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的回顾与反思摘要:历史渐行渐远,有些阴霾虽然能淡出视线,却逃不出人类的记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共同掀起的违反世界历史进程、破坏和平与和谐的不义之战.1931年日本在中国点燃了九·一八的战火,1935年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1939年德国袭击波兰,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袭击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法西斯的铁蹄肆意践踏着全球的安宁和国际秩序.战火不断扩大,亚洲、欧洲、太平洋硝烟弥漫,全球惊恐.邪恶催促正义者走向大联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战火洗礼中最终形成.英雄联手,人心凝聚.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运筹帷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共绘蓝图.这场空前的劫难,经世界各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付出了沉重代价,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今天的我们应该深刻记住这段历史,认真回顾和反思它,对此认真加以总结和汲取,使之变成启迪后人的历史遗产,这对我们当代人是很意义的。【关键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军事思想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专政资本主义战争责任希特勒绥靖政策世界经济危机【正文】德日意三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危机深刻化的产物,是当时多种社会因素所使然。一次大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和平体系及一度出现的暂时相对稳定局面,到二十年代初,很快就被最早发生经济危机的意大利和日本打破。两国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早日从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的威胁中解脱出来,乞灵于暴力手段,急于最先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并一步步加强法西斯专政。当时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党,由于推行机会主义路线,对法西斯抱有幻想,对群众怀有戎心,因而导致工人阶级队伍分裂,共产党刚成立还不能有力地争取和领导群众。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猖撅,致使法西斯分子得以通过高压和欺骗上台。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也并非偶然。一次大战后,由于沉重的赔款负担、战败国的不利竞争地位和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使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尤其严重。不仅工业生产下降,农业减产和小农成批破产,而且全国有近半数工人失业,为欧洲各国之冠,遂使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1930一1932年罢工运动重新高涨起来。垄断资产阶级面对统治的危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对内能维护其统治地位,对外能夺取国外市场和殖民地的强有力的政权。而由希特勒的纳粹党,冲锋队、党卫队上台,正满足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这一需要。于是希特勒在德国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利用国内各阶层对《九尔赛和约》的强烈不满和急于摆脱贫困的心理,打出“争取民族生存”的旗帜盅惑群众,收买人心。此时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出于反苏反共和争霸世界的需要,也从资金和外交上纵容扶植法西斯主义。当时德国工人阶级处于分裂状态,工人多数处于社会民主党影响之下。德国共产党受共产国际“左”的思想影响,不能提出适合群众觉悟符合群众心理的口号,在建议社会民主党采取联合行动被拒绝后,把斗争矛头由对准法西斯转向社民党,在策略上犯了错误,也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以至1930年的国会选举和1932年的总统选举未能阻止纳粹党获胜,“取小害”终于酿成了”大害”,使希特勒得以顺利上台。综上可以看出,德日意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与在欧亚形成战争策源地经历了一个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深刻化的产物。国内专制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的存在,利用工人阶级队伍的分裂和政党的不成熟,打出民族沙文主义旗帜盅惑人心争取群众,加之国际垄断资本的纵容扶植等多种因素,是造成法西斯上合建立专政的主要原因,给人们留一个的教训是深刻的。