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於農業上的應用ApplicationofRFIDinAgriculture饒瑞佶Ruey-ChiJao建國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DepartmentofInformationManagement,ChienkuoTechnologyUniversity摘要無線射頻辨識(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術是近來相當熱門的IT議題,早在1950年代二次大戰期間,英國便將此項技術應用於戰機的敵我辨識上,之後美國政府實驗室開始運用RFID來管制核能原料,到了1970年代末期,美國政府透過LosAlamos科學實驗室將RFID技術轉移到民間,大多仍以商業物流等為主。1985年英國肯特郡發現第一頭有狂牛症的瘋牛後,開始將RFID技術導入到農業,用於活體牲畜的追蹤管理,逐漸演變成生產履歷追蹤系統,進年來各國無不如火如荼的投入此領域的研究,也將應用領域從畜牧業擴展到漁業、農作物生產、物流追蹤管理與收容動物管理等。雖然仍存在著高成本、RF訊號讀取瓶頸、安全性與技術標準不ㄧ等問題,但是伴隨著RFID軟硬體新技術的開發與ISO標準的統一,使得RFID在農業上的應用越來越成熟,逐步將農業的生產、加工、流通與安全等層面從E化帶到M化,最後進入U化的地步,所謂的U化指的是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意思,希望資訊以多方供給與流通的形式提供網狀情報交流,達到一種資訊無所不在的目的。關鍵詞:無線射頻、資訊科技、智慧環境、生產履歷前言一、無線射頻辨識技術無線射頻辨識(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術是最近越來越熱門的IT議題,但它卻是ㄧ項已經有約50年以上歷史的技術,1950年代二次大戰期間,英國便將此項技術應用於戰機的敵我辨識上,之後美國政府實驗室開始運用RFID來管制核能原料,到了1970年代末期,美國政府透過LosAlamos科學實驗室將RFID技術轉移到民間。1980年代中期,德州儀器公司(TexasInstruments,TI)與Motorolla開始量產低頻的RFID標籤(Tag);1999年MIT成立Auto-IDCenter,發展高頻的技術與標準(袁啟亞,2003)。它被認定為21世紀10大重要技術之ㄧ,可以將人類的日常生活從e化帶到M化,最後進入U化的地步,所謂的U化指的是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意思,希望資訊以多方供給與流通的形式提供網狀情報交流,達到一種資訊無所不在的「U化生活」,其中除了無線網路環境外,無線射頻辨識技術也佔了很重要的ㄧ環。RFID具備有(1)無方向性限制讀取資料;(2)辨識距離長;(3)辨識速度快;(4)辨識正確性高;(5)讀/寫功能,資料記憶量大;(6)安全性高;(7)壽命長;(8)標籤穿透性佳與(9)可在惡劣環境操作等數種優點(饒,2006a)。目前RFID已經被應用在許多領域上,包括動物追蹤(Kampers,1999;WangandZhang2006)、醫療管理(曾,2002;黃,2000;李,2005)、物流業(李,2005)、零售業(謝,2005)、國防工業(江,2005;林與馬,2005)與農業(黃,2004)等領域上。既然它那麼熱門,那到底什麼是RFID呢?大家所熟知的捷運悠遊卡就是RFID技術的應用。簡單來說就是ㄧ種無線的辨識技術,與其他像條碼、晶片卡與磁條等技術,相同的部分都是要做辨識的用途,只是使用的技術不同而已。RFID使用無線電波的方式來進行辨識的工作,這樣的無線電波頻段大致分成(1)低頻(LowFrequency,LH);(2)高頻(HighFrequency,HF);(3)超高頻(UltraHighFrequency,UHF)與(4)微波(Microwave)等四部份(表1)。