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射波法基本测试原理与波形分析1.广义波阻抗及波阻抗界面设桩身某段为一分析单元,其桩身介质密度、弹性波波速、截面面积分别用,C,A表示,则令Z=CA(7-1)称Z为广义波阻抗。当桩身的几何尺寸或材料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时,则相应的、C、A发生变化,其变化发生处称为波阻抗界面。界面上下的波阻抗比值为22211121ACACZZn(7-2)称n为波阻抗比。2.应力波在波阻抗界面处的反射与透射设一维平面应力波沿桩身传播,当到达一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某波阻抗界面(如图7-2所示)时。根据应力波理论,由连续性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有VI+VR=VT(7-3)A1(σI+σR)=A2σT(7-4)式中,V、σ分别表示质点振动的速度和产生的应力,下标I、R、T分别表示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由波阵面的动量守恒条件导得σI=-1C1VIσR=1C1VRσT=-2C2VT代入式(7-4),得1C1A1(VI-VR)=2C2A2VT(7-5)联立式(7-3)和(7-5),求得VR=-FVI(7-6a)VT=nTVI(7-6b)式中nnF11称为反射系数(7-7a)nT12称为透射系数(7-7b)式(7-6)是反射波法中利用反射波与入射波的速度量的相位关系进行分析的重要关系式。3.桩身不同性况下应力波速度量的反射、透射与入射的关系(1)桩身完好,桩底支承条件一般。此时,仅在桩底存在界面,速度波沿桩身的传播情况如图7-3所示。因为1C1A12C2A2,所以n=Z1/Z21,代入式(7-7)得F0,(T恒0)由式(7-6)可知,在桩底处,速度量的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号,体现在V(t)时程曲线上,则为波峰相同(同向)。典型的完好桩的实测波形如图7-4。由图7-3、图7-4分析可得激振信号从触发到返回桩顶所需的时间t1、纵波波速C、桩长L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RZ1=1C1A1Z2=2C2A2T图7-2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12tLC(7-8)0t1tVIVRZ1Z2xVT图7-3桩身完好时的波传播过程V(t)0tt1=2L/C图7-4完好桩的测试波形式(7-8)即为反射波法中判断桩长或求解波速的关系式。在式(7-8)的应用上,应已知C或L之中的一个,当二者都未知时,有无穷个解,因此实用中常常利用统计的方法或其他实验的方法来假定C或根据施工记录来假定L,以达到近似求解的目的。(2)桩身截面积变化。1)Ll处桩截面减小。如图7-5,可知在Ll处有n=Z1/Z2=A1/A21可得F0。于是有:VR与VI同号,而VT恒与VI同号。典型的波形如图7-6所示。假定C为已知,则桩长和桩截面减小的位置可以确定如下:V(t)t10tt2图7-6截面减小时的测试波形1122121CtLCtL2)Ll处截面增大。如图7-7,可知在Ll处n=Z1/Z2=A1/A21于是有:F0。可得结论:截面积增大处,VR与VI反号,而VT恒与VI同号。典型的波形如图7-8所示。桩长和桩截面变化的位置可以确定如下:1122121CtLCtLV(t)t10tt2图7-8截面变大时的测试波形(3)桩身断裂。1)桩身在L1处完全断开。如图7-9,Z2相当于空气的波阻抗,有Z2→0,于是得n=Z1/Z2=A1/A2→∞由式(7-7)得F=-1,T=0代入式(7-6a)和(7-6b),可得VR=VI,VT=0即应力波在断开处发生全反射,由于透射波为零,故应力波仅在上部多次反射而到不了桩底。典型的实测曲线如图7-10所示。断裂的位置可按下式确定:.......)(21......)(212111211iittCttCCtL0t1tZ1VIVRZ2L1Z1x图7-9桩身断裂时的波传播过程V(t)t10tttt图7-10断桩的测试波形2)桩身在L1处局部断裂(裂纹)。如图7-11,典型V(t)曲线如图7-12。