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试题评价整体评价:试题难度略偏易,但区分度较高,切合高三学生在第二轮复习结束后的水平实际,符合高考前诊断性测试的标准和要求,检测功能较强;“教、学、考”结合好,导向性体现充分,整体质量较高。(一)试题成功点1、试题大众化、偏难怪题少,“教、学、考”结合好。试题大众化,针对一线教学的实际,无偏、难、怪题,不故作高深,基本上是平时训练和教材中的内容,没有故意刁难考生的痕迹。如1—3小题地球地图知识的考查,难度控制较好。虽然试题难度偏低,但并不影响整体质量,有的问题潜在能力要求仍很高,保证了试题较高的区分度。2、“点”多“面”广,各板块兼顾,知识搭配较合理。选择题四个选项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增大了试题的信息量,使试题的知识覆盖面更广,抽取的考查点更多。必修选修结合,区域地理中国和世界兼顾,知识板块搭配较好,有利于一线的教学。3、关注热点、联系当前社会生活,时代感强。如台海地区和钓鱼岛;美国(金融危机发源地)和汽车行业(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特别是美国的汽车行业);生态环境问题——东南丘陵的水土流失及成因分析等。4、区域地图均为小比例尺大区域图,识图门槛较低。区域图的考查都是小比例尺大区域图,考生识图的门槛较低,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我国西北地区,台海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考生识图都很容易,只是选择题1—3小题空间定位涉及的区域较为隐蔽,难度稍大。(二)试题不足处1、试卷校对不细致,有别字。——选择题第10小题:D选项2、有的答案值得商榷。如闽江河口降水少的原因——“处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闽江河口离台湾山脉距离较远,又经过了台湾海峡较为宽阔的海面,此因素的影响应该较小。2(三)试题考点构成考点构成表题型题号考查的主干知识赋分选择题1—3地球运动(极昼极夜范围,距离、时间、日期、太阳高度的计算),空间定位(根据经纬度定位世界上的重要植被带、我国的华北平原)12分选择题4—6中国区域地理:我国西北及部分青藏地区——天山东西段、祁连山西北和东南段雪线高度的判断;青海湖鸟岛旅游不旺的原因判断;塔里木河流域、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主要农作物和灌溉水源正确组合的判断。12分选择题7—9根据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构成图判断国家(英国、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及相关的地理知识(涉及农业、工业、构造板块、人口再生产类型);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判断。12分选择题10—11根据风频图判断台风的移动方向;判断无台风(飓风)的地区。8分主观性试题36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台(湾)海地区和北太平洋及北美地区——我国钓鱼岛的位置;东南丘陵水土流失及成因分析;台湾岛火烧寮降水类型,闽江河口至源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及成因分析;航海线的选择(洋流和风向);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的原因分析;江南丘陵红壤的特征。36分主观性试题39(1)、2、3)世界区域地理: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及形成原因(或有利区位条件);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美国汽车城的位置及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20分3二、成绩统计及答卷分析(一)成绩统计Ⅰ卷成绩统计表(抽样135份):题号总分1234567891011满分44分44444444444最高分4444444444444最低分1200000000000平均分27.072.552.451.791.972.211.662.792.792.932.553.38得分率0.620.640.610.490.490.550.410.700.700.730.640.85抽样统计,Ⅰ卷平均得分为27.1分,得分率为0.62,说明难度偏易。得分率最低是第6小题,其次是3、4小题。Ⅱ卷地理试题的成绩统计表(抽样116份)题号36(1)(2)(3)(4)(5)(6)39(1)(2)(3)满分36261246620668最高分36261246620668最低分20000000002平均分18.091.593.084.541.943.323.6213.33.014.435.864得分率0.500.800.510.370.490.550.600.670.500.740.73Ⅱ卷共56分,抽样平均得分31.4分,得分率为0.56,难度适中。难度较大的有36题(3)问。Ⅱ卷最高得分为56分,最低分仅为2分,说明试题的区分度较高。整个试卷抽样统计平均得分为58.5分,得分率为0.59(实际统计55.8分,得分率0.558),难度略偏易,但还是比较合理。(二)试题分析1—3题:此组题为一组关于地图地球知识的考查,形式新颖,设问巧妙,考查的知识点多面广,灵活性强而难度又不大。特别是与空间定位的巧妙结合是本组题的最大亮点,是对以往单纯考查时间、日期及太阳高度计算的突破。从抽取的样卷看,1、2小题得分率较高,3小题得分率较低。4—6题:此组题是关于我国西北及部分青藏地区相关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山地垂直自然带(雪线高度)、《选二》旅游和该地区几个主要种植业发达区的农作物及水源的考查。其中4小题较灵活,考生得分率较低;5小题关于《选一》旅游知识的考查较简单,基本上是点到为止,考生得分情况6好;6小题有一定的迷惑性,对西北地区的农作物不熟悉,对水源的了解倒没有多大问题,此提的得分率最低。7—9题:此组题是通过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构成图(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考查世界重要国家相关的地理知识。题的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宽。10—11题:此组题是关于气候知识的考查,10小题较灵活,有一定难度,11小题较为简单,得分率最高。36题:(1)问是对当前热点知识的考查(钓鱼岛),属于纯识记知识,考生得分情况较好。(2)问关于〈选二〉东南丘陵生态环境知识的考察,考生得分情况较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审题不细,要求分析的是根本原因,而考生回答了许多次要原因。