以市面上買的到或實際已經運用的系統來說,低頻主要指的是頻率在125KHz或是134KHz附近,高頻的主流則是在13.56MHz,超高頻差異性則較大,常因地區與國家所開放的頻段不同而不同,各國RFIDUHF開放頻段如表2所示,微波則是落在2.45GHz或是5.4GHz,其中2.45GHz是屬於全球通用的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公用頻段。近年來由於美國零售業龍頭Wal-Mart與美國國防部(DoD)的大力推動,讓RFID的應用越來越受重視,1980年代後,許多公司開始投入減少RFID尺寸大小與成本的研究,隨著矽晶片技術的發展,使得RFID在尺寸與成本上逐漸被市場所接受,許多IT大廠如德州儀器、Infineon、Motorola、Microchip與Philips等等都相繼投入RFID硬體與軟體的研發行列,基於成本大幅下降與研發廠商越來越多的前提下,讓許多行業導入RFID技術變的可能(饒,2006b)。表1、我國各頻段RFID頻率與使用狀況列表頻段頻率感應距離我國使用現況LF125KHz135KHz1.5m117.6~126KHz,129~160KHz:已指定業務分配但尚未使用HF6.78MHz13.56MHz1.5m134.1~157MHz:已指定業務分配但尚未使用,但13.56±0.007MHz:供工業,科學,醫療設備使用860-950MHz1.5m864.1~868.1MHz:Low-Tier870~890MHz:3G895~915,940~960MHz:GSMUHF2.45GHz1.5m2.45±0.05GHz:供工業,科學,醫療設備使用表2、世界各國RFIDUHF開放頻段列表國別頻段範圍(MHz)國別頻段範圍(MHz)歐盟869.4~869.65865.6~867.6紐西蘭864~868南非869.4~869.65915.2~915.4日本905~956美加902~928韓國910~914澳洲918~926台灣922~928二、RFID系統RFID系統是由讀取器(Reader)、標籤(Tag)、中介軟體(MiddleWare)與資訊系統(InformationSystem)四者所構成。標籤由一塊微小的晶片和天線組成,這樣的組成加上一個簡單的基板稱之為Inlay(圖1),圖1左圖是UHFTag的Inlay形式,天線多屬長形,右圖則是LF與HFTag的形式,天線是用線圈層層圍繞所組成,後面白色的塑膠貼紙就是基板。不同頻段的標籤界定了可被讀取器存取的範圍,頻率越高對物質的穿透力越高,讀取距離越遠,UHF標籤的存取範圍可達3米,但對於液態及金屬物質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干擾;相反的在LF與HF所受的干擾較少,但能存取的範圍只在數十厘米內。晶片內具有一組辨識碼(ID),可以使用讀取器經由無線通訊方式讀取標籤內的ID或是資料,而這些動作的背後都是由資訊系統透過中介軟體負責驅動與管理。圖1、RFIDInlayInlay再經過封裝後,可以呈現出許多不同樣式的標籤,這些樣式多數是取決於用途而設計,常見的有錶帶(wristband)式、塑膠卡(PCBCard)、玻璃形式(GlassTag)、鑰匙圈(Key)、用於金屬物品的MetalTag、具備感測器的Tag與用於安全防護的SecurityTag(圖2)。圖2、各種不同形式的RFIDTag除了使用頻段與樣式來區分標籤外,還可以使用電源方式將標籤區分為主動式(Active)及被動式(Passive)兩種。前者指的是標籤內具備有電源,可以自行發送通訊電波,可以拉長讀取距離,後者則是完全要靠讀取器的電波能量來驅動標籤工作,目前市場聚焦在PassiveUHF。針對標籤訂定有一套詳細的分類準則,將標籤分類成Class0至Class4等五類。(1)Class0:只供讀取(ReadOnly),此為最基本的標籤,製造商於生產時,已將ID碼植入標籤晶片內,植入後號碼便不能變更。(2)Class1:可寫一次(WriteOnceReadManyTimes),此類標籤在生產時不會植入任何ID資料,使用者可在購買後自己透過讀取器植入資料一次。