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BOUND-战略观察-第215期:中国应该调整农业战 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战略观察是基于安邦集团对现实社会和经济环境分析和预测基础上,有关中国未来政策的信息分析系列研究报告。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有效的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此来解析各种战略问题和政策方向。而各种潜在的变化趋势,是我们最为基本的研究重点。如需要更多的信息,请联系安邦集团。E-mail:hejun@anbound.com.cn安邦集团总部服务热线086-010-59001350086-010-59001377第215期2010/08/31中国应该调整农业战略透视西南大旱的环境承载力根源透视西南大旱的环境承载力根源战战略略观观察察第第221155期期摘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在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事实上忽略了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然而,通过对国外农业发展最新形势的调研,以及对国际农业市场的研究,安邦研究人员认为,应该为中国的农业“翻案”!搞第一产业,并不是注定一辈子受穷的弱势行业,也并不是注定就是附加值低的行业。中国的农业发展,在满足基本的“衣食足”的阶段后,还应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资产化的方向发展。2中国应该调整农业战略贺军李国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大国,农业水平却长期处于低下的尴尬境地,其经济比重在逐年下降,“三农问题”连年困扰中国。中国农业就没有希望了吗?根据安邦研究人员在美国加州的亲身考察体验,对比国内外农业发展情况,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需要调整战略,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资源进入农业,提升产业层次、技术水平、产业化程度、资产化程度、强化并延长产业链,使农业成为一个既赚钱、又解决就业,同时不断提供技术与服务层次的产业。只有农业变得强劲,中国的消费型社会、整体经济实力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一、中国农业整体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处于大而不强,经济越发展、农业相对越弱的状态。1948-1952年的土改,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同时,也定下了中国农业“个体小农经济”的基调。在往后半个世纪的农业发展历程中,即便历经诸多的改革和突破,中国农业仍摆脱不了“规模小,效率低,分散、落后和脆弱”的命运。中国当代的改革始自农村的包产到户、联产承包,但到2002年,在中国城市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功时,中国农业却处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状态。中央意识到农业问题已面临最严峻时期,加快了农业减负的步伐。从2006年开始,全中国农民告别了二千多年来缴纳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中国农民每年减负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中国整体上是低水平的农业大国,其低水平现状全面体现在观念、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在观念上,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中国农业普遍看重视产量,但轻视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现象。农产品的质量长期被忽视,因化肥、农药过量不达标的事件屡见不鲜,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果品中优质果仅占总产量的40%左右,能达到礼品果标准的产品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大量为中下等果。而价格方面,目前市场上国产3水果的零售价只有同类进口水果的30%-50%。安邦认为,效益观念的薄弱也同时衍生其它问题,如农民的市场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也普遍薄弱。在观念上对农业的忽视,导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抵抗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更谈不上促成农业经济良性运转。在经营模式上,中国农业仍然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为主,而这种模式因为其脆弱性和低效性已经明显不适合越来越深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走向困难。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2.5亿左右的农户,在144亿亩的国土中只有不到15亿亩的可耕地,平均每户不到半公顷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由于该模式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经过了农产品生长周期之后,很难保证在市场的跌宕起伏条件下还能获得收益,农民“卖难”(农产品低价也卖不出去)时有发生。如2008年山东大蒜每斤0.2元卖难事件、2009年广西香蕉每斤0.2元卖难事件等,使农民遭受惨重损失,弱势的处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在收入方面,平均每个农户每年只有3000元左右。在管理体制上,分散经营的生产者与大市场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2亿多农户,组织化程度很低,缺少与市场相衔接的中介组织为他们提供系列化服务,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要么积压、要么短缺,农业流通环节面临严峻考验。根据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约为50%,有一半的农产品要经过市场流通,乡镇和农村的农贸批发市场共有8万多个。而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集、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高达25%-30%,相比之下,国外农产品运输的损耗率只有3%。基于上述暴露的矛盾,如今更多的农民已经放弃耕作,流向城市打工,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过程。大幅度的民工潮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开始,四川、湖南、河南、江西、安徽等人口大省的民工已四面出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民工已超过2亿。中国直接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这是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民自发出现的劳动力转移,2008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第一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0%左右。直接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虽然并不会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在农业生产的效率、技术水平、投入及产出并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农业人口的显著减少,只能反映出中国农业在相对低水平下的弱势在恶化。