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干货版)目录一、反脆弱是什么?1.脆弱性的对立面2.反脆弱带来更好决策3.拒绝反脆弱将变得更糟4.伦理原则: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利5.精准预测、回溯解释为什么是站不住脚的?6.以大自然为师二、如何理解反脆弱性1.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2.领域独立带来领域依赖3.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4.以冗余的形式呈现的反脆弱性反应5.压制越强,反弹越猛6.生物体、复杂系统与反脆弱性7.错误、进化与反脆弱性三、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1.自治市的集合,为什么会是最稳定富裕的国家?2.叙利亚为什么会成为动乱之国?3.增加随机性,可以提高系统稳定程度4.现代化为何会加剧脆弱性?5.反对过度干预,支持必要的干预6.拖延有时是好的7.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四、非预测性的世界观1.好奇心带来的反脆弱性2.预测让人变得愚蠢3.斯多葛派哲学家给出的出路4.杠铃策略五、可选择性让你保持反脆弱1.泰勒斯为什么能发财?2.可选择性为什么重要3.可选择性与创新4.要懂得摆脱“证实谬误”5.教育与经济增长存在因果关系吗?6.理论的作用是如何被高估的?7.探索真理,需要具备更多随机性六、非线性与非线性反应1.脆弱性一般都是非线性的2.反脆弱性也是非线性的3.凸性效应和凹性效应4.为什么规模越大越脆弱七、否定法1.时间与脆弱性2.为什么我们会高估新事物?3.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八、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1.不要对外转嫁脆弱性2.警惕事后诸葛亮3.向小公司和手工业者学习一、反脆弱是什么?1.脆弱性的对立面“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这就是反脆弱性。反脆弱性(antifragile)是脆弱性的对立面。反脆弱性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复原力”、“强韧性”。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性则是在冲击面前变得更好,例如生物体的进化,社会转型期经过激烈冲击并成长扩张的文化,还有政治制度、革命、技术创新、创新企业;又如,抗生素的作用下,大部分细菌死亡,剩下的细菌具备了耐药性,这也可以视为反脆弱性。2.反脆弱性可以带来更好决策反脆弱性与随机性、不确定性、某些错误结伴而生。如果不愿意接受随机性、不确定性和错误,就只能与反脆弱性失之交臂。金融市场波动起伏,投资者可以从中获益。疾病让人做好免疫工作,以改善健康。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商业、政治、医学的环境中(未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地方,随机性、不可预测性、不透明性或者不完全理解性占主导的情况下),需要掌握反脆弱性的机制来做出非预测性决策。脆弱性可以衡量,但风险无法衡量,人们无法算出重要的罕见事物的风险,也无法预测其何时会发生,“但事物对波动性所致危害的敏感性是可观察的,这比对造成危害的事件进行预测更容易。”在各领域的应用中,都可以采用一个简单测试来检测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3.拒绝反脆弱将变得更糟反脆弱性是所有幸存下来的自然和复杂系统的特征,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适量的压力和混乱下反而能够蓬勃发展,如果剥离波动性、随机性和压力源,反倒会发生伤害。经济调控者一直通过压制随机性和波动性来迫使经济遵循周期规律,与之类似的还有健康、教育等其他方面的管理,“正如极为焦虑、过度保护子女的父母。那些试图帮助我们的人往往会对我们造成最大的伤害”。4.伦理原则: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利“社会最大的脆弱性制造者和最大的危机制造者,正是那些置身事外、不承担后果的人。一些人从波动性、变化和混乱中实现有利结果(或获得收益),而将他人暴露于损失或伤害的不利因素下。”以别人的脆弱为代价,而获得自己的反脆弱性的行为具有隐蔽性。特别是在当代,金融、贸易、公共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制度、规则日益复杂,“危及他人的重大风险”很容易被隐瞒,也不受问责制的约束。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些银行家,即是最典型的例子。5.精准预测、回溯解释为什么是站不住脚的?人们总是在不断改进模型、理论或表述方式,分析历史,希望把握对未来的理解。“黑天鹅”事件就这样绑架了人的思维。“现实生活远比我们记忆中的生活更加错综复杂——我们的头脑倾向于将历史以更平稳和更线性的状态呈现出来,这导致我们低估了随机性。”