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在油田精细评价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地震资料被广泛应用在油藏勘探中,确保勘探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现实中相关行业技术人员有必要做好油田精细评价中地震资料应用的研究工作中。本文中主要阐述层序界面识别地震特征与精细构造地震解释过程,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对此课题进行研究。关键词:地震资料;油田精细评价;应用分析引言石油勘探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就是油气藏,通常情况下油气藏勘探过程中需要详实的地震资料数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勘探成败,所以实际中有必要走好地震资料处理的监控工作,将地下油气的形态真实反映出来。本文中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监控,第二部分分析油田精细评价中详实地震资料的具体应用。通过两部分的讲述提高油田勘探质量,实现推进我国油田事业进步发展的目的。1、地震资料采集及处理质量控制1.1地震采集技术指标与分辨能力1.1.1纵向分辫率虽然地震勘探的分辨率有着不同的准则,但总体都与地震波长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只有当时差>子波周期之时才能够分辨,换句话说就是可分辨的地层最小厚度为四分之一地震波长。利用振幅的调谐原理虽然可以适当提高分辨率,但最多也不过提高到八分之一波长,若想进一步提高分辨率还须提高所接收地震信号的主频或有效带宽。然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受球面扩散及地层吸收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只能够接收到固定的最高频率,尚不能无限制地提高接收频率。以四分之一地震波长为分辨率的极限,分辨所需主频的公式为:Fp=V1nt/4b式中V1nt表示层速度,b表示待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Fp表示分辨所需主频。1.1.2横向分辫率利用菲涅耳公式计算横向分辨率:L=Vav/√(4t0/Fp)式中L表示菲涅尔带半径,t0表示垂直双程旅行时间,Vav表示地震波到达反射界面的平均速度,Fp表示反射波主频。1.2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问题1.2.1高密度地震采集的概念目前学术界针对高密度地震采集尚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定义,因此这还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根据不同的油田开发目标、层深度及探区,“密度~道数/单位面积”也不尽相同。当前普遍认为高密度采集CMP面元应<12.5m×12.sm,覆盖次数应≥60-80次,纵横比应≥0.8。1.2.2处理技术问题考虑到对处理技术需求的解释,在高密度地震采集的处理中,主要思路是在保幅及保真的前提下,通过叠前去噪提高信噪比及通过选择精度高的偏移算法提高成像精度。1.3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监控1.3.1评价分析原始数据原始数据作为最基础最真实的数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期工序的质量,所以需要重点监控原始数据,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常见的原始单炮、信噪比及频率等情况,确保这些地震原始数据的真实性。接着以此为基础对后期数据处理工作进行监控,这是因为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地震数据出现变化,为确保变化正确性的把握需要定性定量分析这些地震数据[1]。1.3.2质控技术分析地震资料处理的基础就是前期预处理工作,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确保后期质量监控的顺利进行。这里我们以反褶积处理质量监控技术为例,浅层油气藏勘测过程中应用反褶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其识别能力,这样地震剖面分辨率得到有效增加,将地震波段清晰显示出来,实现震源波形到零延迟脉冲的转化,方便数据分析的进行,接着利用剖面与频谱特征判断结构分析是否正确[2]。1.3.3地震资料的监控效果分析对地震资料处理进行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其中问题与不足,在处理过程中贯穿质量控制理念,做好过程监控中可以方便问题源头的追责,这对能源企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这类企业应该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强化企业对地震资料监控的重视程度。2、层序识别中地震资料的具体应用层序识别中应用地震资料可以有效提高识别精确度,促进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地震层序划分过程中需要借助到地震特征,这些地震特征主要来自于地震资料,整个层序划分的研究基础为地质界面与地震反射面特征的结合。地质界面是地震剖面反射的地质条件基础,一般情况下地质界面包括不整合、层序及流体分界面等。地震反射面不仅具有年代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同时还是一个具备波阻抗差的界面,这些共同构成研究地震地层学的基础。在油田精细评价中,层序划分的结果依靠沉积与地震层序的相对统一。在地震资料剖面上识别层序就是常说的地震层序,为确保划分的准确性需要重点关注相应的假整合与整合、不整合的识别及追踪等。图1层序划分标志层序界面的确定是地震层序划分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划分地震层序前需要确定反射界面的类型。