(3)问关于我国降水中心——火烧寮降水类型有哪些,正确答案有三种类型(没有对流雨),而考生普遍只答了地形雨,一部分考生答了四种类型,其实这样的问题考生应该从字面的提示上去把握:如果问“是XX”,基5本上只回答一个即可,如果问“有XX”,一般应有几个答案。对闽江河口至源地年降水的分布特征,这个问题设计十分巧妙,是本题的亮点题,考生按思维惯性一般都答成“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而没有考虑此地的特殊性。(4)问设计较为简单,但考生得分情况却不太理想。有的考生是洋流名称错误,更多的考生没有回答出风向。(5)问关于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的成因分析也是本题的又一亮点,考生以往练习中见到的问题多为森林资源丰富的成因,而本问是树种丰富的成因,因此对“多山地地形,植被垂直分异显著”这一答案要求回答的很少。(6)是纯识记知识,考生得分情况较好。39题:(1)问关于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的考查,难度小,但考生答成“乳畜带”(乳畜业)的不少。(2)问关于该地区人口稠密成因的分析,难度小,考生得分情况较好。(3)问关于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位置及其形成的主要条件分析,有的考生因未按要求填字母,直接回答城市名称而失分。(三)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不牢:如洋流的分布、盛行风带的位置和风向等,不少考生不能正确作答。2、错别字多:如广阀(阔)、蓄(畜)牧业、纲(钢)材,沾(黏)土等。3、能力不强:(1)读图能力不强,如36题3小问—“闽江河口至源头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上直接读出答案,而考生却不能正确作答。(2)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不强。问答题往往采点不全、挂一漏万。(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不强。表述不准确、思维混乱、逻辑不严密,缺乏层次性、专业性。4、技巧不高:如火烧寮的降水类型,问“有XX”,一般应有多个答案;如果问“是XX”,一般只有一个答案。三、后期复习建议总的指导思想是:精选试题,高效训练;模拟测验,强化技巧。1、精选试题,高效训练。精挑细选,整合成“精品卷”去训练。后期复习,学生的时间很宝贵,教师应该在精选试题上下苦工夫,提倡教师多熬夜,学生少费时。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切忌片面追求做题数量,一定要优化组合,用心筛选,做一套有价值的“好”题比做10套价值不大的“歪”题更管用、更有效。要求“考点内容——题型化,典型例题——方法化,重要方法——步骤化”。通6过经典试题的训练,让学生能“举一反三”。2、薄弱环节,重点训练。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上新课的标准去强化训练。提倡教师自己改编和创编新题,围绕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能力缺陷,设计需要补充的内容和强化训练的重点,还可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跳,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教训中由“恍然大悟”到“大彻大悟”。创编新题可以从记录学生屡次考试的问题人手,如学生在区位因素分析方面比较薄弱,就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先学基本的“套路”,再提供“陌生”的区域让学生练习(剖析案例——总结方法——推出新案例——学生训练)。多设计问题系列,形成组题。尽量延长知识链,拓宽知识面。努力挖掘知识的连接点和再生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零散知识变得系统,肤浅的知识变得深刻。多做变式题。一题多练,扩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多见新“面孔”(新材料、新图像),感受新变化。3、形式多样,灵活训练。后期的练习可以采用大卷和小卷,单项卷(单一的选择题或综合题)与综合卷相结合的方式训练。4、控制难度,以常规题为主。后期的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均应以“大众化”题作为训练的主体,因为从近年的高考题看,除极个别题算精品外,大多为常规题的再创新。高考题的这种变化与一线的教学联系更密切,“教、学、考”三方面结合得更好。建议在后期的教学复习中,将教辅资料中的难题、怪题大胆砍掉,教师先做题,做在学生的前面,做到心中有数。5、建立模型,形成答题套路。构建答案模型,追求答案的“标准化”。要求学生平时答题做到:采点广,尽量涵盖到方方面面,力求答案的完整;瞄点准,努力趋近“标准”答案;训练学生具体问题既按“套路”又要具体作答的习惯。学生多作书面准备,学生合作共建,然后,教师再展示“标准”答案,让学生作对比。6、模拟考试,积累应考经验。后阶段的综合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标准作要求,让学生熟悉解题技巧,积累临场经验。通过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对文字、图像、图表有效信息的提取认定能力,增强对材料和题干关键词的敏感度,熟悉计算题中“巧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选择题中难题(一般1—2个)有时间就做,无时间就“蒙”(绝不能放弃)的技巧等。77、关注选修,重在选《二》。(1)选《一》不要放弃。重点关注选〈一〉的人口、文化扩散及旅游内容。(2)选《二》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拓展,是当今中国主要地理问题的集中表现。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一个地理专题,是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是对中国地理的深化。区域地理考查的重点是中国地理,对中国区域地理的深化、挖掘集中在选《二》上,地理学科的分析方法,尤其是人文地理的分析方法,主要通过选《二》的学习来获得。8、关注时政热点,及时有效融入。建议重点关注以下的地区和问题:青藏地区、成渝陕南(西安)(西三角)地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台湾及台海地区、南海(海洋国土及相关知识)及东南亚地区、北方春旱,美国、西欧、俄罗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