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培双带”发展能手典型——高玉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高玉章,男,现年44岁,初中文化,灵璧县朱集乡葛店村葛西二组。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葛店村委会主任,后任原葛店村支部书记,自任书记职务以来,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先后建立了葛店村小集市建设和葛店街西瓜交易市场、生猪购销市场。虽然没形成规模,但为地方经济也带来了勃勃生机。高玉章自辞去书记以来,在葛店街东头,开了个农药、种子服装门市部,靠诚实招客户,以拼搏创事业。刚开店时,本小不能多进货,卖完了再进,常常一天要去进几次。批发商看他诚实可靠,就主动赊给他,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几千元。高玉章生意做活了,他又开始了粮食收购,事业发展了,他深深感到诚实和守信的重要,就给自己确立了“以信为本,以德经商、以诚待人,以和为贵”的经营理念。他又开始服装知名度极高的各种肥料。他做肥料和粮食收购生意,开始为了拉来顾客,自己本钱小不能雇佣工人,只能自己帮助顾客抬粮食、抬肥料,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粮食蛋鸡一大车,就雇车往外运,全是他一个人押车。奔波劳累一年获利几万元,成为他的致富本。接着,就把生意做大了,每年收购粮食外运太3000吨,解决了群众卖粮难,他自己每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自己有钱了,富了。但是他没有骄傲,从没忘记父老乡亲们,每年坚持向村民赊销化肥、农药、种子,对一些手头上缺钱、生产上缺劳力、技术上缺人点拨的“三缺”农户,实行一帮到底:赊销农资、代耕、送技术一步到位,把好事做到了农户心里。本村村民葛业周家生活特别困难,高玉章同志主动找到他,问葛业周你想从哪一方面发展,需要资金我给你、需要技术我帮你。葛业周说:“我现在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可以发展的你给我参谋参谋,我来干。”高玉章说:“粮食种植收入不高,种点经济作物,你不懂技术,我现在卖了几年种子农药,对于这样的技术我懂,我可以帮你。在农活干好的情况下,你在家再养几头猪,现在生猪走俏,低格上涨,你第一年少养,饲料货源我给你提供,技术资料我也给你找,你现在没有资金从我那用,首先,把猪圈建好,我再找人为你选品种猪仔。在第一年里少养,掌握养猪技术后,你在算一下账,看看收入怎样,好了在多养些,你就能自己掌握市场行情,到那里才能是你迈出的第一步。”经过高玉章的一番劝解,葛业周按照高玉章的说法去做,在三年的时间里,养猪的技术已经学到手了,行情好了多养了几头,行情差了少养几头,连西瓜嫁接技术也学会了,三年一合帐,每年纯收入达万元以上,为了发家致富,葛业周买了辆三轮摩托车,专为拉猪饲料而买了。一家富,不忘一村富。人生一世,就要拼搏和奉献,这样活着才充实,才有意义,向葛业周这样受过高玉章帮助脱贫致富的还有不少户,我们村能多有几位这样的帮带者,我们村何愁不发展,能有几位这样帮带者,让贫困群众能够感到人们党的温暖,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中得到实惠。“双培双带”党员干部典型——葛业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葛业厂,男,1975年生,初中毕业,安徽省灵璧县朱集乡葛店村葛西一组。199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退伍在家务农,现任葛店村民兵营长。葛业厂同志自结婚后就分家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家庭土地少,头二年种小麦、种豆,到年底只能解决温饱,没有结余,小孩发热感冒就得借钱治病。然而,他的创业却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波折。自从家庭联产承包以来,我们葛店村就有几户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了,那里,由于没有技术、没有好的品种和市场,自然就没有好的收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改革开放,富民下放的不断出台,使农民心中吃了定心丸,他在部队学习的蔬菜种植技术和他在分家后在外面学来的用地膜种植番茄的技术,每亩收入在千元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规种植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跟着他就用大棚种植番茄,番茄还没移栽前种植苞菜,在番茄结束后,又种上白菜、萝卜等作物。