第二,大国利己,不能团结协作,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国家未能阻止战争扩大的主要原因。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从侵略弱小国家开始,进而指向其竞争对手和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征服全球称霸世界。列宁早就指出:“故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①而“法西斯主义在好战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中间现在成了最时髦的商品。”②面对法西斯的逞凶肆虐,不论是正在遭受侵略的国家,还是暂时还未被侵略的国家,都有一个反抗侵略,共同对敌的问题,即大敌当前,各国要摒弃前嫌求同存异,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如果战前各大国能够顾全大局,放弃民族利己主义,本不难做到协调行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特别如能认真执行《凡尔赛和约》的对德条款,从希特勒退出国联、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及试探性地制造鲁尔危机进军莱茵非军事后,就给其以迎头痛击,这场战争或可能避免,或可能在较小范脚内被遏制,而不致酿成世界规模的大战。然而不幸的是事实非如人愿,儿个主要大目或出于反苏反共的目的,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企图东引祸水,将战争转嫁他人,或以为地处偏安,远离侵略威胁,实行孤立主义。凡此都纵容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鉴于其他国家不予合作,一时难以建立集体安全休系,也只是从白身安全考虑,忙于建立“东方战线”和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客观上麻痹了人民的警觉,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以至未能阻止战争进一步扩大,也是应一于汲取的教训。第三,战略上惧战避战,心存侥幸,战术上备战不足,未做好应付突然袭击的准备,致使战争初期侵略者屡屡得手。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战争,是一切侵略者、特别是法西斯国家惯用的伎俩。反思二战初期乃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法西斯国家的突袭闪击之所以屡屡得逞,使被侵略的困家损失惨重。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对法西斯国家存有幻想和侥幸心理,思想麻痹,战备不足,临战畏缩,疏于防范所致。二战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他国利益避免战争,求得和平。因而它们和它们影响下的一些国家,思想麻痹丝不作物质准备和认真的战备防范,以至波兰遭到德国突然袭击十七天毁灭。苏联在希特勒入侵前也没有做物质准备,也因迷信“东方战线”和“互不浸犯条约”有可能推迟或避免战争,因而思想麻痹,对突然袭来的战争丝毫没有防备,致使峨争初期德军快速深入苏联领土上。美国海军官兵正在放假过“星期日”,而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因而造成美国战争史上败得最惨的一页。第四,军事思想守旧,不重视研究军事理论和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改进武器装备,是注定要失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作为欧洲的大国和一次大战的战胜国,虽然各方面条件优越,比战败的德国强大,并有耗资亿万修筑的自诩为攻不破的马奇诺防线作为屏障,但与德开战仅六周,就屈辱地投降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个庞大的老牌帝国主义遭到如此的惨败。原因在于法国统治集团没有解决好战备的关键和临战的军事指挥思想问题。那么战备的关键是什?战备的关键不是指平时必须保持庞大的军队、大量的军火生产和大修工事,构筑堡垒。尽管这些“物质”的因素有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关键。备战的真正关键在于军事思想的不断革新、临战指挥思想的因时因地制宜和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改进武器装备。而二战中的法国却是:统治阶级上层贪污腐化、终日笙歌宴饮,被畏战厌战情绪笼罩。当德军席卷东南欧和北欧,将挥师西进时,达拉第、赖伐尔之流仍抱着绥靖政策不放,寻求避免与德作战的外交妥协,因而思想麻痹,战备松懈。当德军攻占荷兰,还认为希特勒不会背信弃义,假道破坏比利时“中立”从北部进攻法国。此时达官显贵军政要员仍迷信防线屏障,不采用新科技研制新武器,改换陈旧装备,致使法军作战缺乏新式飞机,坦克也是一战时期的。法国本是陆军大国步兵装备却很差,不但武器质差量少、给养厦乏,而且军事思想落后保守,将帅指挥作战仍洛守一战过时的经验,不能因时因地制宜,抓住有利战机,灵活出击。他们只缅怀过去,不研究未来,抱残守缺,停滞不前。不前进,就是落后,而落后的军队是注定要失败的。实际落实的军事思想和不思进取的将帅指挥在开战前就已经确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这个教训是沉痛的。第五,畏难惧战求速胜,必致亡国。侵略者以突袭闪击方式发动战争,旨在速战速决。