Ll处反射信号与L处(桩底)反射信号的强弱,随着裂纹的严重程度而不同。V(t)t10tt2图7-12桩身局部断裂时的测试波形(4)桩身局部缩径、夹泥、离析。三种情况及相应的应力波传递过程示意于图7-13中,图7-14是实测波形。对此三种情况可分析如下:1)缩径:n1=Z1/Z2=A1/A21,F0。所以:VR与VI同号,VT与VI同号。n2=Z2/Z1=A2/A11,F0。所以:VR与VI反号,VT与VI同号。2)夹泥和离析:1,1112222211211CCnCCZZn所以上述三种情况的VR与VI及VT与VI的关系相似,实测中的波形特征也极为类似。桩长和缺陷位置等特征可根据图7-14确定如下:桩长:321CtL缺陷位置:1121CtL缺陷范围:)(2112ttCL实际上,由于L2处的反射信号在返回桩顶时又经过L1处的反射与透射,故能量较Ll处的一次反射弱,一般较难分辩。当缺陷严重时,桩底的反射信号也较弱。另外,以上三种缺陷的的进一步鉴别可根据:①根据地质报告和施工记录以及桩型区分;②根据波形的光滑与毛糙情况区分;V(t)t10tt2t3图7-14局部缩径、夹泥、离析时的波形③根据波速区分。(5)桩底扩大头,如图7-15所示。典型的测试曲线如图7-16。0t1t2tVIVRVTx图7-15有扩大头时的波传播过程V(t)0tt1t2图7-16有扩大头时的测试波形0tVIVRZ1Z2x图7-17嵌岩桩的波传播过程V(t)0tt图7-18嵌岩桩的测试波形(6)桩底嵌岩或坚硬持力层,如图7-17。1)Z1Z2,n1,VR与VI反号,实测波形如图7-18。2)Z1Z2,n1,F0,VR接近为零,此时桩底基本不产生反射信号,反映在波形图上,则看不见桩底反射信号。3.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弹性波在混凝土介质内传播的过程中,其峰值不断衰减,引起弹性波峰值衰减的原因很多,主要是:(1)几何扩散。波阵面在混凝土中不论以什么形式(球面波、柱面波或平面波)传播,均将随距离增加而逐渐扩大,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则愈来愈小。若不考虑波在介质中的能量损耗,由波动理论可知:在距振源较近时,球面波的位移和速度与1/R2成正比变化,而应变、径向应力则与1/R3成正比;柱面波d的位移和速度与1/R成正比,而应变、径向应力则与1/R2成正比。在距振源较远时,球面波波阵面处的径向应力、质点速度与1/R成正比,而柱面波的相应量随r/1而衰减。(2)吸收衰减。由于固体材料的粘滞性及颗粒之间的摩擦以及弥散效应等,使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其它能量,导致弹性波能量衰减。(3)桩身完整性的影响。由于桩身含有程度不等和大小不一的缺陷:裂隙、孔洞、夹层等,造成物性上的不连续性、不均匀性,导致波动能量更大的衰减。4.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弹性波速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碎石组成的混合材料。当原材料、配合比、制作工艺、养护条件、龄期和混凝土的含水率不同时,其强度和弹性波速均不一样。影响波速的主要因素有:(1)原材料的影响。水泥浆硬化体的弹性波速较低,一般在4km/s以下;常用的砂和碎石的弹性波速较高,通常都在5km/s以上。混凝土是水泥浆胶结砂和碎石而成,因此它的强度和弹性波速实际上是砂、碎石和水泥硬化体的波速综合值。一般混凝土中的波速多在3000~4500m/s的范围内。(2)碎石的矿物成分、粒径和用量的影响。不同矿物形成的碎石的弹性波速是不同的。在混凝土中,石子的粒径越大、用量越多,在相同强度的前提下混凝土的弹性波速越高。(3)养护方式的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波波速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下述公式可供参考。Cce49.018.4(7-9)式中c为混凝土的标准抗压强度(MPa),C为混凝土的纵波波速(km/s)。上式的统计样本容量n=30,相关系数=0.9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