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宇宙中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答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球在宇宙中及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1.“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这首童谣中的小星星大多属于A.行星B.恒星C.流星D.星云2.地球与木星相比A.地球的表面温度比木星低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比木星大C.两者绕日公转轨道都是正圆D.地球绕日公转周期比木星短6.地球位于下列哪组行星之间A、金星与火星B、水星与火星C、火星与木星D、木星与土星9.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A、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B、绕日公转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C、表面存在大气层D、位置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地球1.001.001年23时56分23°26′火星0.110.151.9年24时37分23°59′10.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11.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12.读图1—1,在图中火星位于A.①B.②C.③D.④13.读图1—2,若图中S表示太阳,E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4.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可能发生在月球的现象是①昼夜现象②电闪雷鸣③朝霞、晚霞④日食、月食⑤行走如跳远A.①②B.③④C.④⑤D.①⑤15.据报道称:2005年1月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有与地球一样的存在生命的行星A。下列关于这颗“A”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A、该行星表面应存在大气层B、该行星的温度应能使水日④③②①图1—1图1—2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C、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D、该行星应有象月球一样的卫星16.金星的表面温度明显高于水星,根据下表有关数据判断,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形成因素是A.与太阳的距离B.公转周期C.自转周期D.大气及成分1.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A.太阳B.月球C.金星D.比邻星2.下列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A彗星B.恒星C.卫星D.行星1.有关彗星的正确叙述是:(双选)A.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大的天体行星名称与太阳距离(106千米)公转周期(天)自转周期(天)大气及成分表面温度(K)水星57.987.958.6极稀薄氦、汽化钠大气600金星108.2224.7243浓密CO2大气750B.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彗星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D.2061年,地球上的人们将再次观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2.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星座就是一个天体系统B、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C、总星系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D、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1.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和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1.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原因是:A、距太阳比地球远,温度低B.表面重力小,保留不住大气C.没有大气的削弱,太阳辐射强,表面温度很高D.没有液态水2.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有水,其他行星没有水B、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C、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基础北京、杭州等地曾受“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读图回答14—15题。14.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凌”产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同步通信卫星之间B.“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C.“日凌”是太阳对卫星通信的干扰现象D.“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15.2003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A.①处附近B.②处附近C.③处附近D.④处附近16.下列说法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B.冰岛有“无烟之国”的美称C.夏季午后的暴雨D.水向低处流17.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是A.光球层和黑子B.色球层和黑子C.日冕层和耀斑D.色球层和耀斑18.关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太阳辐射获得最多的是赤道地区B.1月,太阳辐射最大纬度是南回归线C.南北半球同纬度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规律大致相反D.7月份南半球普遍高于北半球(2010·南通调研)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平流层(①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答案:1.C2.B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5题。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km·s-1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答案:B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解析: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答案:A5.在莫霍界面以下()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约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此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答案:A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①C.③①D.④解析: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故A正确。答案:A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7~8题。7.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8.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解析:结合等值线分布可知,数值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答案:7.C8.C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9~11题。9.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解析: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答案:A10.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解析: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答案:A11.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A.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B.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解析: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答案:B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2~15题。12.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1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1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1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答案:12.C13.B14.C15.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态。(3)C层主要由组成。G层叫,H层叫。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和。解析: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答案:(1)横纵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2)消失突然下降固液(3)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3.(2008年山东基本能力卷)“嫦娥1号”为探测月球和月球以外的深空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国建立月球基地天文台将成为可能。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有利于光学天文观测的条件是()A.存在大气散射B.没有大气的影响C.温度变化悬殊D.太阳辐射强烈解析:影响天文观测的因素主要是大气状况,月球上没有大气,非常有利于观测。答案:B新华社巴黎2009年1月20日电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存在的大量水冰纯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