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部分: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地形地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在50米以下,境内港汊纵横,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气候及土壤: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降水年变化量较大。最低月均温高于0度,无霜期210~270天。土壤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水文特征:长江三角洲东濒海洋,地势低平坦荡,河网如织,湖泊众多,其水系包括长江河口水系、太湖水系、运河水系、钱塘江水系和甬江水系,构成特有的水乡泽国的三角洲水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湖泊是太湖,它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环湖出入的河道220余条,其中人湖70余条,出湖150多条,湖水蓄量达46.7亿m^3。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渠交叉,河道相连,水系发达。由于平原地区水位落差小,流速不大,受水利工程的高度控制和闸门启闭及引排水的影响,水流流向不定。河湖除承受当地地表水径流外,还承受上游15个省区面积约200万km^2范围的来水。大水年份,长江三角洲就是上游各水系的洪水走廊,由于面临海洋,易遭台风暴雨及风暴潮袭击,常出现外洪、内涝或外洪内涝同时并发的水灾;枯水年份,上游来水少,往往造成严重干旱并加剧河湖水质恶化。另外,部分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塞,河床坡降变缓,水库泥沙淤积使泥沙吸附污染物,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增加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难度。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稠密,多湖泊,长江干流流经此地,该地区的河流径流大,汛期长,无结冰期。但存在泥沙淤积和水污染问题,且多年来的围湖造田使得湖泊不断缩小,降低其对洪峰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区今年来洪涝灾害有所加重。资源: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范围,年均温14~18℃,1月均温O~5.5℃,7月均温27~28℃;年降水量1(XX)~1500毫米,比华北平原多1~2倍,季节分配较均匀;无霜期Zro~270天,〕ro℃积温达45(X)、5以叉)℃。作物可一年两熟,长江以南可发展双季稻连作的三熟制。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水田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江河沿岸稍高处,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适宜棉田早作,是中国最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这里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平均1~2千米/平方千米,其中杭嘉湖平原高达12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中国淡水湖泊分布最稠密地区。中国5大淡水湖泊中有4个分布在这里。它们是都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其中太湖地区共有大小湖泊(大于0.5平方千米)189个,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高于全国湖泊率(0.83)的10倍。湖沼地区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中国水生动植物分布最广、产量最丰的地区。保存有中华鳃、扬子鳄、白暨豚等珍稀动物。平原境内长江干流及其众多的大小支流,河长水丰,汉江等河段落差大,适宜建水电坝址,进行多级开发。宜昌至河口段水能蕴藏量为4944.5万千瓦。尤以湖北省境内各河段水能资源格外丰富,长江和汉江过境流量80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40以〕万千瓦,仅次于川、滇、藏,居全国第四位,且各水系流域雨季时空分布不一,修建电站可借助长江、汉江丰枯期的先后,进行相互调剂补偿。矿产资源不多。鄂东大冶、宁(南京)芜(湖)及湘中涟源一带分别是中国著名铁矿和锰矿分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