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元化的衡量、起因与影响(一)美元化的衡量美元化的程度可以通过评估金融机构持有的外币资产及外币负债来衡量。具体而言,通过观察本国金融机构向本国居民和非金融类企业发放贷款的量化性指标,可以衡量金融部门资产美元化的程度。而通过计算外币存款及外币债务(金融机构发行)在负债总量中的份额,则可以衡量金融部门负债美元化的程度。由于数据来源的有限性,非金融部门的美元化程度很难进行衡量,流通中的外币也通常被忽略不计。表1列出了一些典型的美元化资产和负债。表1.典型的美元化资产和负债家庭/企业银行公共部门资产外币现金海外外币资产政府在海外持有的外币外币存款对家庭和企业发放的外币贷款外币关联资产对公共部门发放的外币贷款海外外币资产外币关联资产负债外币负债家庭、企业、公共部门的外币存款以外币计价的外汇存款准备金外币关联负债外汇信贷净额海外外币负债以外币计价的外部负债以外币计价的外部负债外汇指数化负债来源:莱茵哈特,罗格夫与萨瓦斯塔诺(2003)。(二)美元化的主要起因1、本币无法有效发挥货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贮藏手段、支付工具和价值尺度。本币在这些职能上表现欠佳便会鼓励各种形式的美元化。例如:当本币无法发挥其支付手段的职能时,货币替代便会产生。2、不对称的汇率政策不对称的汇率政策(抵制名义汇率升值而仅允许贬值)鼓励各方以持有外币存款的方式来保持一定的购买力,从而推动了美元化的发展。3、世界经济的融合资产替代可能是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必然结果1。融入世界经济的国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击,也越来越需要相应的对冲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美元化。(三)美元化是一把双刃剑1、美元化的积极影响美元化可以促使一些国家逐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并推动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美元化还可以降低外国投资者面临的汇率风险,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带动海外投资,同时还能为本国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外币存款能为本地银行提供资金,并抑制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稳定而导致的资本外逃。外币贷款还可以降低信贷成本,从而对国内消费和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促进经济增长。2、美元化的消极影响美元化的缺陷抵消了它的积极影响,并促使部分国家以“去美元化”作为一项政策目标。首先,美元化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成效2;其次,美元化国家会丧失部分或全部的铸币税;再次,美1Baliño,Bennett,andBorensztein,19992Ize,Levy,andYeyati,2005元化降低了支付的效率,外币并非总能适应本国的支付需求;另外,局部美元化增加了资产负债表内的风险;最后,美元化增加了流动性危机产生的可能性。美元化是一把双刃剑,特定程度的美元化对一个国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美元化会超过其最佳或者合理的水平,给国家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时候就需要货币当局采取措施进行去美元化。二、去美元化的政策与措施去美元化通常需要宏观政策和微观措施相配合以增强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其次,合理的政策措施出台次序也非常地重要。此外,决策者还需要考虑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包括资本外逃、金融脱媒、以及银行系统的不稳定等。具体而言,去美元化的关键措施包括:宏观经济稳定化、允许汇率自由波动、去美元化的公共债务管理,使表内风险内在化的审慎规定,以及有效的监管等等。(一)宏观经济稳定化1、去美元化的首要步骤就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而宏观经济稳定的重点则是保持物价稳定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整顿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整顿要求政府减少向中央银行举债,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了信贷的增长。这两项措施能够抑制总需求、降低通涨率,并最终实现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国居民通过持有外币来抵御通货膨胀的需求大大降低,而对本币资产的需求会大大增加。