作为民间智库,安邦掌握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并不乐观。42001年到2009年,扣除价格因素,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分别为8.5%、13.4%、9.0%、7.7%、9.6%、10.4%、12.2%、8.4%和9.8%,同期GDP增速分别为8.3%、9.1%、10.0%、10.1%、10.4%、11.6%、11.9%、9.6%和8.7%,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长分别为4.2%、4.8%、4.3%、6.8%、6.2%、7.4%、9.5%、8.0%和8.5%。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居民收入的确在增长,但在增速上既落后于城镇居民,又落后于GDP增速。这意味着,中国农民在城乡差距中被进一步拉开了距离,农民分享经济增长收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处在历史较高水平,按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去年城镇最低收入6000万人和最高收入600万人的收入之比是1:87,官方公布的城乡差距为3.3:1,最富裕地区和最落后地区的收入差大概是11倍左右。这样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孕育着更深的社会矛盾,也在预示着,中国农业的战略调整已经刻不容缓。二、中外对比显示中国农业发展深受抑制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下降。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低下,尤其如图2、图3中体现那样,农业产值在GDP中的占比逐年下降,改革开放30年来,已由38.3%下降至不到20%。虽然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规律,但总量数据掩盖了中国农业发展的质量问题。正如我们在前面所分析,无论是从农民收入增长,还是从城乡差距来看,中国的农业发展还处在很低的水平。图1:近十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单位:%)0%10%20%30%40%50%60%70%80%90%1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5图2: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占据GDP的比例单位:亿元年份农林牧副渔国内GDP农业占GDP比例19781,3973,64538.32%19801,9234,54642.30%19853,6209,01640.15%19907,66218,66841.04%19918,15721,78137.45%19929,08526,92333.74%199310,99635,33431.12%199415,75148,19832.68%199520,34160,79433.46%199622,35471,17731.41%199723,78878,97330.12%199824,54284,40229.08%199924,51989,67727.34%200024,91699,21525.11%200126,180109,65523.87%200227,391120,33322.76%200329,692135,82321.86%200436,239159,87822.67%200539,451183,21721.53%200640,811211,92419.26%200748,893257,30619.00%200858,002300,67019.29%图3:近十年来农业占据GDP比例变化图-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0%5%10%15%20%25%30%35%农业牧副渔生产总值国内GDP农业占GDP比例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安邦整理因此,当经济学家们讨论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真实的意思都是要将第一产6业尽量变小,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做大。而评论一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是否成功,似乎也以该区域农业经济占比小为标准。说白了,中国的农业长期以来处在一种被忽略、受抑制的状态。这几乎成了各级政府、产业界的“集体潜意识”。虽然有十一个“一号文件”阐述中国农业的重要性,但在产业界和政府的的看法中,农业仍是一个弱势的、无关紧要的产业,“三农问题”的所谓重要,更多地体现为在文件上重要、在政治上重要。而在实际发展中,农业则处于越来越边缘的地位。作为第一产业的中国农业,几乎成为“穷光蛋”的代名词,对于国内对农业的这种事实上的普遍轻视,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持强烈的怀疑态度。据其回忆,他早年在欧洲游学的时候,曾问过欧洲的年轻人,愿意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欧洲年轻人的回答是,当然愿意在乡村生活。原因是,欧洲的农民不但富有而且自由自在,生活在空气清新,环境友好的乡村,自然要比在拥挤的城市更好。而在世界上很多发达的国家,农业同时也相当发达,这些国家的农民,往往是富裕阶层。对比中外农业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农业的落后,并不是单纯的自然条件所致。如建立在贫瘠沙漠上的以色列现代农业,一直为世界称赞。以色列的水资源严重不足,中南部地区的沙漠旱地占国土面积的60%,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些地区甚至从不下雨。但该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耕地面积已由16.5万公顷增加到44万公顷,农业产值增加了13倍。每年,7.2万以色列农民在国土面积仅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产出价值33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8亿美元农产品供出口。安邦研究人员曾与以色列使馆官员讨论过该国农业问题,在那片水比牛奶还贵的荒漠中,以色列农业的出色发展得益于两个方面:其一,运用了滴灌等高科技手段管理农业;其二,重视补贴农业,并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以色列每年所需的近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靠包括淡水、咸水和污水再利用等三种水源的联合运用来满足。滴灌技术的推广,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蔬菜产量从开发初期的1.9万吨增加到9.2万吨,农民年收入也从170美元提高到了1000美元以上。目前,以色列农业产品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如今,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引用其出色的滴灌技术。该国农业生产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所有成员共享生产资料及劳动成果的集体农场(基布兹)、独立的家庭农场组成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莫沙7夫)以及由个体农民组成的生产集团(莫沙瓦)。这三种形式的定居地集中了以色列99%的农业用地,为全国提供80%以上的农产品。荷兰在幅源上只是一个欧洲小国,却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5%。该国每年进口的农产品总额达350亿欧元,而把这些进口的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后再出口,每年的出口额可达580亿欧元。得益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荷兰不仅因“世界花卉王国”久负盛名,畜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