Tag+temp.sensorMetaltagKeytagwristbandPCBcardGlasstagWal-Mart要求供應商於2005年1月開始在貨品上,貼上Class1標籤。(3)Class2:重覆讀寫,此類標籤為可供重覆讀寫的被動式標籤,適合用作儲存貨品編碼外更多的資料,如有效日期、產地及其他參考編號等,由於所寫入的數據較多,標籤記憶體容量亦較高。(4)Class3:內設感應器,此類標籤擁有Class2的讀寫效能,更包含額外的感應器,能偵察溫度、氣壓、動向等環境數據。由於標籤本身要具偵測感應效能,一般設計成半主動或主動式。(5)Class4:天線,此類標籤本身就如一個天線,能發出訊息與其他標籤進行溝通,毋須再經過其他讀取器,標籤本身亦帶有電池,目前真正應用到此類標籤的例子極少。讀取器也具備有兩種分類方式,第ㄧ種就是搭配使用的Tag頻段不同,ㄧ樣分成LF、HF與UHF的讀取器,另ㄧ種則是依照與資訊系統通訊介面的不同,可以分成RS232、USB、PCMCIA、CF、SD、Ethernet與Wiegand等七種介面,如圖3所示。目前用於應用程式開發的幾種工具,例如.NET、C++、VB與Delphi等都有對應的通訊元件或模組可以使用,可以利用來開發資訊系統與讀取器間的資料通訊作業中介軟體。圖3、各種形式的RFID讀取器三、各國發展現況日本政府於2004年8月提出「U-Japan(UbiquitousJapan)」政策,擬將無線區域網路、有線網路、藍芽以及行動通訊器材如手機等進行全面性串連,將網路無所不在的概念植入日常生活的枝微末節,便利之餘,甚至能保障人身安全,使用者本身就在網路當中。CFInterfacePCMCIAInterfaceRFIDPrinterRS232InterfaceUSBInterfaceWiegandInterfaceEthernetInterfaceRS232Interface韓國也針對這樣的概念,應用並延伸到數位家庭、數位社區、數位娛樂及技術展示等各個層面,企圖建構一個全方位的數位網絡生活環境,所以諸如鑲嵌於行動電話晶片型式的定位追蹤服務,將增加個人及公共安全上與資訊上的服務提供;另外透過放置在個人身上的生理狀況測量儀器,能夠隨時記錄身體變化同時與院方或研究中心同步連結,獲得照顧健康與醫療研究的便利性;社會資源層面亦能透過RFID建構各類型社會資源的認證,減少未來在相關建設上的重複成本付出。類似日本Ubiquitous概念的科技化服務在歐洲、美國與印度也都分別各有其類似的推展應用模式。台灣則於2004年開始推動「U(Ubiquitous)台灣計畫」,此計畫就是運用RFID技術、無線網路與寬頻技術,整合數位家庭、網際網路、無線網路及設備,發揮無線通訊科技無所不在的功能,再創另一次的科技與經濟發展奇蹟,帶動「二次IT革命」。選擇與國人生活習慣與文化較接近的日本模式,規劃於交通、經濟、農業、教育、衛生、文化、國防等部門進行RFID技術與各種科技的整合運用,並由經濟部發起統籌與輔導國內業者成立「RFID研發及產業應用聯盟」,企圖發展新的商機同時帶來生活上的便利。2004年Wal-Mart前百大供應商及美國國防部(DoD)透過電子商品碼(ElectronicProductCodes,EPC)進行RFID之應用,預計投入RFID技術及服務之金額將介於5億至38億美金之間。Wal-Mart並宣示將於2005年正式運用RFID於物流管理;同時微軟、昇陽、甲骨文、IBM、SAP、仁科(PeopleSoft)、HP等多家資訊大廠紛紛看好RFID後端系統的商機,都有大幅投入的動作。YankeeGroup最新報告預測至2008年美國RFID資訊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42億美元。RFID不只在零售業的應用將越來越普及,預計將帶動一波商業流程革命,因為要利用RFID的即時資料回傳優勢,商業流程勢必會隨之調整,進而決定現階段哪些應用程式需要修改;除此之外,更可以透過它將操作過程中的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