2、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副作用在经济趋于稳定的背景下,本币升值预期为公众借入外汇提供了“单向下注”的机会,增加了市场对外汇贷款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本币升值的过程中,银行可以轻易地获得海外融资(资本流入),并通过保持空头头寸获得利润。尽管抛补利率平价机制在中长期发挥作用,但短期内汇率波动通常不会完全抵消利差,所以总的说来还是有一定的套利空间,这也会鼓励经济行为人将其资产负债表美元化。以中东欧国家为例。2008年10月以前,加入欧盟的前景、私有化的建立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使得这些国家的货币对欧元持续升值的预期非常地强烈。加之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这些国家的本币利率普遍高于欧元,所以欧元借款在中东欧地区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3、宏观经济稳定政策需要额外的配套措施。美元化有着一定的惯性。成功的经济稳定政策减少了使用本国货币的风险,却并未增强私营机构对于金融美元化的风险意识。另外,本国公众在国内交易中使用外币的习惯也可能已经根深蒂固。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就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这些措施有的以市场规律为基础(如汇率政策),有的具有高度强制性(如行政管制),政府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对其进行慎重的选择和搭配。(二)以市场为基础的去美元化措施1、汇率、货币与财税政策(1)增强汇率弹性—自由波动的汇率使得外汇风险更加透明,从而有利于去金融美元化。一些研究也表明更具弹性的汇率加大了持有外币资产的风险,尽管外汇风险可以进行对冲,但是对冲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成本,所以经济行为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本币资产与本币负债的配置。(2)高效的流动性管理—加强中央银行日常的流动性管理,可以使短期利率更加稳定,从而让本币变得更具吸引力。法定储备金、常备存贷款工具以及公开市场操作都有助于稳定国内银行同业利率。此外,一个运作良好的外汇市场以及充足的官方储备能够确保外汇的供应,从而使居民和金融部门不再需要为了防范外汇短缺而持有大量外汇。(3)财政整顿——财政整顿有助于减少政府从国外借款的需求,进而减轻政府债务的美元化。同时,财政整顿还降低了中央银行为政府债务买单的可能性,宏观经济也会因此而更加稳定。(4)公平征税——如果税制无法让外币收入获得者比本币收入获得者更加受益的话,那么人们就不会对持有外币资产产生偏好。例如,在巴基斯坦,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的利息收入都需要缴税。在玻利维亚,本币交易和外币交易需要缴纳同等的金融交易税。2、管理公共债务与完善金融市场(1)公共债务管理--以发行本币债券(如有必要,发行通胀指数型债券)为目标的公共债务管理有利于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去美元化,并对培育国内票据市场和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要补偿汇率风险,去美元化的政府债务可能会付出较高的利率。有些国家也会因为投资者不愿意承担本币风险而放弃发行本币债务。另外,本币公共债务的发行可能会导致私人领域出现某种程度的贷款美元化,因为本币的高利率会刺激市场借入低利率的外币,进而兑换成本币以购买公共债务。(2)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一个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证券市场为美元存款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投资渠道,使其在国内资本与货币市场上更愿意交易本币证券,从而降低其美元资产的配置。本国投资者基础的广泛开发(诸如养老基金等),可以对本币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形成更长期的支撑。(3)指数化金融产品——在对本币资产丧失信心的情况下,可靠的指数化金融产品能够促进对本币资产的投资。本地物价是个理想的指数化对象(例如,通胀指数型债券),因为它可以避免与外币产生关联,并锁定真实的偿债成本和投资收益(智利、哥伦比亚、以色列和墨西哥)。然而相关国家经验表明,过度的指数化会使得货币传导机制产生刚性,从而令宏观经济调控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不完善的指数化(例如通货膨胀没有得到准确的衡量)也可能会阻碍外国投资者参与国内市场。所以,指数化金融工具的退出时机需要决策者进行谨慎的考量。3、金融政策和审慎规定(1)金融自由化--把银行从行政管制中解放出来,使其更自由地决定利率,将有助于促进市场对本币的使用。更富竞争性的本国金融体制也能够增强本币的吸引力。