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脑血管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堵塞血管,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概念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又以左下肢最为多见。骼股静脉的径路通过腹股沟管,前面有腹股沟韧带,左侧右骼总动脉横跨左骼外静脉,从而影响血液回流。20%~50%的下肢DVT会发展成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表现为患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严重时出现静脉溃疡,经久不愈。概念肢体远端发病率相对近端要高近端深静脉血栓:--腘静脉(含腘静脉)以上,发病率较低。远端深静脉血栓:--腘静脉(不含腘静脉)以下,发病率较高。脑卒中并发DVT的国内外现状•脑卒中并发DVT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外有研究报道,如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脑卒中后DVT发生率高达70%以上,国内有研究报道为25.9%~33%,其中50%~60%的DVT患者会继发肺栓塞导致死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DVT预防干预在国外已成为常规。•在国内骨科术后的DVT预防工作已深入展开,但在卒中等内科疾病患者中进行预防干预还未广泛开展。DVT病因及危险因素RudolfVirchow(1821-1902)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Virchow’s三要素单一因素不能独立致病,往往由2个或2个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情绪低落或易怒等因素刺激机体产生5-羟色胺、自由基等物质,引起血管紧张性痉挛。失眠、入睡困难或夜间易醒等影响机体内脏器官功能调节和正常血液循环状态。胃部不适或食欲下降导致血容量不足;疲乏感增强导致机体活动能力下降、肌肉松弛。脑卒中后抑郁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瘫痪肢体活动减少,下肢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血流淤滞。患者翻身困难,长时间固定于一个体位,部分血管持续受压而影响血液回流。患者应激状态致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导致全身血管收缩,静脉血流滞缓。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脱水剂和利尿药物的应用,限制液体的入量,可以导致血液浓缩、黏滞度增高。昏迷或咽麻痹患者进食受限致使血容量不足也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脱水治疗、患者进食受限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躁动及输液方便性,瘫痪肢体常被选为静脉穿刺部位,容易损伤血管。长期输入对静脉血管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穿刺、刺激性药物输入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下肢DVT按照血栓栓塞部位可分为3种类型:分型•周围型:也称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疼痛和轻度肿胀,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症状较周围型严重,起病急骤、疼痛肿胀明显,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浅静脉曲张。•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成,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临床表现•疼痛: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因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末梢神经感受器的缘故。•肿胀:是最主要的或是唯一的体征,多数为单侧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继发性代偿反应。辅助检查D–二聚体:敏感性高,有效的排除工具彩超: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高,可同时检查其他部位磁共振静脉成像:主干静脉显示准确,小腿静脉血栓显影欠佳静脉造影术:准确率高2012中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预防措施•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临床应用药物预防非常谨慎,尤其是出血性和混合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应以基础预防和物理预防为主,药物预防为辅。基础预防•提高医护人员对预防脑卒中后DVT形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评估观察•肢体早期康复训练•保护血管提高医护人员认识•脑卒中合并DVT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当患者肢体出现肿胀时,容易被忽视,或被误认为仅仅是患肢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神经营养不良所致。•DVT误诊和漏诊率达50%以上。制定预防措施,加强培训:加强健康教育•讲解脑卒中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严重后果;•戒烟;•进食低脂及富含纤维素饮食、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有吞咽困难者及早给予鼻饲;•用脱水剂时要注意用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足血容量;•排尿不畅者要尽早导尿,以免压迫下肢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评估和观察•重点人群:长期卧床患者;肢体偏瘫运动障碍患者;高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患者。•观察内容:观察下肢尤其是瘫痪肢体有无肿胀,皮肤的颜色、温度,询问患者有无压痛等,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国内有研究显示AUTAR量表对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但该量表能否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需更多的研究。