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法及对策建议2006年县、乡换届后,。。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我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汇报。一、基本情况(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我们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市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干部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并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集中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建立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干部教育培训,2006年以来,市委中心组成员每年都要组织两次考察学习活动,带领基层党(工)委书记赴苏浙等地参观考察,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5期左右的主体班次,并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选调领导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研讨班,全市先后有8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200多名中青年后备2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锻炼干部,一批干部被选派到经济建设和急难险重岗位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注重在经济建设一线和重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2006年以来,先后选调42名副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局担任信访专员;从市直机关和镇(街道)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双向挂职”;从全市优秀科级、股级干部中选调22名同志组成11个驻外招商分局,进行为期两年的外出驻点招商;从市直单位抽调了203名同志组成57个招商小分队派出招商;从全市优秀科级和股级干部中抽调了43名同志到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和拆迁办工作。出台了《关于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考察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意见》,及时掌握干部在处理“急难险重”中的现实表现。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对抽调参与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干部进行跟踪考察。(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干部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上来谋划和推进,严格按照中央、上级党委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努力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和良好的政治生态。1、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一是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选人用人的第一位。把政治上可靠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看干部是否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否与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注重用科学发展的3眼光看待干部。在衡量干部政绩时,既注重看当前的工作成绩,又注重看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成果;在评价干部时,注意把职务相同、工作性质相近的领导干部放在全市范围内横向比较,提高识别干部的准确性。三是坚持群众公认。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对民主推荐得赞成票较少、不被多数群众拥护的,不确定为考察对象。对公示期间群众有反映的,及时调查核实;影响任职的,不予提拔使用。2、扎实开展年度考核工作。自2006年换届以来,我市一直坚持开展科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将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监督管理干部的必要手段。在贯彻“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入了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目标责任制量化考评等考核方法。每次考核结束后,我都会同市委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集体听取考核工作汇报,研究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方案,对优秀的干部予以提拔使用,对不称职的干部予以调整,对应予交流的干部及时交流。3、着力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实行集体酝酿和全委会提名干部,每次酝酿干部时,我都会同市委副书记和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集体研究提名人选;2007年,我市人大、政府换届工作结束后,市委专门召开全委会议全额定向推荐49个市直部门正职人选。严格执行干部任免票决制,全市所有科级干部职务任免均实行了常委会投票表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和镇(街道)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在市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前,全都征求了全委会成员的意见。实行差额考察干部制度,2008年在全市科级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中,采4取了按1:3比例差额推荐、1:2比例差额考察的办法,面向初中和九年制学校校长,选拔出1名完中副校长;今年,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确定了石梁镇镇长候选人。(三)加强制度和作风建设,着力规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上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市委先后出台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决策规则》、《镇(街道)党工委议事规则》等制度,规范领导班子决策程序;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活动,实行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和困难群众等活动,着力提升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加强作风建设,我们把“思想保守、缺乏进取精神”,“作风不实、缺乏创新意识”,“环境不优、管理严重滞后”作为干部作风建设要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在新闻媒体开设了“乡镇党委书记访谈”、“科局长访谈”等系列专栏节目,组织了廉政建设文化展等活动,创办了干部作风建设简报,用正面典型激励人、鼓舞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教育人。二、存在问题目前,。。市共有14个镇,核定公务员编制486名,现有在编381名(缺编105名)。我们对381名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结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按性别划分,男性328人、女性53人;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369名;按级别职务划分,副县7人、正科级88人,副科级225人,科员及办事员级61人;按年龄段划分,30岁以下的13人,31—40岁的115人,41—505岁的158人,51岁以上的95人;按学历划分,研究生6人,本科文化133人,大专文化154人,中专及以下文化88人。尽管我们在加强乡镇干部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查中也感受到,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相比,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给以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一是专业人才缺乏。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都通过不同途径,取得了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但真正懂经济、法律、规划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的知识型、专业型干部较少。就。。而言镇(街道)领导班子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志是从聘用制干部中提拔起来的,这部分干部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第一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二是后备力量缺乏。另外,由于省、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对新招录公务员名额的限制,镇(街道)公务员进入渠道较窄,2009年以来各镇(街道)共补充新录用公务员29人,远低于镇(街道)公务员自然减员数,目前全市14个镇公务员中,30岁以下的仅有13人,人才“青黄不接”现象较为突出。二是工作激情缺乏。这些年,由于乡镇领导职数减少,尤其是正科级职数减少,在乡镇只有担任书记、镇长、人大主席才能明确正科级,绝大部分优秀的同志在副科级岗位上退休,与正科级无缘。加之,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在提拔重用无望的情况下,少数干部工作激情不高,甚至出现干部要求辞职的情况。三、对策建议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针对不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6一是全理确定任职年龄界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我市2006年换届时,规定年龄超过50周岁的不再继续提名进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的年龄提前5岁掌握),就地改任非领导职务,导致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退居“二线”,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其实,这一年龄段的同志正处于家庭负担相对较轻(子女一般已就业或成家)、工作经验丰富的时期,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机,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开领导岗位着实可惜。建议在乡镇换届时要根据基层干部队伍逐步偏老化的现象,合理确定任职年龄界限。如,继续提名进班子的人选,原则上要能干满三年,提名年龄界限可以确定为57周岁(女干部确定为52周岁);新提名的人选,原则上要能干满五年,提名的年龄界限可以确定为55周岁(女干部确定为50周岁)。同时,不宜由省级或市级统一确定年龄杠,应由各县(市、区)根据各自干部队伍的现状,提出任职年龄界限,报上级党委报批。2、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基层干部活力。为激发乡镇干部工作激情,我们在实施年度考核工作的同时,根据年初工作任务,对乡镇实行了目标绩效考核,凡在每年目标绩效考核中获奖的乡镇,市财政予以奖励。如去年,我们对考核为一等奖的乡镇,给予每人4000元的奖励。我们还出台了《关于开展科级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定工作意见》,凡是每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干部,按照公务员奖励有关规定给予800元奖励,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市委研究给予记三等功,并给予1500元奖励。这些做法,有效调动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议在换届时,要考虑的基层工作的辛苦,根据工作需要,可对那些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因职数限制等原因未得到职务升迁的干部,适当提高7职级待遇,调动不同层次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如,在乡镇设立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位;县级设置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位。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实现由低比例差额选举到较高比例差额选举、部分差额选举到全差额选举的转变。可以考虑引进竞选机制,可以采取张榜公示、见面活动、竞选演讲、责任承诺、接受质询等形式,使选举人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各方面的情况,通过改革选举制度,以增强当选者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实现领导班子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转变干部交流思路。要逐步加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之间的干部交流,特别要注意人大、政协班子成员与党政班子交流,适当降低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后提名年龄界限,充实年富力强、熟悉法律和经济工作的干部,推进人大、政协与党政班子成员的双向交流,调动人大、政协班子成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