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考试练习题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练习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4.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哲学史上两个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一元论和二元论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B.自发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各门科学的总汇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2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11.“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C.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4.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是指()A.矛盾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B.矛盾斗争性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条件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D.矛盾斗争性可以脱离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15.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B.内因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第2页共6页3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16.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的间断性而否认了连续性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度是()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2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D.事物变化的幅度的大小2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4体2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2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2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2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2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A.客观唯心论B.形而上学唯物论C.二元论D.主观唯心论29.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3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方法论错误是:()A.割裂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把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5D.不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31.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32.一位哲学家说:“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叫手,实已不是手了。”这是:()A.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B.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D.用形而上学否定观点看问题33.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3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联系和发展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3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3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3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63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40.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4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42.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A.可知和不可知的认识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使用和被使用的价值关系D.相互对立的斗争关系4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4.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对象()A.只有一种认识B.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D.用同种方法获得的认识45.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了()A.理论比实践更重要B.感性认识依赖理性认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指导4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47.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一观点是()A.诡辩论的观点B.折衷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48.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7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49.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5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是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5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5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5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5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8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55.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5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57.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5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它和经济基础矛盾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5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6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2.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统一6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当()9A.坚持为现实服务的原则B.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C.坚持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D.以传统的观念为标准64.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