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水电站生产管理现状与改革思考双牌水库是一座集发电、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3年基本建成,坝后式电站总装机1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6.5亿Kwh。1963年7月正式成立湖南省双牌水电站,隶属于湖南省水利厅。一、电站基本情况1、主要生产经济技术指标2012年—2014年最近三年电站主要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连续安全生产天数为1096天;非计划停运次数为2次;等效可用系数平均为89%;发电量平均值为6.512亿Kwh;设备利用小时平均数为4341小时;可用水量平均利用率为95.78%;发电耗水率平均为11.17m3/Kwh;综合厂用电率平均为0.22%(0.56%);发电单位成本平均为1142.5元/万Kwh,[1903.4元/万Kwh(含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单位人工成本平均为590.7元/万Kwh;单位维修费平均为13.6元/万Kwh;单位材料费平均为630.4元/万Kwh;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85933元/人。2、管理机构及员工电站设置职能管理部门19个,班(值)组20个,在岗员工278人,其中男女员工分别为68%和32%,35岁以下员工34人,为员工的12%。第一学历中专以上员工93人,为员工的33%,最高学历大专以上的192人,为员工的69%。生产(管理)部门员工为181人(其中五里牌23人),为员工的65%。3、生产运行管理现状电站生产运行管理至今一直沿用上世纪70年代国家推行的水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实行运行与检修分开,设有运行车间和检修车间,运行车间只管运行,检修车间管维护和检修,水工方面的工作由水工车间负责,水库调度归水工车间管理。在运行管理方面主要是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即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和四项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运行分析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在维护检修管理方面,主要是实行计划检修制度,在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到期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健全了各种设备的检修规程,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技术监督、设备试验、缺陷管理、质量验收、技术档案以及安全管理制度。水工方面也有相应的管理规程和制度,定期进行大坝安全检查。相继建立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了设备评级,设备可靠性管理、企业整顿、除险加固、增容改造、并网安全评价、安全达标等活动,这些对加强电站生产运行管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电站生产运行管理的问题和不足1、员工偏多、能力素质不适应现代水电企业制度的要求由于历史及体制原因,电站生产(管理)员工超编较多。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够优化,35岁以下员工太少,主流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主动工作、主动学习、积极进取意识不强;吃惯了的“大锅饭”,习惯了平均主义,缺乏市场意识,缺乏竞争意识;“一专多能”、“一工多艺”、事业心强、敢于负责、积极进取的“技术能手”不多;从企业管理理念看,由于多年的管理习惯,多数员工还没有建立起经管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员工结构中“经管骨干”缺乏、专业性很高的水电生产管理人员缺乏;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和内容不够科学等等。已不太适应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不太适应现代水电企业制度的要求。2、部分设备老化严重、设备管理效率低下最近几年,电站加大投入,先后完成了三台机组增容、计算机监控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励磁系统、调速系统、机组压油装置、高低压气机、发电机进水口闸门及拦污栅、中控室改造等,建成了全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了110kv开关站搬迁任务,且将原少油式断路器全部更新为全封闭六氟化硫组合电器(GIS)。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为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打下了一定基础,为电站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物质保证。从2001年开始,利用国家除险加固资金对水库枢纽工程进行了加固处理,完成了左右岸浆砌石坝段锚固、坝基帷幕灌浆、发电引水管补强、大坝安全监测、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等17个项目。消除了工程安全隐患,提高了工程安全水平。但目前电站三台主变、集水井、廊道、船闸机电及金结等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维护费用高,能源消耗高;坝前拦污排还没有设立,库区非法围垦、河道违法采砂及网箱养鱼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枢纽工程还存在安全隐患,安全仍然缺乏保证。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较高的可靠性指标,使发电厂有最大的设备可调系数和最小的非计划停运系数,二是要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指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无论从基础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节能降耗、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3、管控模式不完善、企业整体效能较低管控模式不完善,管理手段针对的或是安全、或是生产、或是设备、或是人事,哪里问题紧急就管到哪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整体思考,管控能力不强,不能全面统筹兼顾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关键要素管理工作的运行、发展和变化的趋势。例如,对一些管理工作缺乏过程管控,等到该项工作结束进行检查验收时,才发现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目标值要求,甚至有的工作大大偏离目标要求,以致返工补课,企业还要再消耗相关资源去重新组织落实。4、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分离脱节为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电站在内部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调动各部门和员工目标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但由于方法简单,只强调任务完成,缺乏有效的目标管理手段,不能有效地全方位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总体目标没有按照部门职责进行科学细致的分解,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基础管理等实行粗放式管理。对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要素、效率指标如何科学设置、如何精细分解没有进行梳理,没有制定管理办法,没有建立全员动态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层层传导目标压力缺失,造成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分离脱节。二是由于部门职责指标划分不清晰,存在部门本位主义,职责有缺失和重复的现象,造成有的任务目标要么无人负责,部门间相互推脱,站部只好增加费用重新组织人力、物力去落实;要么几个部门都在管,重复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企业成本和开支。三、生产运行管理改革思考现代化水电站是设备、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企业,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经营管理水平要求高,企业管理实行标准化。针对电站生产运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以供参考。1、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更好地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提高电站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标准化水平,不断发展电站、不断壮大电站,就要在人才培养和管理上划大力气、下大功夫。