相应的历史分析也必然成为背离现实逻辑的教条总结。更大的危害在于,因为低估了现实及其随机性特征,当我们再次看到、遇到随机性时,就会心生畏惧并反应过度。人们会为了避免这样的恐惧,设计出规避风险、不确定性的控制系统,反而会导致更多的“黑天鹅”事件发生。“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复杂系统内部充满着难以觉察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非线性反应。”人造的复杂系统往往只能得其形,而难以再现这些相互依赖关系和非线性反应,因而会触发、引发失控及连锁反应。现代社会的脆弱性就在于,方方面面人为因素大量增加,人的生活方式逐渐远离了先祖和自然的模式,社会运转依赖于人为的设计复杂性,这使得发生“黑天鹅”事件的概率提高、单起事件的冲击性增强。人们却以为这叫做社会“进步”。精准预测、回溯解释都是站不住脚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罕见事件的发生概率根本不可计算。6.以大自然为师“得益于反脆弱性,大自然是管理罕见事件的最好专家,也是管理‘黑天鹅’事件的高手,经几十亿年演变进化到现在。”大自然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应对冲击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利用(而非逃避)随机事件、不可预测的冲击、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二、如何理解反脆弱性1.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传说,小亚细亚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四世在躲避追杀期间,持续摄入了尚不致命的有毒物质,剂量逐渐加大,成为百毒不侵之身,他曾试图服毒自杀却难以做到,后来只得要求别人杀死他。这种对毒药免疫的方法被称为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当人们不断地接受小剂量的某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额外的或更大剂量的同类物质逐步产生免疫力”。这已经很接近反脆弱性了。药理学家创造出所谓的“毒物兴奋效应”,让小剂量的有害物质来治疗疾病。这其中的奥秘在于剂量与反应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已经了解到毒物的兴奋效应,但未将其进行有效的概括提炼。1888年,德国毒物学家雨果·舒尔兹对这一效应进行了“科学”的描述,指出小剂量的毒药能够刺激酵母发酵,而大剂量的毒物则会造成伤害。从营养学的视角来看,“(永久性或偶发性地)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能够激发健康肌体的反应和交换,从而带来诸多益处;但如果摄入过多卡路里,剥夺了人类的饥饿压力源,可能阻止人类的肌体充分发挥其潜力。”2.领域独立带来领域依赖人的系统需要一些压力和刺激,人们可能在某一个、某一些领域中体会并认可这项观点,但在其他领域却予以忽略。例如,有人花费大量成本在健身房里锻炼举重、跑步等项目,但在生活中,连自己的行李箱也要他人代劳。又如,同一个医生可能先是建议你做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几分钟后又因为你身体的一个小小的感染给你开抗生素药物,目的是让你“不生病”。一个人即便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也无法自然而然将一种语言环境下的概念,转移到另一种语言环境下来理解,而需要重新学习词汇。“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有类似的障碍,当同一种思想在不同的背景中出现时,我们就无法辨识了,就好像我们注定要被事物最表象的东西,比如包装、漂亮的礼品袋等蒙蔽一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反脆弱性很明显甚至太明显的地方,却看不到它。我们很少将成功、经济增长或创新理解为对压力的过度补偿。”领域依赖及相应的认知盲区是人类固有的缺陷,只有当我们努力克服和突破这一障碍时,我们才能开始获得智慧和理性。3.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人在受伤后,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相对应的,也存在创伤后成长的现象,即人们在受到伤害后重新振作并超越自己。怎么创新?首先,要试着惹上麻烦(严重但并不致命的麻烦)。“创新和成熟源自最初的创新必要性,但却超越了满足这种必要性的状态。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的多余能力成就了创新!”很多人认为,创新来自于体制的资金支持,通过规划,培训创新者,让他学习创新课程、商业课程,聘请大公司领导人充当顾问,就可以引发创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从工业革命到硅谷崛起,再到当下,创新跟舒适、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是不沾边的。