(2)取消外币合法地位--如果确定了外币在本地交易中的合法使用地位,去美元化就不可能成为现实。(3)增强本币的实用性--为抑制货币替代,本币需要更好地满足市场参与者的需求。例如在柬埔寨,大面额钞票(里尔)的出现增加了市场对本币的需求,因为这种面额的钞票比外币更适合本国交易的需要。(4)政府运作的本币化--政府应尽可能在运转中使用本币。例如,政府规定必须使用本币缴税,那么提高税收就能够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另外,在公共支出(工资、货物和服务)中使用本币也具有同样的效果。政府贷款项目也应该尽量使用本币。(5)国外援助的本币化--在接受国外援助时使用外币会加剧受援国的美元化程度。小国或战后国家的美元化程度往往很高,因为国外援助在其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可能的话,受援国在其国内使用国外援助时应以本币计价,从而抑制国内经济的美元化。(6)法定存款准备金—应避免外币存款准备金率低于本币存款准备金率。要求银行以本币缴存外币存款准备金可以抵消因本币存款准备金率高于外币存款准备金率所导致的美元化;提高外币存款的准备金率,可以鼓励银行吸收本币存款,扩大本外币存款利差,进而促进去美元化。要求涉及美元业务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租赁公司)缴纳存款准备金,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美元化。(7)改善本币支付体系—国内的支付体系应该确保本币支付至少与外币支付一样令人满意。中央银行应该为本币支付提供便捷和低成本的服务,同时避免偏袒外币支付。例如,秘鲁对以外币计价的支票征收百分之二的税收,以此鼓励本币支付。(8)审慎规定—适当管理外汇风险,并将外币业务的真实成本内部化,可以为本币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达到去美元化的目的。这些规定包括:谨慎放开外汇头寸限制;要求外币存贷款有较高的流动性;对参与存款保险计划的美元存款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提高对外币贷款(尤其是借款人没有采取避险措施)的拨备要求;降低外汇贷款的质押率;强化外汇贷款的抵押和估价规则等等(9)有效监管—资产负债表美元化所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有效监管实现内部化。外币贷款迅速增长的经济体应该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来监控银行和非银行类机构面临的风险。监管层应要求银行实行更严格的内控制度以应对外汇贷款风险,并改善针对借款人的风险披露机制。(三)强制性去美元化措施许多强制性措施涉及对私人合约的粗暴干涉(往往具有溯及力)。这些措施会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政府保护财产权利与交易合约的信心,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可信度。然而,有些国家使用美元的传统根深蒂固,这使得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的去美元化措施显得软弱无力。这时候,强有力的政府干预便成为唯一的选择。需要注意,这些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效果不尽一致,决策者事先应有仔细的考量。1、容易失败的强制性措施(1)强制将外币存款转换成本币--这种措施经常导致资本外逃和“金融脱媒”。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对此进行纠正。(2)冻结外币存款--这项措施在特定时期内禁止存款者取出美元存款(时间长度往往不能事先确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国内银行体系的信用,并常常导致“金融脱媒”和资本外逃。2、较为有效的强制性措施(1)外币存款强制持有期—可以和指数化本币金融工具配合使用(以色列)。但是这种方法也可能会导致经济行为人以现金形式持有外币,而不是将外币存入银行账户。(2)在国内强制使用本币进行交易和标价—在国内交易中不允许使用外币在很多国家是常用的手段(安哥拉,以色列,老挝,秘鲁等)。另外,即便允许使用外币进行支付,而本币只用来标价,也能够对去美元化产生一定的作用。(3)针对外币的歧视性条款—这些措施包括限制外币借贷,以及将美元存款排除在存款保险体系之外3。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公众明确知晓外币存款被排除在存款保险体系之外,否则银行可能会吸收更多的外币存款。(4)控制外币存款利率—对外币存款的利率设定上限。此举也在一些国家得以应用(孟加拉国和印度)。(5)资本控制—临时性强制收购外汇可以使外币存款迅速下降4。获得外币存款的权利可以被限定在特定的经济部门(墨西哥)。也可以对银行跨境信贷交易进行禁止或者前置审批三、结论(一)去美元化的关键在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要实现去美元化,必须恢复本币的货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