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暑假的时候,我在上海当代美术馆看了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展,展品很丰富,从他的丝网版画到他的影像和宝丽来自拍。安迪的影响力不但在美国,在全世界的艺术圈里都是家喻户晓的。安迪沃霍尔是一个非常会穿着的人,他早年在设计插画上的所体现出来的时尚气质,似乎奠定了他后期作品的流行元素。他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无论这件艺术品是不是一支罐头或一个盒子,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早已被打破,模糊。实际上如果真的要说波普艺术,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看到艺术与生活彻底结合了这一件事,还应该理解波普艺术,甚至整个70年代,艺术的转型和大的时代背景。亚瑟丹托的思想对我在认识这段时期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他让我知道,要真正理解波普艺术,或者整个后现代艺术,我们有一个无法回避的时期:现代主义艺术。而从现代主义艺术转向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这一变化,被亚瑟丹托称为“艺术的终结”。在亚瑟丹托之前,另一位艺术评论家:汉斯贝尔廷抛出了这样一个概念:“艺术时代之前的图像”,即文艺复兴之前的图像,这些图像例如埃及壁画,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还有早期基督教的地下壁画等等。这不是说这些图像不属于广义的艺术,而是这些图像在创作是根本没有把“艺术”考虑在内,因为当时一般人的意识中还没有“艺术“的概念,而且这些图像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迥异后来的“艺术作品”——事实上这些“艺术时代之前的图像”是有关于宗教,墓葬,礼仪,祭祀等等。在当时人们眼中,它们是一种超自然的展现,就像耶稣的面容印在了维罗尼卡的头巾上一样。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观念已占有核心地位。这是艺术时代之前的“艺术”与艺术时代时的艺术的交界,跨越这条界线的契机,是资产阶级的崛起,大家族(美地奇家族)对艺术家的供养制,基督教的改革,中世纪的结束等等。如果以上说法可信,那么在“艺术时代产生的艺术”与“艺术时代终结之后产生的艺术”之间,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断裂。所谓“艺术时代的艺术”即是在我们的美术史课本中占据主要篇幅的,从文艺复兴到1960年代美国抽象表象主义之间的艺术史。具体顺序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至上主义,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超现实主义,达达,未来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这个名单不是很严谨,中间其实穿插了大量的小流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印象派之后的时期,这些艺术流派很多时候是存在于同一个时期的。那么作为波普艺术之前的现代主义艺术(1880年-1960年),从印象派到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一直在不断革新着画面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加上绘画的语言越来越简练,到80年代曾有一些激进的理论家主张绘画之死,他们的根据是:最先进的绘画似乎想露出内在枯竭的征兆,至少已表现出无法超越的限制。他们脑中想的可能是瑞曼那些近乎全白的绘画,或是法国艺术家布罕那种激进的单色条状画。但是亚瑟丹托和汉斯贝尔廷所谓的“艺术时代的终结“,完全无意否认艺术还是会有极度蓬勃的生机,而且完全看不出任何内在的枯竭。他们的重点是:一套实践结构已经被另一套所取代,尽管新结构的样貌在当时还处于模糊状态,现在也还无法看清。亚瑟丹托的主题是,某个在艺术史上已经客观实现的叙述,而这个叙述对他而言,的却已走到了终点。结束的是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对象。我们来看看在现代主义中,最为推崇和大力宣扬的一位旗手——艺术评论家格林伯格。格林伯格认为现代主义的典范人物是哲学家康德。“康德是第一位对批判工具本身加以批判的人,因此在我心目中,他是第一位真正的现代主义者”。