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第四届(太原)全国急救中心急救技能大赛双人法成人心肺复苏术——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当场目击倒地的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三名院前急救医生互为ABC角色交换上场参赛,其中第一施救者(简称A)担任主角,每一位选手都要轮流当一次A角,得分归主角一个人所有;而第二施救者协助(称作B)为配角,第三施救者C由同队的另一名队友扮演辅助人员。按照CPR’2010国际指南的最新标准,AB两人配合共同完成BLS即第一个CABD四个环节的技能操作(要求全程戴保护手套)。场景病例(旁白):寒冷冬天的某个夜晚,一名年龄32岁的成年女子,在家中密闭的卫生间洗澡,大约过了20多分钟,感觉头昏、心悸、气促、乏力,刚挣扎走出卫生间门口就突然倒地,仰卧状躺在地上,呼之不应,家人立即拨打“120”电话呼救。您和同事应召在5分钟赶到现场,看见家里乱作一团,卫生间的燃气热水器仍在燃烧,热水从淋浴蓬头不断流出。向家属简要询问病史,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及心脏病等,倒地前无外伤史和服药史。快速查体发现她意识已经丧失,昏迷状态、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呈濒死呼吸(叹气样喘息),摸不到颈动脉搏动。请问,您和您的同事应该怎样进行现场医疗急救呢?开始!比赛标准的操作流程与细节手法:(依据CPR’2010国际指南)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第一施救者A首先上场看天看地(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针对现场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吩咐第二施救者B打开门窗通风、第三施救者C关闭热水器和煤气开关。然后做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2、A角检查意识:A角先到达患者身边,跪于右侧,就地抢救。A应尽量靠近患者身体,双膝分开、距离与自身肩部同宽,左膝盖平患者肩部水平(操作过程中膝盖无来回移动)。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呼唤、拍肩,应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喊一遍:“喂、喂,你怎么啦?”、“喂、喂,你醒醒!”,同时用手拍打患者的双肩,不能击打或摇晃其它部位,检查意识限时2秒钟完成。3、A角观察呼吸:发现患者无反应,A角接着用眼睛扫描患者的面部和胸部,观察呼吸是否正常(例如有无呼吸急促、呼吸缓慢甚至临终前异常呼吸),而不用检查有无自主呼吸。规范数数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观察呼吸限时2秒钟完成。4、A角启动BLS:一旦发现患者连呼吸也不正常,立即高声呼救:“患者无反应,叹气样喘息,快来人呐、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吩咐第二施救者B赶快准备急救箱、氧气面罩-复苏球囊及氧气袋,第三施救者C拿取AED,现场指派任务、明确各自分工。5、摆放体位:A角将患者体位摆放成标准仰卧位,置于平整的地面上,稍后口述“理顺患者身体”,保持身体平直、四肢无扭曲;同时A角自身的跪姿和体位也保持正确。此时,2B角携带上述4样急救物品上场,跪在患者的头顶部。开始装配氧气面罩和复苏球囊备用。6、A角判断循环征象:A角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规范手法在正确部位触摸患者的右侧颈动脉搏动(如果正确,模型人显示器的颈部指示灯将会点亮绿光),同时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检查肢体是否还在抽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脸部看有无咳嗽反射(顺便观察病人面色)。数数计时(从“一千零一”数到“一千零六”),时间刚好控制在6秒钟完成。7、A角建立人工循环:一旦判断患者无心跳,尽快由A角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看表后30秒内开始胸外按压)。在做第一轮心脏按压动作的同时,A角不断下达一系列口头医嘱(待B角完成一个后、方才下达另一个医嘱):“面罩-球囊、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氧气面罩”、“球囊通气两次!”。A角一边按压一边下达口头医嘱,B角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动作。