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农业技术进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6农业技术进步6.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内容与重要作用6.2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6.3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6.4农业科技体系建设6.1.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点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是指不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代替落后的农业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狭义的技术进步因考虑的主要是物化形态的技术,因而又叫硬技术进步。6.1农业技术进步特点、内容、作用2.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1)渐进性(农业技术的积累)(2)系统性(协调发展、综合配套)(3)外生性(外部压力和动力)(4)复杂性(环境、内容、结构、推广、应用)(5)周期性(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的经济周期)6.1.2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1.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2.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技术进步3.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4.农业生产者与管理者的技术进步6.1.3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3.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5.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6.2.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1.产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2.质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3.利润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4.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目标追求需要技术进步6.2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6.2.2农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动力1.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引起农业技术进步2.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技术进步3.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农业技术进步4.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了农业技术进步6.3.1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诱导性技术进步概念最早是由希克斯提出来的,其理论发展分为两个分支:希克斯-速水-拉坦-宾斯旺格假说,强调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施莫克勒-格里克斯假说,强调市场需求。6.3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1.要素稀缺性诱导的技术进步希克斯在《工资理论》中讨论“经济进程的分配效应”时,首先引入了诱导性技术进步概念。他认为经济进步受四种力量的推动——人口增长、工作意愿增强、资本增加和技术创新。一种创新只有当它的最终效果能够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时,才会被有力地采用,这是竞争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希克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偏向劳动还是偏向资本,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在竞争条件下,要素相对价格反映其相对稀缺程度。相对稀缺的要素成为企业生产以至经济发展的瓶颈,具有更高的边际产出,而对该要素的节约或释放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国民收入。由此定义要素稀缺性诱导的技术进步。速水和拉坦认为:经济中技术的发展是为了用相对丰富因而廉价的要素来替代相对稀缺因而昂贵的要素。施莫克勒在《发明和经济增长》中提出了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并对工业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知识的积累,技术进步包括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2.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施莫克勒验证了不同产业资本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品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伸出三个命题:(1)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追求预期收益;(2)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3)采用发明后的预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总之,是市场需求决定了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技术发明是为解决经济问题或把握经济机会,这一点具有深远的意义。很多人都把技术进步看成是外生的——不是由经济变量所控制,甚至是自发的。现在看来,技术发明从一种业余的、非常规的经济活动,逐渐变成一种连续的、规范的、企业化的经济行为。格里克斯在对杂交玉米的推广和使用中,指出市场盈利性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从而较早地提出了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市场需求诱导假说。格里克斯也注意到杂交玉米技术成果推广的经济效益,他指出研究成果的地区分布和新品种的推广率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并不是两种独立的假说,而是互相补充的技术进步理论。节约一种或几种要素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落实到某一种产品上,就无法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3.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假说的互补性质反过来说,针对某一种产品的技术发明,如果不能够相对地节约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也不会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微观主体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是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两种假说内在统一的基础和纽带。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的诱导性假说为农业研究资源的分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由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来支配农业科研活动。4.关于公共农业科研体系的理论因为:农业科研的大多数成果,尤其是生物和农艺研究,是以信息形式表现出来的新品种、新配方、新工艺等,它们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具有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收益上的非独占性或外溢性,难以避免搭便车等问题的困扰。农民对一种新的知识信息的使用,并不减少他人所能利用的信息数量;而信息使用的扩大也不会增加其研究成本的补偿。6.3.2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1.劳动节约型技术指主要是通过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装备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使劳动消耗大量节约的技术。2.资源节约型技术指能使活劳动以外的其它经济资源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从而节约资源的技术。3.中性技术指使劳动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6.3.3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1.先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的道路(美国)2.先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主的道路(日本)3.中性技术进步的道路(法、英、意大利)6.3.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大致可划分为二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重点推进的农业技术进步:1.尽快形成一整套“二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视农田水利技术,有效改造中低产田;3.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4.进一步提高化学化水平。6.4.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关键技术;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传统技术的结合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途径(1)调整和完善农业科研体系(2)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3)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引进(4)搞好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5)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研究政策6.4农业科技体系建设6.4.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1.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1)选定推广项目(2)推广试验(3)示范(4)推广(5)反馈和改进研究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稳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基础上,建设国家办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协会等办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最终形成高效率转化农业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3.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2)坚持试验、示范与逐步推广的原则和发挥“科技户”的作用(3)建立灵活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4)切实解决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5)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6.4.3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1.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全面提高农民素质)2.加快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途径(1)大力普及农村文化教育(2)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教育(3)积极发展高等农业教育6.4.4农科教相结合1.搞好统筹规划2.发挥农业主管部门和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的作用3.引导、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业生产一线,参与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及农业科技服务工作4.探索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形式5.农村教育必须坚持面向“三农”的方向复习思考题:⒈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特点及重要作用是什么?⒉如何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⒊什么是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两种理论的关系如何?4.为什么要建立公共农业科研体系?5.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6.你认为怎样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参考书:陈宗胜主编:《发展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李晓明主编:《农业经济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林毅夫等:《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外农业推广》,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