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党校专题培训班体会通过培训本人受益匪浅,现结合本人党建工作实际,就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说说想法以及培训后的体会。(一)首先我想说说党校党课,党课在高校自办的党校中(尤其是我们民办高校)发挥着党建的主渠道作用。党课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的知识学习的理论课,作为理想信念和党建工作的渠道。党课在党建工作没有将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我们有好的教材,但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里有学生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老师的原因,就拿我们欧华来说,(培训班上其他民办高校老师也有同感)我来欧华2年多,也参与了学院中级党校教学,我总觉得我们的党校办的很死板,效果需改善。我认为学生党校不是简单的理论党课,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还有感情的传递。只有老师坚定的信仰,自己要真信,才能真讲,学生才能真学。因此我认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个问题,应有最好的教师从事这项工作,要有人格魅力。而我们的党课和思政课教育目前都是些拼凑,学生进党校很多也是目的不纯,也是应付考试,因此,党校结业以后你再问那些入党积极分子,依然是一问三不知,明显感觉党课教育与实践结合不够,单纯的强调知识灌输,缺实践感知。党建和思政课没有很好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同样不够理想。还有党校课堂教育有效性也是一个问题:学院党校承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任务,在学院师资力量不如公办的情况下,是很难将全院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因此教学内容、师资配备方面可能达不到水平、不理想。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统筹考虑方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当然也有民办的实际问题,比如,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由于民办老师的流动性比较大,经常更换联系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还有在教育的主题设计方面也是当前的难点、重点。(二)日常党建工作在发展党建工作主阵地方面存在的问题。1.支部设置怎样更科学。原来按系划支部,也有交叉重叠,民办高校有他的实际情况,比如有些党员在原单位有职务,关系不转,如何完善组织建制,怎么更利于更符合实际和发挥作用。设置好了就是战斗堡垒,否则就流于形式。2.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统筹上不够。有重发展,不重教育、管理、服务的倾向。3.日常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支部活动缺乏吸引力,由于民办支部书记都是兼职的,事务性工作很多,很难发挥正常的支部作用。在党支部缺少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活动情况下。我认为支部应该狠抓创新活动,为教育管理增添活力,是基层党支部最要关心的问题。希望上级党委能经常组织支部活动案例交流。4.如何更好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目前很多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学校在有效的培养时间里,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有些就是匆匆完事,对党的事业接班人培养的不负责任,当然也有些是高水平教师,对入党不感兴趣,偏向民主党派了,我们能否有一个高校更好更完善的培养机制,比如高校培养与地方培养无缝接轨,就是在高校完成前期培养,然后到地方继续考验,完成后期培养。(三)高校党建工作在合力方面存在困难。高校党建不是所有责任都是由书记承担,方方面面都应参与进来,积极争取方方面面配合。目前,合力方面缺体制和机制保障,建立机制形成合力是下一步要做的。要争取各方力量。如发展入党,请老教师对应青年教师更有效。(四)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进程,一是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党务工作和思政工作者要有超前运用技术思维的工作习惯。目前许多,尤其是我们民办高校的思政老师,在对新技术应用上滞后于大学生,落后于我们的工作对象,那么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就是空中楼阁。二是要把网络应用党建工作,要有创新意识,比如;围绕网络工作开展红色网校、红色网站、辅导员博客等。建立网络育人功能,扩大我们社会主义核实价值观的影响力。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形式。网络加党建和思政多在概念层面,作用不大。要推动党建思政工作科学化,应认真研究网络传播特点,融合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形式,目前还没有,至少我们民办这块还很贫瘠。(五)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问题。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虽然做了些工作,对于我们民办而言依然处于较低的层次,还处在保姆式管理的阶段,有些辅导员居然不会使用网络与学生交流,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嗜好?他们在网上每天都干什么?不得而知,我们思政的工作抓手就没有了,注重辅导员选聘,培训也是一个迫切的工作。这次培训班内容丰富多彩,学习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组织安排合理,倍受教育,倍感收获,倍感启迪。通过几天的培训,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研究了问题,理清了思路;加强了沟通,增进了友谊。同时,也从思想层面上深刻领会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如何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学校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并决心把培训的成果切实贯彻到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任务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