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案(现场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高艳华审核人:程丹丹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1《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掌握常用的文言句式。2、了解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3、分析孔子的说理方法,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2、分析孔子的说理方法,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方法】朗诵法、讨论法质疑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资料链接1、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孔子思想①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②修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③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政治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正统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⑤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⑥品德:“温、良、恭、俭、让”(“温”是温和的,平和的;“良”是善良的、道德的;“恭”是恭敬的,严肃的;“俭”是不浪费的;“让”是谦让友好的、理性的。)2、《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3、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高艳华审核人:程丹丹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2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二、课前积累(要求学生背熟)《论语》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导语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让我们活得有勇气、有力量,而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也有一个梦想,他希望能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圆经世济民之梦,虽然,历经坎坷,但他一直努力不让那枚思想的烛火被苍凉的冷风熄灭。古往今来,多少人对孔子欣赏有加。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司马迁言:《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的《巴黎宣言》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走近孔子,感受他的人格与思想的魅力。四、检查预习(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Zhuānyú)社稷.(jì)虎兕.(sì)柙.(xiá)椟.(dú)干戈.(.gē).固而近于费.(feì旧读bì)(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不担任)4、固.而近于费固:(城郭)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7、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五、文本研习(一)初读体验,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二)精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结合注释和手头工具书,认真阅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学生自主合作、质疑问难。同时解决下列文言知识。你或者你们能举一反三,联想起相关的文言知识吗?如果能联想到,请填入第二的括号内。比如涉及到使动用法,你还能联想起哪些使动用法的文言句子。1、古今异义词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高艳华审核人:程丹丹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3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奴隶社会诸侯封地叫“国”,卿大夫封地叫“家”。“国”也指“国都、京城”。今义,“国”指国家,“家”指家庭。)⑵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⑶、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介词,用。“以”后省略了代词“之”(颛臾)。为:担任,做。今义,以为:认为。)⑷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来了,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今义,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心下来。)2、词类活用⑴、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⑵、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⑶而不能来(之)也”(来:使动用法,使……来)⑷后世必为子孙忧(忧:指忧患的事。动词活用为名词。)⑸吾恐季孙之忧(忧:指忧患的事。动词活用为名词。)3、一词多义于⑴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介词,引出对象,不用翻译)⑵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⑶虎兕出于柙(从)⑷龟玉毁于椟中(在)相⑴则将焉用彼相矣(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动词,辅佐)过⑴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⑵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⑶是谁之过与(名词,过错过失)(动词,责备)⑷过犹不及(超过)(《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于)(《小石潭记》)是⑴是社稷之臣也(代词,此这)⑵无乃尔是过与(助词,提宾标志或者是代词,这,复指“尔”)4、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宾语前置)⑵.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⑶、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高艳华审核人:程丹丹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4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⑹龟玉毁于椟中(被动句)5、固定句式⑴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与”同“欤”)⑵何以伐为?(何(以)……为=为什么……呢?表反问)6、熟语(包括成语)积累: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心下来。)⑵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堪收拾。⑶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⑷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⑸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⑹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⑺季孙之忧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学生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文言知识。)(三)细品文本,问题探讨、赏读评析。(注意引导学生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1、解析文章题目,引出写作背景。2、当两位学生把“季氏将伐颛臾”这个消息汇报给孔子时,孔子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或孔子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提醒学生注意“求”后面的感叹号。注:孔子平时称呼学生,一般是直呼其名,如“回也”、“求也”、“冉也”、“赐也”……在名字后面加语气词“也”,语调显得舒缓而亲切。)自主学习共同探讨明确:动怒(责备、反对)。为什么动怒?(责备什么?反对什么?)(总说:其一,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以及季氏伐附庸小国颛臾,非常不满;其二,孔子对冉有、季路既否认对季氏伐颛臾的赞同“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推卸责任,又为其侵犯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的两面派行为表示愤怒。一句话:孔子面对这种自己“礼义教化”理念受阻,季氏无道,弟子不争气的状况必然要大动肝火。)孔子对季氏伐附庸小国颛臾,非常不满:第一段中他提出“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这些理由从三个层次来阐述,一是从历史上讲的,先王册封,不可伐;第二是从地理上讲的,在邦域之中,不必伐;第三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是社稷之臣,已经臣服于你,是你的附属国了,不当伐。第三段“吾恐季孙之忧…”孔子以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作出精辟论断:季氏伐颛臾的真正目的是削弱鲁君的实力,最终是要篡夺政权。孔子对冉有、季路生气:①不尽责任含糊其辞(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因为孔子反对攻打颛臾,而冉有是季氏的首席顾问,在这件事情上肯定负有责任。(求!无乃而是过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②推卸责任(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引用、类比、比喻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高艳华审核人:程丹丹审批人:刘东昌时间班级小组组员序号姓名个人评价老师评价5务。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③强词夺理“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吾恐季孙之忧…”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论点。(四)深究文本。孔子认为如“季氏”这样“有国有家者”应该如何做?(如果此问题在探讨上一个问题时涉及到,便可以去掉。)自主学习共同探讨政治主张、治国理念对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对外“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要以德服人,提供下列材料给学生,教师适当解释其中难懂的词句,让学生拿课文和材料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突破本文的难点。投影: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同上)材料1:[译文]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抱,环绕。)材料2:[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道:引导。格:亲近归附之义。)明确:课文和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分析,可归纳出孔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修文德,以德报人,反对法治,主张礼治,反对武力征伐。教师对朗读提示:注意“季氏将伐颛臾”是陈述语气,应读得平稳一些,后面一定要把孔子责怪冉有的语气和反对讨伐的鲜明态度读出来。重读“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求”“过”,下文三条理由读时应高昂、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为”的反问语气。“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是冉有的推托辞,语速不能过快;孔子的话中“求”“是谁之过与?”应加重语气,口气坚决而又委婉。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求”第三次被孔子直呼,同样应加重语气,且要把孔子这句话的紧张严肃语气读出来。孔子在表明自己主张时的几句,应读得情绪激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