康德认为,哲学主要不在于增加我们的知识,而在于解答“知识如何成为可能“这个问题。而亚瑟丹托认为绘画上的相应看法,应该是绘画不在于在线事物的表象,而在于解答绘画如何成为可能。对格林伯格而言,马奈就是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康德,他说:“马奈的作品是第一批现代主义绘画,因为这些作品很坦白的宣誓绘画是在平面上所进行的活动。”现代主义历史由此开始,经过印象派到塞尚,格林伯格一步步建构出一套现代主义的叙述。绘画的平面性,对油彩与笔触的意义,矩形取代了透视法,前缩法,明暗法,成为这个发展序列中的进步特征。格林伯格强调,“现代主义”的重点不在于绘画一定必须是抽象或非具象的。而是在前现代主义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模拟在线特征,在现代主义这里只扮演次要的角色。现代主义之前,画家的任务是把世界呈现在我们眼里的样子再现出来,尽可能真实的画出人,风景或历史事件。到了现代主义时期,模拟再现的条件本身变成了艺术注重的焦点,也就是说,艺术变成了它自身的对象。然而,格林伯格的问题,也是现代主义的问题。在他看来,超现实主义和学院派绘画一样,都属于“历史的藩篱之外”。他所追求的纯粹性,只属于他的现代主义和他的抽象表现主义。然而一旦这种纯粹性被放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例如纳粹,前苏联,我国也出现过这样的时期。而“艺术终结”的意义之一,在于原先位于藩篱之外的艺术以获得认可和接纳,这里的藩篱是一道具有排他性的墙,就像中国的长城,是建来吧蒙古游牧民族阻挡在外,或像柏林墙,是建来保护社会主义的无知大众,以免遭受资本主义的毒害。对他而言,纯粹就是成熟,其意义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个书名的意义一样。也就是以理性来批判理性自身,而不涉及其他主题。相对的,纯粹艺术就是将艺术运用到艺术自身。依照格林伯格的标准看来,当代艺术也不是纯粹的。我们从艺术时代之前的图像说道艺术时代创作的艺术,在艺术时代,也就是从文艺复兴到抽象表现主义这一段时间中,我们又详细说明了从1880年到1960年代的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及现代主义的问题。艺术的终结,终结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艺术的叙事方式,语言,观看方式,理解方式,是艺术向哲学的回归,是艺术从抽象表现主义的高高在上回归到波普艺术的生活中去。现在我们要说说当代艺术。在某个时间点,这样说是因为往往在我们将一个事件总结和归纳出来之时,这件事早就发生了。也就是当代这个词除了仍保有“最晚近”的这个意义之外,已经和现代分道扬镳;而现代所指的越来越像一种风格,即现代主义艺术。当代艺术,或者叫后现代艺术。“无所不包”正是现代主义终结之后视觉艺术的贴切定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没有所谓的统一风格,就算有,也无法被用来作为分类的标准,换句话说,这个时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大一统的叙述系统来主导艺术的创作发展。过去所有过的一切艺术创作,今天都还可以继续,而且都算在后历史艺术的范围里。当代艺术是一个讯息错乱一种美学完全混乱的情境。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几近完全自由的时期。今日不再有任何历史的藩篱。任何事都是容许的。在六十年代,对于亚瑟丹托来说,下面这个现象越来越清楚:艺术作品和“现成品”之间,不必存在任何外观上的差异,这点首先表现在波普艺术身上,也是亚瑟丹托最初提出“艺术终结”时的思考基础。最好的例子就是安迪的《布瑞洛盒》,他和超级市场里那一堆堆的布瑞洛牌肥皂盒,在外观上不必有任何差别。而观念艺术甚至以实例告诉我们,长期以来,作为“视觉”的艺术作品可以不必真的让人看得见。这意味着我们不再能用作品范例来教授艺术的意义。它也意味着,只要形貌有收到关心,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艺术作品,而如果想要知道艺术史什么,你必须从感官经验转向思想。也就是说,你必须转向哲学。波普艺术的意义在于作为后现代艺术,和激浪派,博伊斯的“社会雕塑”,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一同构建了今天丰富的艺术生态,这个艺术生态是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亚瑟丹托甚至从终于见到政治上的多元化,事实证明,从90年代起,冷战的结束后,世界的政治格局确实是在一步步走向相对多元和民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