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国内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评估重症DVT发病风险。也有研究证实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也同样适用。肢体早期康复训练活动•最经济、最有效的辅助治疗。•脑卒中后DVT形成发病时间有争议,但提倡早预防。•对所有脑卒中患者在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24H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即可开始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活动。•脑卒中后肢体早期康复训练活动注重更多的是患肢的踝关节环转运动和腓肠肌按摩和挤压。(踝关节环转运动可使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31.3%;深静脉血栓以腓静脉受累最多)肢体早期康复训练活动•勤翻身:翻身Q2H•深呼吸,10~20次/H,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踝关节环转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作360°绕环。5MIN/次,6~8次/D。•人工挤压腓肠肌,注意避开伤口,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被动按摩,5MIN/次,6~8次/D。保护血管•选择在健侧肢体输液,减少或避免选择下肢和患肢血管穿刺,减少静脉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避免静脉内膜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不在同一条静脉上进行重复穿刺。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或远端组织及血管的损害。•注射各种强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溶液时,应该在应用前后用等渗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冲管。•避免下肢深静脉置管术。物理预防•间歇性充气压力泵(INTERMITTENTPNEUMATICCOMPRESSION,IPC)•梯度压力袜(GRADUATEDCOMPRESSIONSTOCKINGS,GCS)•足底静脉泵(VENOUSFOOTPUMPS,VFP)•理疗(对足底肌肉或腓肠肌的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治疗)间歇性充气压力泵(IPC)•IPC可作为辅助措施,减缓血液瘀滞,防止凝血因子黏附血管壁,降低下肢DVT发生率。•目前国际上有关IPC使用的最佳时间和次数并没有具体的定论。•使用时应注意:仪器水平放置,连接紧密;注意急性静脉血栓、深部静脉性血栓形成的患者严禁使用,因其可加速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梯度压力袜(GCS)•可维持下肢静脉血液的良好循环,对深静脉瓣膜起到保护作用。•临床常用的GCS有两种类型,即大腿GCS和膝下GCS。•研究指出,大腿GCS在预防近端DVT的疗效上明显优于膝下GCS。但其存在舒适度差、皮肤并发症多等诸多问题。•膝下GCS价格相对较低,患者对其适应性和耐受性较高,临床使用普遍。足底静脉泵(VFP)•它通过脉冲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足底上的气囊快速充气、放气的方式挤压血液和淋巴,有助于预防DVT形成,消除水肿。•有报道称足底静脉泵更适用于静止状态使用,不影响休息。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凝药物等,降低DVT发生风险。•对有出血的高风险患者:如出血性、混合性脑卒中患者慎用抗凝药物,首选机械物理方法,一旦出血风险降低,考虑开始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可长期低剂量服用。•普通肝素:个体治疗剂量差异较大,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目前临床上已减少使用。•低分子肝素:根据体质量调整剂量,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出血少。•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需频繁调整药物剂量,患者依从性差。•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个体差异小,剂量固定,且不具有抗血小板的功能,较为安全。下肢DVT的护理措施•患肢护理•并发症护理(肺栓塞、出血倾向)患肢护理•一旦确诊DVT,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2周,膝关节屈曲15°。•抬高患肢20°~30°,患肢制动,注意保暖,患肢禁忌按摩和行肢体被动锻炼。•每日用皮尺测量患肢肿胀程度(测膝上15CM、膝下15CM),观察肢体的皮温,颜色,感觉,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并发症护理—肺栓塞•DVT后1~2周内最不稳定,部分患者没有症状,栓子极易脱落。•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肺栓塞发生,应立即给予紧急处理,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并发症护理—肺栓塞•目前临床上预防肺栓塞多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的介入术。•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放入下腔静脉,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并发症护理—出血倾向•观察患者有无注射部位出血,口腔黏膜出血,鼻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术区切口出血,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等表现。•关注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如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计数等。•使用抗凝剂时,避免在同一点上重复穿刺,针头宜垂直进入捏起的皮肤,直到注射完毕后沿进针角度拔针,棉签按压穿刺部位5MIN以上,不可擦揉或热敷。入院病情变化8h内Caprini评估工具评估≤1分:低危2分:中危≥5分,极高危尽早预防+物理预防,不需要再次评估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每周评估一次转入手术后3-4分:高危药物预防+物理预防,每3d评估一次药物预防+物理预防,每3d评估一次病情或活动能力改变时及时评估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