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陶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本语文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思考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陶军高中语文课程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要求中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较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具备理性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由于长期受“教材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着许多误区:一种是表面上鼓励学生质疑,却按照自己的思路预先给学生的质疑进行思维定向,甚至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另一种则是教师袖手旁观,任凭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随意驰骋,放弃了对价值判断的引领作用;还有一种是沉溺于无数“小切口”的探究,不见深层次的思维,沉溺于形式的创新,回避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寻,回避了对人类生存发展终极意义的思考。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一、从合作探究阅读着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科学彻底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要优化课堂设计环节,让学生从提出问题,思考2问题,探究问题到自然的解答问题的流程学习。教师应该在重点和难点地方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易错易混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在知识运用和规律的总结上让学生探究,最后答案的生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通过与他人交流、查找相关的资料,开展某种实验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创造融合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听学生的心声和思考,交流彼此思想,倾听学生在交流中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二、从逆向思维着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逆向思维是用反向探索的思维对现有问题进行逆向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并将之具体化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思维顺序向问题的反方向求索,因此常常能生成新颖独到的结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有助于这种目标的实现。从结构逆向思维来看,它是从事物的逆向结构形式中去设想,以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方法。比如教师备课过程中,师生角色的逆转,从而激起学生的自学兴趣、个性思考、集体讨论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等目的。另一种类型是3因果逆向思维,是指从事物已有的因果关系中,变因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在《项羽之死》教学中,采用逆向思维,假如项羽渡江而去,渡江后的项羽对自己一生该做如何评价,设想江东父老对待项羽的态度,同时展开项羽之死的意义和价值的大讨论,让学生从文学形象,英雄人物、历史发展等角度深入探讨,激活创新能力。三、从发散思维着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通过学生多向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训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运用单一的方法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统的过程。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实质,理解发散点本身,这样,发散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再别康桥》教学中,师生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接着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了,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徐志摩离别时的依恋和心酸之情淋漓尽致的流露。在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教师应选准切入点,培养积极性;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培养灵活性;大胆突破,培养独创性。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发挥学生主动性,让思考、分析、综合、判断真正形成一种思维的习惯,一种能力。4四、从批判思维着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反思文章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敢于质疑批判古代经典思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同时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历史局限性。如《逍遥游》和《五蠹》,分别是体现庄子和韩非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教学中,启发学生辩证分析他们的思想。庄子身逢乱世,为求自保,主张“无为”,最终走向虚无。韩非子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法治顺应时代要求,是历久弥新的思想精华,但是“去仁”、“息智”,推重“重罚”、“诛严”则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辩证分析、批判扬弃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它关乎学生思考与领悟能力的形成,关乎发现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在阅读中审视人生、社会、历史、自然与生命等命题,只有让学生拥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方有可能不断地产生新思想,指引我们从“山重水复”的困境走向“柳暗花明”的仙境。参考文献:(1)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语文出版社1995年(2)毕义行.《创造性教学能力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