地震层序划分中依据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特征与几何接触关系,将地震层序划分成两类:整一界面与整一界面[4]。整一界面特指上下同轴产状平行与亚平行的界面,界面状态没有具体的要求,既可以是不连续面状态,也可以是连续面状态;不整一界面形成于地震反射界面两侧的地震反射波同相轴产状不协调,行业中根据其不同特点分为四大类,其情况如图1所示,接下来笔者将对这四种类型进行深入阐述与分析:顶超通常产生于局部基准面较低时,出现大量沉积物过路冲刷情况,进而在层序界面的顶部出现反射终止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地震资料上停止显示同相轴向上,造成地震资料信息不完全;削减情况则是因为地层侧向受到侵蚀,长时间下来造成地层出现中断,地震反射波受到层序顶部突然终止情况的影响,其本身依然保持着较大的几何角度,这样就会出现角度不整合对应的情况;上超则是因为地下水位持续上升,经过长时间的充填堆积形成新的地层,就会造成地震反射波沿层序界面向上逐渐出现终止情况;下超则指原始沉积面上新沉积地层沿着其向下进行超覆,造成原始倾斜面方向出现终止。一般情况下地震资料品质直接影响到后期质量,通常通过分析地震频谱判断品质,而整个层序划分的基础就是垂向分辨率。视频率f由通频带的中心频率fp决定,可以根据公式(1)中得知主频通过低截频f1和高截频f2叠加取一半方式获得;接着依据公式(2)计算出地层厚度,这里的地层厚度指的是地震资料现实的垂向剖面上至少可以分辨出的[5]。fp=f=(f2+f1)/2(1)△H=1/4v·T=v/4f=λ/4(2)同时公式(2)中可分辨的地层垂直厚度由△H表示,地震波周期用T表示,地震波波长则用λ表示。地震层序范围在地震剖面上现实的大小,同样可以划分成超层序、层序及亚层序三个等级:超层序本身包含多个层序,在层序区域范围内可以进行数百千米的追踪,区域性的不整合面作为层序的界;层序则是局部性或区域性,将相对应的整合面或不整合面为界;亚层序是最基本的地层单元,亚层序一般由局部水域变化与沉积体系变化形成。3、精细构造解释中地震资料的应用同样在精细构造解释中应用地震资料,可以有效确保解释质量。3.1精细构造地震解释重要性油气储层在构造与沉积作用下出现局部构造,这种局部构造将油气储层的产状充分反应出来,可以说局部构造与油气储层之间有着深层次的联系。在开发新油田或老油田时为维持生产开发都需要寻找新储量,这种情况在岩性油藏或构造油藏类型的老油田寻找新储量,勘探开发中使用多种方法对构造进行编制,现如今需要采用微构造类型准确落实下去。分析构造特征是运用单一的测井资料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所以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地震资料分析研究[6]。3.2精细构造地震解释流程精细构造地震解释流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层位标定与追踪、断层解释及标定层位的等To图。3.2.1标定追踪层位地震记录制作合成是层位标定与追踪的先决条件,也是典型的正演地震解释方法,具体流程为获取测井曲线的起始时间,通常情况下采用综合速度求取;接着需要进行波阻抗计算与反射系数计算,通常情况下采用声波与密度测井资料,再者在过井剖面上提取到层段的地震子波,褶积计算后得到需要的合成地震记录,准确标定各个反射标志层的位置,对主力层位进行追踪解释。3.2.2断层解释地质断层这种地质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精细地震构造解释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是断层解释。发育微小断层、复杂的断裂系统、精细识别及组合难度较大的条件下,解释时充分运用了工作站的过井线、连井线、环线、多线、变密度、断块移动相位对比等多种断层解释技术,建立全区的断裂体系,做好断层解释。3.2.3标定层位的等To图解释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按照“走向由切片定、倾向由剖面定、两者定产状”的原则进行解释。首先实现To数据和平均速度数据的网格化,利用速度场模型实现时间域的等To图向深度域精细构造图的转化。地质建模中仔细分析小层,做好对比调整,得到真实可靠的地质构造模型,为后续油田开发提供有效指导。4、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油田精细评价过程中地震资料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中以如何确保地震资料真实性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油田精细评价中地震资料的具体应用,通过层序识别与精细解释构造两方面的应用,探究地震资料在其中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给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一份力量,推进油田事业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杨平;李海银;胡蕾;李相文;李明.提高裂缝预测精度的解释性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物探.2015(06):112.[2]张志军;周东红;孙成禹;彭刚.基于三维模型数据的地震振幅补偿处理技术的保幅性分析[J].物探与化探.2015(03):89.[3]孙龙德;方朝亮;撒利明;杨平;孙赞东.地球物理技术在深层油气勘探中的创新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04):23.[4]郑红波;阎贫;金丹.莺歌海盆地OBC多分量地震虚反射和鸣震压制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13(03):67.[5]王海宁;蔡明刚;姚陈.3D3C陆地反射PS转换波CMP成像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2(08):45-49.[6]万忠宏;詹仕凡;曹永忠;王永涛;毛凤军.利用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实现非地震资料的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