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前言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课程。向年轻一代展开何种教育,使孩子们学到什么,对社会展示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最终将影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振兴。对课程改革的关注就是对国家未来和民族未来的关注。每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将是其公民的素质,特别是其未来公民的素质。美国前劳工部长赖希在著名的《国家任务——迎接21世纪》一书的开头写到:“留存于国家界限之内的一切,是组成国家的公民。每一国家的重要财富将是其公民的技能”。这一切将依赖于教育体系,尤其是依赖于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要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振兴。一、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因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途径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特征就是加大课程的适应性,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用不同的课程支撑不同学生的发展,最终创造一种使学生脱颖而出的课程机制。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要求重新思考和定位我们的教育。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知识经济的关键。教育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体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管理和评价等都要实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已有了巨大的提升,2005年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要缩小差距,提高综合国力,最可持续的动力是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而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教育全面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改革之一就是课程改革。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外,素质教育的深化必须进课堂,在课程不改的情况下,任何所谓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举措都只能是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变化,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都不会有实质性进展。当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整个课程模式、课程体系都发生改革时,素质教育在课堂内才真正能有所进展。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0102030405060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价值判断自主获取知识基础知识技能交流合作科学素养搜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划批判性思考校长教师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9.825.21913.513.2010203040506070基础知识技能自主获取知识实践能力责任感和道德科学素养价值判断身心健康创新精神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搜集利用信息生活生存人生规划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1.314.320.547.278.237.101020304050607080不足适当偏多校长教师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66.236.731.252.91.38.31.32010203040506070过难适当偏易不清楚校长教师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只有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7.735.546.547.840.19.35.405101520253035404550严重脱节较大脱节有一定联系联系较紧教师校长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30.269.8020406080开了没有开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92.67.40102030405060708090100是否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但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50.830.5125.40.80.60102030405060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其他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老师讲授为主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84.341.117.96.44.63.73.50102030405060708090练习记忆为主读书与思考搜集整理信息小组学习讨论实践性作业撰写论文报告其他课程改革有利于克服传统课程与教学的不足。①现实中某些教学实际已异化为一种分数的教学。②现实中某些教学实际已扭曲为一种促使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③现实中的课程与教学脱离生活、社会现实。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的主要问题课程的规定性、统一形象,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难以满足学校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内容繁难,忽视学生生活经验,难以反映科技和深灰发展的新成就;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教学过程表现为:重理论、轻应用;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教学过程应试倾向严重。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过于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管理权高度集中、统一,学校缺乏自主权。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文、理两条路径选择课程,同一路径的学生只能按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参加同一张试卷的考试。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已不是令人羡慕的合乎人性的天堂,令人厌倦的作业和令人厌倦的课堂使得一个又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厌倦了有趣的知识世界,甚至厌倦了整个如花的人生。“欢乐的童年”、“有意义的人生”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已经可望而不可及。教学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了,学生所应该感到的教学的善在一定程度生被教学的恶所取代。二、深入理解高中课程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高中课程目标:◆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高中课程目标的制约因素:1.学生发展教育应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因此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安排,特别是确定课程改革目标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发展,包括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把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社会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需要课程。《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于课程。课程目标的确立要关注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学科体系课程内容的主体来源于一些主要学科的知识,因而现实中课程的实现必须要以学科为依托,即在确定课程改革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科本身的功能,如果目标一味地注重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根本不考虑学科本身能否实现这些功能和目标,显然也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学生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来实现的,只有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所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这次课程改革首次利用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来构建高中课程体系及结构,从而使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模块的设置与使用,将实现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及其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模式,不仅直接改变课程的结构与面貌,影响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而且从课程内在机制上为课程内容的更新与重组,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落实提供切实保障。21世纪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出现离不开个性的发展。一个高中生,光是学好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发展方向,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突出高中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是当今世界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潮流。课程结构反映了课程各部分和各要素的配合与组织,是课程体系的“骨架”。1.学习领域高中课程共设置了八个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组成。设置学习领域的目的:①学习领域的设置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②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拓展教师的专业领域,使教师在学习领域的视野内更好的理解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防止陷入学科本位;③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打好基础,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④不同学习领域的设置将分别有助于学生形成与发展相应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在人文、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背景下进行各学科的学习。学习领域的构建是高中阶段促进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本次高中课程改革中,原来的十几门科目被并,综合为八大学习领域。之所以叫做领域,是因为各学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的门类包含多科知识。这个改革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领域的构建也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比如数学强调的是思考,而不是重计算,逻辑思考的能力重于背公式,终于解题技巧。再比如外语,强调对外语的应用能力,而不是记忆。可以说,学习领域的构从总体上保证了课程价值相近的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2.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1个或若干个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包括12-13个科目。科目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本单位,是课程开发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所有科目都由国家制订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规定学生学习的最低必修学分要求。科目的设计打破原有

1 / 1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