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结合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郊结合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城郊结合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于2008年春开始至2010年5月,历时两年。两年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校处于城郊结合部,学生多数来自流动人口家庭,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学生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2008年3月成立了课题组,确立了该研究课题,设计了《城郊结合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二、课题界定所谓城乡结合学校是指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社会形态具有城市和农村学校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城乡结合学校所处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繁荣的底韵,又没有传统农村自闭纯朴、憨厚中直、乡邻互助的民风,因此这些地区的民情复杂,通常表现为:人际关系淡漠,村民之间竞争多于提携、营私多于协作;私心较重,个人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家族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物利心强、关心生意多于关心教育、关心物业创收多于关心儿女成才……这一些不利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的行为和意识。三、研究内容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等方面的教育。(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四、研究的对象:松坪小学1至6年级部分学生。五、理论思考与研究目标1、理论思考的目的:探索新形势下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模式。2、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基础性原则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要遵循他们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行为习惯的养成。主体性原则少先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应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实践性原则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体验生产劳动,体验现代科技,体验大自然,把思想道德的要求强化为自身素质。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加强道德教育的实效。社会性原则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和社会,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比、问卷调查4、研究目标首先,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以指导本校的工作。其次,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再次,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每位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5、研究策略(1)学科渗透我们实施养成教育,特别注重学科教学的渗透。小学思品、语文课,重点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以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使他们进入角色体验,实现情感升华,同时也提高了自主能力。利用数学课严谨循序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挖掘常识学科科学客观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环保的积极态度。针对体育课克服困难、注重合作的教学要求,教育学生敢于向自我挑战,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们还补充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力争使学生明确习惯培养的内容,理解文明行为的概念,并且能够实实在在地去做。(2)行为实践①社会实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社区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②校内实践:可开展“值日班长制”,晨会课、广播操、课外流动等都由值日班长负责。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自觉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③利用主题班会活动课开展“做人”主题活动(如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说名人,做名人”主题队会等“做事”主题活动(“还校园一片洁净的天空”活动);“学习”主题活动(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主题活动;“珍惜时间”主题活动等)。(3)文化陶冶学校重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德育小故事丛书,学校聘请了“知心姐姐”报告团到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带学生到六盘水国家博物馆参观学习,以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4)榜样引领一方面抓住教师敬业爱生的典型事例,把教师们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敬业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作为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利用好一切宣传阵地,如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使学校形成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5)家校合作注意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6)评价反思根据小学生行为易反复的特点,制定相关的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文明班级、文明之星、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并以班为单位开展以队列、纪律、广播操、眼保健操、举止文明、出勤、红领巾佩戴、卫生等评比活动,让学生自行记载、自我监督、自我小结。(7)个别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认识别人,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让学生发现集体中每个人的闪光点,要尊重别人,宽容待人。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方面典型,抓两头,带中间,树榜样,同时重点帮助习惯养成方面的后进生,促其改正,要求学生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长期坚持,以达到成效。六、研究步骤与操作流程(1)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完成课题研究设计,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分工,确定参与实验的班级。(2)调查研究阶段(2008年5月—6月)对学生行为习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拟写课题实验调查报告。(3)制定实施计划(2008年7月—2008年8月),确定《城郊结合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各实验班根据总体设计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进行区级课题的申报。(4)课题实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0月),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相关活动,完成研究内容,搜集好开展活动的资料进行归档,进行市级课题的申报。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行政、少先队、德育处全力配合,学校开展了“文明班级”和“文明之星”评比活动,德育处开展了“文明行为与我同行”系列活动,各实验班根据班级实际有所侧重地进行实验研究。如:易光琴老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彭秀华老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举止文明习惯的培养,蒋路遥、李举仙老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朱琳、左洁、陆婕三位老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非实验班的老师也积极参与进来,在研究分析中不断改进,找出差距,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题实验阶段,参与实验的教师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对于在实验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市、区教研室的领导、老师请教。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并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读书活动、文明之星评比活动、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一方面重视对后进学生的帮扶,另一方面重视榜样的激励作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在学校开展《城郊结合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整个学校的校风、校容、校貌都有较大改观。涌现出一批先进教师和先进班级,学校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级。(5)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总结研究学生在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方面取得的成效,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完成研究报告,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1、建立机构,强化领导课题提出后,得到学校行政及区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学校行政、支部、少先大队部、德育处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以指导实验班开展好课题实验研究,保证养成教育在我校的顺利实施。2、组织发动,提高认识2008年3月,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针对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松坪村内,四周是村民住房)及学生来源松坪村民的孩子及农民工子女)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当时学校新建教学楼即将竣工,而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在义教楼上乱刻乱划的痕迹及鞋印、球印随处可见。看着即将搬进的新教学楼,我们内心无法安定……如果还出现过去那种在教学楼上乱刻乱划的现象,我们将如何面对?通过分析研究和问卷调查,设计了《城郊结合部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这个课题,制定出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以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计划。我们的宗旨是在德育范畴里探索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机制来适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转城镇居民,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来自农民工家庭和农转非家庭的子女,学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最终达到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好基础的目的。为此,在调查摸底时,我们主要从社会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校行为习惯三个方面16个问题,问卷调查了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500余人,家长50余位,得到了很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归纳总结,我们罗列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自我保护能力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为制定实施细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全面实施,认真探究为了使养成教育的实施顺利进行,实行了以点带面法,在全校20个班级(现增至23个班)中通过调查研究确定9个班作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班,为参与实验的老师举办实施养成教育的理论及其操作方法的讲座。之后,参与实验的班级制定了养成教育活动方案。以实验班带动普通班,全校参与到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这个研究活动中来,并于2008年5月向区教育局申报了这一课题,同年10月又向市教育局申报了这一课题,并得到认可,使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成了市、区、校三级共管的课题。在实验中,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分为低(小学一、二年级)、中(小学三、四年级)、高(小学五、六年级)三段,将所需养成的能力分别要求,螺旋上升。如在低年级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做事”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举止文明,说话有礼貌,走廊上轻声慢步靠右行,走路队整整齐齐,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书写清楚认真,写完作业细心检查,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对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以好带差,带动更多的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年级重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验教师从学生上课前学具的摆放,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以及书写习惯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渗透“做人”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重视言传身教和评价激励的作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养成了说话文明,礼貌待人的好习惯。而“红花”评比台的使用,激发了学生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