这样,同样是一亩田增加了复种面积,一年能收好几季,比原先的单一种植多收入好几千元,现在每亩收入达万元左右,市场给了希望、信心给了他胆量,他把他从家庭中分给他的几亩地,全部种植了大棚蔬菜,在自己村级各项工作完成的同时,又起早贪黑地把他几亩大棚管理好。在这几年时间里,葛业厂同志的家庭收入在葛西掘指可数。葛业厂种植蔬菜大棚一年能收入几季走上了富裕路,他并没有忘记帮助他的乡亲们。他年终都要为乡亲们免费举办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班,有不少群众在他的帮助下、技术指导下,纷纷走上了致富路。葛西组葛元明同志经常性的常规种植收入低下,葛业厂多次培训,他都不去参加,葛业厂就亲自找到葛元明说你是一名党员,开党员会你也参加,对国家的政策你也听说了,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的费税也已免掉,每年政府还给你粮食补贴金,你还是使用常规种植,不改变一点思路,你何时才能富,你看看你自己,你在看看别人,原来和你收入差不多的现在家里都有了存款,吃也敢吃好的,穿也敢穿好的,你得转变你的思想,吃螃蟹也得大家(蛱),你也该甩掉你的穷帽子了。听了葛业厂的一番劝说后,他只说自己笨,不会干那些巨匠作物种植,还是不愿意种植蔬菜。过了几天,葛业厂放不下心,又找到葛元明对他又是一番劝说,葛业明才答应先小面积种植试一试。于是,葛业厂在葛元明预留的土地上亲自手把手教葛元明如何育苗、如何管理、什么时候育什么秧子,在葛元明弄懂后,葛业厂才离开,到年底,各个环节已基本掌握,一算帐他这点小布种植的蔬菜是他常规种植收入的好几倍,看到眼里,喜在心里。自己买些礼品送给葛业厂时说:“要不是你苦口婆心地去感化我,我哪有今年的这个收入,今天我带来两瓶酒,一包糖果来感谢你对我的帮助。”葛业厂说:“你把礼物拿回家,我根本不可能收你送来的礼品,你要是来问你对蔬菜种植不懂的地方,我对你说,其他的一律免谈。”经过一番推让,葛元明把礼物提回家,临走时眼含热泪对葛业厂说:“我明年扩大种植面积,你还得给我看一下。”经过三年的努力,葛元明同志扔掉了贫穷的帽子,把原来少人家的帐还清了,买了一台新四轮机,还盖了三间瓦房,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那真是天地之分。经过葛业厂致富带头人的领路,现在葛元明的蔬菜种植已上规模,在常年以往缺菜的季节里,我们葛店现在照常卖菜。能有这样几户示范带头人,当好帮带者,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创规模,打品牌,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得到实惠。“双培双带”群众致富典型——杨荣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杨荣军,年仅45岁,几年前家里很穷,后来靠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经过几年的创业,现在以成为我村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同时,饮水思源,致富不忘乡邻,在他的引导下,靠养殖已经脱贫的农户不下40户。作为“双培双带”致富能手的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前几年,由于家里很穷,杨荣军初中毕业后,也出去打过工,干过泥水匠,但都没有多少结余。后跟邻庄的兽医顾敏学习兽医技术,在其影响下,也萌发了规模养猪的想法,通过多方奔跑,筹集部分资金,在2005年8月份从江苏一大型养猪场引进“村洛克”、“无锡大白猪”等种猪6头,开始了养猪的道路。现已发展到拥有种猪9头,每年出栏肉猪140头的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本人也很快走上了小康的道路。家里今年又盖了新房,今年秋天准备再扩大养猪规模。富了之后的杨荣军,只在其他群众有求于他或遇到困难,他力所能及的的去帮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不止一次的说过:“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出售小猪时,他总是先做好防疫后,再出售,而且价格比较适中,对于家中有困难的群众,他也伸出帮助之手,采取领回家喂养,到猪出栏时候再还账。双培双带”党员干部典型——杨飞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杨飞,男,48岁,1985年入党,家住朱集乡双杨村,蒋邓村邓组,2005年6月至今,担任我村计生专干。杨飞为人忠厚、朴实,做事胆大心细,在村民眼里,他是个人致富想大家,乐于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杨飞同志早年是一名退伍军人,工作勤恳、踏实负责,由于村里需要,杨飞同志回到村里,开始了一位党员致富带头的神圣之路。