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N1054遗迹蟹状星云中发现脉冲星的科学意义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的爆炸,这种爆炸极其明亮,它的亮度能够照亮整个星系,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当它的燃料耗尽时,失去支撑自身重量的压力,而塌缩成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天体,其密度十分大。脉冲星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是变星的一种。脉冲周期的极端规则性表明,脉冲不可能来自恒星。因为脉冲星发出射电信号,需要很强的磁场,只有体积小,质量大的恒星,才有很强的磁场,而中子星就有这样的高密度。(参考《天文学教程》)超新星是在恒星接近末期时发生的。中子星是在超新星爆发后再发生,在恒星的末期,恒星的核心突然塌缩所变成的,是恒星的死亡后的遗骸。而脉冲星是自转中子星,是中子星中的一种,所以中子星和脉冲星都属于恒星的范畴。三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在众多的超新星遗迹中,研究最广泛,对现代天文学产生最深远影响的是1968年在金牛座中发现的蟹状星云,它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的遗迹,称为SN1054。关于这颗超新星的出现,只有我国和日本有所记载,我国的记载比日本的记载更为完善。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说明蟹状星云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这颗高速自旋的脉冲星,证实了30年代对中子星的预言,肯定了一种恒星演化理论。确认不久,天文学家立即发现,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射电脉冲到达观测者的时间间隔,稍微地但稳定地变长。观测得到的蟹状星云脉冲星自转速率变慢所转移的能量,正好能提供蟹状星云所必需的能量。由于脉冲星是在塌缩的超新星的残骸中发现的,所以有助于我们了解星体在塌缩时发生了什么,还可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来寻找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脉冲星的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摘自《天文知识基础》)这一颗脉冲星是人们首次观测到自转周期变长的脉冲星。在研究脉冲星的特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类发现一些太阳系外的行星,迅速旋转的脉冲星的自转运动是比较稳定守常的,可以用它来检测一些有关引力的理论和有关宇宙形状的理论。可以成为连最精确的人造钟表都绝对无法比拟的天文的钟,可以被利用来探测宇宙里的引力波这个重要的表现,为超新星爆发后产生中子星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参考Scienc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