注意,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只由考官凭肉眼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比赛过程进行评分),而不用电脑进行终末质量客观评价,A角也不用边按压边数数。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的规范要点(六要素):(1)按压部位——胸骨正中线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部居中、左手中指刚好平患者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对体型异常者应改用双手定位法——“胸骨下切迹之上两横指”。每个轮回周期按压之前,比赛都要求先用左手单手定位,部位准确、动作清晰;施救者的左手掌根部应始终贴住患者的胸壁皮肤,做到“放松不离位”,牢牢将左手掌固定在正确的按压部位上,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左手的掌根部与患者的胸骨接触(面积越小越好),左手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不可将按压力量作用于患者的两侧肋骨上,以免造成骨折。(3)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施压(利用杠杆原理),而不是靠两个手臂的力量发力;因此双臂必须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无晃动或摇摆;而且手臂这条直线须与患者胸部形成90°直角、不能倾斜,以施救者的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过程中要求平稳、有规律,用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不得进行冲击式按压;操作者的目光应始终盯着患者脸部,全程观察其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4)用力按压——按压深度应使成人胸骨下陷超过5厘米以上(至少需要施加30kg的力量,比赛标准规定最多不超过6cm),而儿童为5厘米、婴幼儿4厘米;简便、直观的评估指标为每次按压都能触摸到患者颈动脉搏动,同时面色逐步变红润。每次下压完成后手臂力量都要松解,保证压力释放、充分放松,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使得心脏能充分舒张受血。(5)快速按压——按压频率要达到100次/分钟以上(比赛标准限定在110±10次/分3范围),但由于还要交替做人工呼吸,故每分钟不可能压够100次;具体地说16~17秒钟要完成30次按压,即每次按压用时不超过0.6秒,往下按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要基本保持相等。应通过数数来掌握节奏,规律为个位数加多一个尾音(如“1下、2下、3下、4下、5下…10下…11…21…30”,数数始终发两个音),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6)持续不断——心肺复苏过程中不管做任何操作,都要求尽量不要中断心脏按压,尽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如果不得不中断胸外按压(例如交替做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放电、相互交换AB角色、气管插管暴露声门裂或者将患者过床时),中断按压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5秒钟以内、最多不准超过10秒钟,以免影响人工循环效果,降低心肺复苏的抢救质量。8、B角徒手开放气道:由B角跪在患者头顶部实施,B角上场后听从A角指挥,逐一执行A角下达的口头医嘱。在开放气道之前,先装配好面罩-球囊并将复苏球囊接通氧气;接着检查口腔有无异物或者分泌物,该患者口腔有分泌物,应马上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用食指探入口腔内清除干净。然后采取“托举双颌法”或“推额抬颏法”使患者头部往后仰,徒手开放气道,解除昏迷者舌根后坠,从而保持呼吸道畅通;要求徒手开放气道的动作规范、轻柔,一步做到位(病人下颌、耳廓之间的联线与地面垂直呈90°);并且操作全程始终用左手维持住患者头后仰姿势,管理好患者气道,使头部稳定保持正确的后仰位置,无移动、无回位,B角也没有为患者反复做头后仰的动作。9、B角用器械实施人工呼吸:在A角下达“球囊通气两次”的医嘱后,由B角负责采用左手“E-C”手法固定、扣紧氧气面罩,右手使用复苏球囊捏皮球通气二次,用时控制在5秒钟以内(缓慢通气各至少1秒、中间换气1秒),不能通气过快以免造成胃胀气,也不能超过10秒钟延误胸外按压。