妄想二战中三个月灭亡苏联,当侵略受阻,迫使希特勒不得不把全线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制定了代号“台风”的战役计划,扬言要在1941年10月12日攻下莫斯科。可是由于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到11月7日十月革命节时,斯大林仍在莫斯科观礼台上检阅军队。就是说当侵略者来势凶猛,力求速战速决的时候,反侵略的国家虽是弱国小国,却有时间和空间优势;只有充分发挥自己时间和空间的有利因素,把敌人的速决战变成持久战,才是克敌制胜的最有效的方法。敌人尽管蓄谋已久,战备充分,武器装备优良。但因其入侵别国,地形不熟、劳师疲惫,给养补给困难。而持久战,能以时间的优势拖跨敌人、空间的优势消耗敌人,并能在持久战中聚积自己的力量,使敌我双方的优劣各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以待时机成熟时实现战略转变。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法西斯轴心国挑起战争旨在速战速决时,反法西斯国家的顽强抵抗却改变了敌人的初衷、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使敌人在战场上由主动变为被动,这种形势的变化是战争发动者所始料不及的。亚洲历时八年欧洲历时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显然不是一场速决战,而是一场名符其实的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各个国家的作战大致都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时期,敌我双方战略相持和各向相反方向转化时期;我之战略进攻、敌之战略防御和败降时期。二战中由于一些国家对此认识不清,战争开始,有的让急于求胜的情绪笼罩、速胜论占了上风;当敌人其势汹汹,初战失利,又悲观失望,致亡国论抬头。二战中法国之所之迅速败降,就在于由典型的亡国论者贝当、魏刚之流控制了统帅部。他们开始就是惧战避战的投降派,后又成为妄图侥幸取胜的速胜论者。曾几何时,当“魏刚防线”被攻破,巴黎陷落,他们很快又变成了亡国论者、卖国贼,上演了一场滑稽历史剧,其教训颇耐人寻味。第六,美国庇护日本战犯,未彻底清算侵略罪行和向受害国赔偿损失,后患无穷。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5年8月,以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先后败降而结束。这场给人类带来空前劫难的战争从战场上结束了,但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还远没有结束。审判战争罪犯、清算战争罪行及向被侵略的国家赔偿战争损失,便是其重要的内容。战前德日意法西斯以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军国主义等反动思想毒害本国人民,驱使本国人民为其侵略战争作出牺牲。战后并没有对此进行清算。特别是由于美国的有意保护,对美化侵略战争所制造的“侵略有功”“、“侵略有理”的种种谬论,没有进行有力批判和彻底清算,以至使其至今还有流毒和影响。美国为什么要庇护日本战犯及日本右翼势力为何要为侵略翻案?据报导,今年8月16日法国《世界报》载文指出:“与其关心日本的民主化比更关心使日本成为其反共政策枢纽的美国人,宽恕了日本天皇并释放了战犯,从而鼓励了一种集体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就是今天日本国内为何有日本阁僚为侵略战争涂脂抹粉,翻历史旧案的原因。日本的一些人为何总要以“一种集体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坚持错误的历史观,从而背上一个无形的历史包袱是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和政治原因的。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坚持扶日反共,利用天皇制来占领统治日本;为在远东推行反共冷战政策,释放日本战犯,保护军国主义,为此不能正确面对侵略历史、追究战争责任是这一政策的内容构成。正因如此,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讯日本战犯到1948年11月12日只判决了七名甲级战犯绞刑,大部分战犯被释放,而且不但不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还使旧的国家组织、政治系统、人事机构大部分保留握了日本的政治大权,像战时外相重光葵,战后在鸿山内阁仍任外相,甲级战犯嫌疑犯岸信介1957年竟成自民党内阁的日本首相。像这些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负有责任犯下罪行的人,怎么肯放弃错误的历史观,承认侵略战争罪行并承担责任呢?现在被释放的老的战犯死掉了,他们的后人还在,怎么肯否定先祖为其承担历史责任呢?在他们看来,美化侵略战争,就是美化了他们的先祖或他们自己,承认发动战争是侵略,会导致追究天皇乃至自己先祖或自己的战争责任,进而会否定天皇制和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些右翼分子篡改历史,隐瞒、歪曲历史真相,搞自欺欺人的“精神贩毒”,严重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心灵和感情。从中曾根内阁到村山内阁都有阁僚以官方身份参拜供奉有被处死的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对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