老子的思想(1)老子将“道”抽象化:老子以前的天命观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而老子认为,在天之前已有“道”,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史料引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老子曾与朋友常枞讨论舌头与牙齿在与不在的问题,老子从中领悟到柔弱者的生命力可能比刚强者还强的道理。(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圣人之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他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要“无为而治”,只有“无为”,方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他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他还主张“圣人之治”,这些都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4)4、消极思想:主张“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淳朴风气,“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知识体系】人物学派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历史影响孔子老子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人:审核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3探究案【自主探究】思考题一:材料一:“仁者,人也”材料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材料三:“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也。”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思考题二:材料一:“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材料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材料三子曰“克已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仁”和“礼”有什么关系?思考题三:孔子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是他周游列国十余年,自己形容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为什么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呢?思考题四: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效法)道,道法自然。”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如何评价?思考题五:材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二:漫画“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小草却完好无恙”。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合作探究】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三、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四、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区别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人:审核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4训练案C层1.下列对孔子思想中“仁”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代表了人民的要求B.是孔子政治思想的精华C.它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少暴政以有利于统治D.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3.下列孔子的主张或言论,符合其“礼”的思想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遵循“忠恕“之道C.为政以德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4.下面是“孔子讲学图”,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推广贡献最大的是A.“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B.“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5.对老子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只有老子本人可以看到它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B层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的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3.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这主要得益于他的A.创办私学B.因材施教C.学思结合D.温故知新4.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A.政治思想的贡献B.伦理道德的贡献C.哲学思想的贡献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5.老子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高和下、前和后、有和无、难和易等。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这体现了他哲学中的什么思想A.道为万物本原B.辩证法思想C.天道自然无为D.无为而治A层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2.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位卑言轻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C.受其它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3.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5.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一摘自《论语·为政》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一一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夕卜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人:审核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5行于欧美。英、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