以看到患者胸部起伏为人工呼吸有效指标,只要一看见胸廓抬起,就应停止吹气;如果胸廓无起伏,说明人工呼吸无效,必须马上查找原因并给予纠正。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气道不畅通,可多次尝试用规范的“E-C”手法(而不能用其它手法)反复开放气道,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二是氧气面罩漏气,应以患者鼻梁根部作为参照点重新覆盖氧气面罩,适当施加压力将氧气面罩与患者口鼻部密闭扣合,避免出现缝隙(但不要使尽全力扣紧面罩),氧气面罩气囊密封圈的充气也不可过胀;排除这些因素之后,剩下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通气量不够,可加大捏皮球力度增加潮气量(有氧供时最多不超过10ml/Kg)。每两次通气结束后,B角可将扣紧的氧气面罩从患者面部稍微松开,留出一条可见的缝隙以利于排出二氧化碳,但仍然保持患者开放气道的头后仰姿势。同样,第一轮人工通气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不用电脑进行终末质量客观评价。在首轮两次通气完成以后,B角应将氧气面罩从患者面部挪开,放置于患者头部的右侧地面,避免氧气流经患者胸前,继续跪在头顶部协助A角转而准备进行电击除颤。10、A角电击除颤(D):国际指南规定,对于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电击除颤越早4越好,只要除颤仪一到达病人身边,就应尽快开始实施电击除颤,此时除颤是第一优先。比赛要求使用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院前选用AED比使用半自动除颤监护仪更为简单、实用,CPR国际指南推荐在基础生命支持阶段应该选用AED进行电击除颤。(1)本案例为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因此当第一轮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周期(时间控制在20秒钟以内)快结束之际,由第三施救者C携带AED上场,将AED放在患者头部的右侧,并大声提示“AED到”。此时必须尽快开始电击除颤,A角一边做胸外按压一边下达口头医嘱:“打开AED,粘贴电极片”;B角立即回应“是”并执行医嘱,首先开启AED的电源开关,AED随即发出语音提示。(2)A角应持续不断地胸外按压,尽量缩短中断心脏按压的时间。由B角擦拭干净患者右上胸和左下胸皮肤,听从AED的语音提示,将两张专用的除颤电击片,按照图示分别粘贴在患者胸部的正确位置:前电极片(主电极)放在患者的右上胸,即锁骨下方贴胸骨右缘;而侧电极片放在左下胸,上缘不超过病人乳头连线、电极片的中心点刚好平腋前线。两个除颤电极片必须紧贴患者的胸壁皮肤,要求粘贴平整、牢固,无起翘、与皮肤之间无可见缝隙。(3)B角把电击片的导联线插头插入AED面板上的亮灯处,将患者与AED连接起来,AED语音提示“请不要碰触病人”;此时A角暂停胸外心脏按压,避免干扰AED分析心电图。(4)AED将自动捕捉并分析心电图,自动识别患者的临终心电图改变是“可电击”还是“不可电击”心律。本案例是“可电击心律”(仅包括“室颤”或者“无脉性室速”两种),AED会自动充电,AED不需要也不能够选择除颤能量。(5)在AED充电期间,A角和B角用身体组成隔离人墙,保护围观群众;A角在按下放电键之前,必须高声喊叫:“请大家都离开!”,并用目光巡视四周,提醒和确定周围无任何人直接或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以免造成除颤触电意外。(6)待AED充电完毕、发出声光报警,放电键背景灯点亮并不停闪烁,由A按下AED面板上的放电键,即刻完成电击除颤,并大声报告“除颤完毕”,不允许提早或延迟按下放电键。(7)一次除颤放电以后,A角立即开始胸外按压,不用马上检查患者的生命征象,不要急于评估除颤效果,继续实施双人法心肺复苏。A角吩咐B角“关机”,由B角关闭AED电源开关并移除电极片,整理AED,然后B角重新开始气道管理、准备面罩-球囊人工通气。11、A角与B角按照30:2的比例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总共完成5个轮回的CPR周期(即胸外按压累计150次、人工呼吸累计10次)。只针对除颤后这5个周期的操作质量,才启用电脑进行终末质量客观评价,根据电脑记录打印的报告单当场对结果给出量化评分,包括交替比例、轮回次数、人工呼吸总数、人工呼吸正确率、人工呼吸流速过快、胸外按压总数、胸外按压平均深度、胸外按压平均频率、胸外按压部位错误、胸外按压力度不足或者过度,以及放松回弹释放不全等评价指标;而流程质量仍由评委凭肉眼观察实时作出5主观评估。终末质量与流程质量的评估权重为(5+1):4,即电脑评分50分(从50分往下减,扣完为止)、秒表计时10分(延误时间扣分,减完10分封顶)与评委评分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