为了能致富,他整日思索着致富好路子,多次到各地学习技术,听说搞蔬菜大棚能致富,杨飞同志下定决心试一试,他先用一亩地作为试验田,购买了相关材料,开始种植,刚开始,由于技术原因,他没能取得可观的收入,仅仅是保了本,这可急坏了,成熟的想法难道就这样泡汤了吗?但这事在倔强的杨飞同志身上发生,让这个遭受挫折的强汉子更加深信如能办好则效益肯定不错,否则,如人人都能干好,那将是意味着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于是他想起了再学技术,再搞大棚种植。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这次成功没能使他满足,反而更让他一发而不可收拾。继而,他扩大了种植规模,由原来的一亩试验田发展到了现在的数十亩蔬菜种植基地。事业成功了,钱有了,可是乡里乡亲的眼看着全村那么多未能脱贫致富的农户,杨飞同志心里着了急。于是,他想着要把种植大棚蔬菜的经验推广出去,他说干就干,先后找了前汪庄的几家未脱贫的农户,悉心劝说种大棚蔬菜的好处,并允诺给他们想办法争取资金,提供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几家农户也终于表示愿意试试看,在他的鼓励支持下,几户人家的日子渐渐地好过起来。这不几家儿子商量着购买1500型四轮机帮助村民打农作物秸杆,并收入可观。“吃水不忘挖井人”哪。几家人多次要求杨飞同志到他们家里吃饭,这些都被杨飞同志谢绝了,用他习惯性的话说就是“谁跟谁呀!那么客气干嘛?”杨飞同志是个急性子热心肠的人,看着自己带动了村里人经济的发展,他整天乐呵可的,别看他表面上好像很轻松,实际他心里又开始打响了小算盘。看着猪市很好的状况,他决心联合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赵伟同志一起养猪,又种植大棚蔬菜又养猪,这对于年龄渐大的邓书记来说精力哪够用呢?可他就是不服,学技术,购种猪,发展规模,这一步一步都在他心里做好了详细的计划,经过实践,他终于尝到了养猪的甜头。现在,家里存栏50多头,仅种猪就有10多头。同样,他又想到了小张庄的几户未脱贫人家,帮助他们养猪致富,现在的小张庄村民在杨飞的帮助下都养起了大肥猪,人均年收入已达到4000余元。杨飞同志是个你干他也干,你不干他也干的倔人,看着乡镇街道里到处是卖种子、农药、化肥的商户。他突发奇想地准备在家里搞,自己的房子,没月租这能省些开支,至于市场嘛,虽说涉及范围水广,但只此一家,利润应该还可以。再说,还能服务于乡里乡亲,这是多好的事呀!说干就干,他先到宿州种子经销处洽谈合作事宜,又到市场上认真考察一些优良种子的销售情况,考察完后随即打电话给种子经销商购买了一万多斤优良豆种,并严格把关,确保种子质优价廉,让老百姓买到放心的种子。事实证明杨飞同志的眼光是极为准确的,丰厚了利润,优质的服务,乡亲的关注成了杨飞坚定的把种子销售做大做强的信心的内在动力。去年一年仅种子销售一项利润就达3万余元。现在杨飞想着再联合几家扩大经营范围,经营规模以帮助更多的人致富。近些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增高,杨飞又把小算盘打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借此带动一批青壮年走出家乡,服务于社会,为自己也为他人谋求幸福。时光如梭,岁月无情,这一无法变更的自然现象使得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创业的动力,但在我们的杨飞身上,却依然焕发着一种勃勃生机,他不服老,不服输,永远坚信着只要肯干、肯研究,老百姓的日子就一定能走上富裕之路。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下,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双阳村在杨飞为带头的一批致富能手的带领下,老百姓的日子会过得更加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付朱集乡“双培双带”之“双十”典型材料——记双井村养鸡专业户徐元祥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在朱集乡双井村,提起徐元祥无人不发出赞叹之词,他今年53岁。却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勤奋和执着,自93年初中毕业以来,他先后养过鸡、养过鸭、也在厦门打过工,最后他毅然辞去了在厦门的一份收入较为丰厚的工作,回乡养鸡。两年来,他依靠科技将养鸡场从当初的2000只鸡发展壮大成目前出栏30000只,存栏5000只的较大规模,2005年实现年服装收入10万多元。实现纯利润3元多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致富有路勤为径。徐元祥在养殖事业中,“勤”字当头,勤动手、勤动脑、勤学习,养鸡的辛苦自不必说,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