“古罗马政治家、监察官老加图就将安逸——几乎任何形式的安逸——视为通向堕落的道路。他不喜欢所有轻易就能获得的东西,因为他担心这样会削弱意志。”老加图是对的,自动化飞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飞行难度,飞行员的工作变得舒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曾颁布规定,敦促航空业提高对自动飞行的依赖(认为自动飞行会比人为操作驾驶更安全)。但由于长期缺乏挑战性,飞行员的注意力和技能逐渐钝化,事故发生率增加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最终取消了这项规定。过度补偿机制往往隐藏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长途飞行后最有效的消除疲劳方法是去健身房锻炼,而坐下来休息或睡觉将适得其反。如果急着要完成一件工作,最好交给办公室任务最繁忙的那个人;要是交给无所事事的人,对方无法(即便愿意)提高效率。更常见的例子是,作家、艺术家往往会在有一点点背景噪声的地方创作,例如网吧、咖啡馆、茶楼、机场,这样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对抗噪音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4.以冗余的形式呈现的反脆弱性反应“大自然喜欢反复印证自己。”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人有两个肾脏,其他许多器官也有额外的容量。冗余常常会非常有用,但人却天生不喜欢冗余,人历来喜欢欠债、拖延。“一个过度反应的系统一定会采用超额模式,建立额外的能力和力量,预期更坏的结果,对有关危害发生概率的信息做出反应。”比如,人的身体会通过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洞察周围的一切可能性,其评估风险的能力远远强于人的智力。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往往通过回顾历史(哪怕是打着大数据的旗号)来推断所谓的最糟情境,以此对未来风险作出判断,这被称为“压力测试”,这种方法本身带有极大缺陷。拉丁诗人卢克莱修(TitusLucretiusCarus,古罗马诗人)曾写道,“只有傻瓜才会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就是他亲眼所见的最高的那座”。但人却往往犯下这种错误,从古埃及时期,人们根据尼罗河最高水位标记预估未来河水泛滥情况,到2011年遭遇可怕危机的福岛核电站(该核电站是按照受到最强震级的地震为标准设计防震应急体系的,没有想过更糟的情况),再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惊慌失措的银行家和监管官员坦承没有想到危机会如此猛烈。画外音:小布什政府时期,出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美国新保守派领军人物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DonaldHenryRumsfeld),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的一次记者会上,发表了一段在当时被认为是绕口令的话,“据我们所知,有‘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我们也知道,有‘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说,有些事,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不知道。但是,同样存在‘未知的未知’——有些事,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番话在后来被认为相当睿智,非常简明扼要地道明了人的认知局限。承认“已知的未知”,坦言存在“未知的未知”,就能有效激活反脆弱性。5.压制越强,反弹越猛政治、社会运动都具有高度的反脆弱性。愚蠢的行为就是试图用暴力去压制运动,而不是设法操控它们,以退为进,以适度的妥协解决问题。“反脆弱性唤醒了肌体的应急反应,对压力和伤害做出了过度反应。”最典型的反应就是爱情等欲望,一旦陷入到(反脆弱性)爱情中,人将无法自拔,越是试图摆脱,就会陷得越深、越疯狂。信息也具有反脆弱性。“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典型的例子是,越竭力为自己辩解,将越描越黑。又如,聪明的娱乐明星会经常制造绯闻、外界的抹黑式批评。“大公司和政府似乎并不明白信息的反作用力,信息有能力控制那些试图控制它的人。”当你听到一家公司或者一个负债累累的政府表示要“重新注入信心”,就表明其是脆弱的,注定失败。公司安抚投资者,很大可能会吓跑投资者,导致死亡螺旋。“只有当你不在乎你在经济圈内的名声时,你才最有可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人们才会将最多的钱借给最不需要的人。”画外音:麦道夫(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