探索建立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培养“一专多能”、“一工多艺”、事业心强、敢于负责的“技术能手”和“经营骨干”,同时要不断增强员工对电站的认同感;探索建立公平的员工“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和日常绩效考核机制体系,尽量做到赏罚分明,对电站有功劳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于有过错的员工要进行处罚,做到“能上能下”,让员工意识到“手持瓷饭碗,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压力,努力有发展”,让每位员工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精神面貌;提高对新进电站人员文化和专业素质的门槛要求,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尽量在短时间内提高新进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拓宽企业员工成才的路子,培养输送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走向更高的管理岗位。2、规范电站生产运行管理体制,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电力体制改革为水电站运行维护、检修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随着电力行业精干主业、主辅分离等改革的深化,发电企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创新,电站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趋势日益明显,原有的电站服务资源正在发电企业内外重新进行优化整合,新的电站服务业迅速兴起和发展,并在我国电力工业的产业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电力体制改革为水电站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水电站面临了新的挑战。在实施“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由于电站设备点多面广,如何调配资源有限的维护队伍进行设备维护,保证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二是实施“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后,运行、检修、水工员工富余问题更加突出,多于的员工如何安置。产生以上问题深层次的根源是运行人员不能从事设备维护工作,设备维护工作必须由专门的维护队伍进行。因此,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势在必行。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必须遵循一定程序:(1)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可以分阶段、分步骤、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改革和优化,一方面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新型的运维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可在近年提出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建设目标,利用多种方式来展开工作,如采用岗位动态制度来强化员工的竞争意识;全能值班员制度实现员工的一专多能;建立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意识以克服传统式、计划式、经验式意识。通过多种措施,不仅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而且还要转变员工的观念,造就一大批人才,为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推进奠定基础。(2)搞好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首先必须强化员工培训,加强运行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建设。全面提高运行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准入门槛,推行岗位动态制度,督促运行员工全面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可举办值长、全能值班员、运行骨干培训班,安排维护人员和检修人员针对运行人员的具体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讲座,运行人员到维护和检修单位跟班学习等。通过多种有力措施,不但实现运行员工“一专多能”,而且还要从管理上、心理上培训员工,增强整体员工队伍的工作能力。(3)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成。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结合电站的具体实际逐步形成“一个核心(运行维护一体化)、四大管理平台(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为基本构架的现代水电运行管理模式、并在此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形成安全生产保证及监督体系、质量管理保证及监督体系、环境管理保证及监督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证及监督体系、技术管理保证及监督体系、人力储备保障体系、应急预案处理及快速响应保障体系、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以运行维护一体化作为管理模式的核心。从电站生产运行特点来看,由于水电站的生产技术大同小异,完全可以将生产技术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程序化以至细节化、模块化,使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制度、规范和流程程序化,使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化、动作行为规范化,从而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情况下,实现对运行维护工作低投入、高收益的目标。3、成立检修公司,负责电站设备检修和对外服务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多数新建水电站开始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不再设检修和运行维护队伍,而是将水电站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以合同的形式发包给专门的运行或检修公司进行,这为拥有大量运行、检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双电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和广阔的舞台。前几年,我站合理调配资源,承揽了五里牌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对外承接了不少机电设备检修及安装业务。通过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不仅能使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而且能促使富余员工提供对外服务,占领市场,提高电站经济效益。4、精简机构,调整职能,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随着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实施,电站运行维护体系、检修组织体系、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也将大大简化,机构设置可以精简,部门职能需要调整,岗位职责可以优化。机构及职能设置应体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佳利用,使生产力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技术、人才潜力和整体功能作用,使生产力要素和企业管理手段达到合理配置的要求。同时通过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全员动态绩效管理,把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紧密挂钩,激励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注重在“管理”与“执行”上作文章,明确“管理”与“执行”的职能及责任。任何一项管理活动,当实行一段时间后,应思考如何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修正和突破,设法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实施生产运行管理优化调整的同时,要学习先进水电站的经验,按照“精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