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课时习题和答案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1页共9页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生产功能C.平衡功能D.差异性特征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读下图,回答3~4题。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2页共9页3.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能正确表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4.此图还可以说明()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①大气环流②海陆位置③地壳运动④地形的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理要素的联系性④地理要素的独立性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3页共9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方法技巧练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4页共9页方法技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整体性的表现首先,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其次,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另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2)整体性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某一要素产生影响,不仅影响该组成要素,还会影响到其他要素,这是由于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稳定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下图反映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5页共9页3.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4.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7~8题。7.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8.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6页共9页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题号12345678答案二、综合题9.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几种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如C代表生物(植被),它一旦遭到破坏,将引起____________的变化,并导致____________的失调。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________,改善________,保持______,促使生态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5)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环境的关系?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7页共9页答案基础达标练1.A2.C[本题组以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第1题,图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2题,图中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因此发育了贫瘠的红壤。]3.A[仔细审图可知,②可以变为泥炭、煤等,确定其为绿色植物,其他几项便可推断得出。]4.D[地理环境中的这种碳循环,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大气环流(常年盛行风向)、海陆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排除①②选项;而地势却在逐渐升高,说明地壳在运动,故正确选项为D。]6.B[从演变过程看,该区域的地形发生了变化,其他要素也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植被(森林减少,草地、荒漠出现)、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形成雨影区)等,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也充分说明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故正确选项为B。]方法技巧练(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解析本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景,考查地势变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第(1)题,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8页共9页地势与河流三角洲变化相关,结合图中三角洲变化判断即可。第(2)题,首先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第(3)题,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综合提升1.B[地貌、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属于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2.B[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各要素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就是其中之一。]3.B[从图中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动植物遗体分解、呼吸作用、燃烧化石燃料。其中燃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4.D[臭氧空洞的形成主要是人类使用的制冷剂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造成的。]5.D[从湖泊消亡过程图中可以看出,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周围的植被明显减少,受其影响,水土流失可能会加剧;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深度越来越浅,直到消亡。]6.A[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7.C[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8.C[由题意反映出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9.(1)水文气候植被(2)画图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3)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4)全球气候整个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水文状况水土良性发展(5)陆地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教材题解教材P86活动(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人教版地理教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第9页共9页(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生物的水分等。(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教材P86~P87活动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教材P88活动经过a—b—c—d—e五个阶段的演化,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均发生了变化:地形由湖泊变成了陆地;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土壤逐渐由湿变干;水面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教材P90活动讨论:修建水库后,改变了下游河流流速和流量,对水资源起到调控作用,水库对泥沙起到拦截作用,下游泥沙量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洪水的发生机率减少;建成水库后,使地下水变得更加丰富,对生物生存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对局部地区的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填图:自上而下、从左至右依次为:减少减轻丰富生存环境改变改变局部地区小气候,气候更加湿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