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编号研究类型B应用研究学科分类B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城镇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研究目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心理发育的转型期,学生的体质、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以及作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都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为全面落实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工程,更好地了解我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通过对我校初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研究,探索适合城镇初中学生特点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情趣,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2.1.1查阅分析本校开展体育活动的资料。2.1.2查阅并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等多种学科的有关资料。2.1.3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2.2问卷调查法依据抽样原则,分别抽取我县初一,初二,初三共3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一、初二、初三男女生均为50人。针对城镇初中生有关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及学生参与现状,设计问卷,整理后进行分析。发出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率为100%。2.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数理分析。2.4访谈法: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分别与初中男、女生进行访谈。3.结果与分析3.1城镇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3.1.1城镇初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表一:我县城镇初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调查(N=300)选择项男生(百分比)女生(百分比)合计所占百分比初一初二初三初一初二初三喜欢36343232302431.3较喜欢62626058586060不喜欢2481012168.7由表一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比较喜欢的,占总人数的91.3%,说明初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特别感兴趣的;男生喜欢程度高于女生,这与初中阶段男女生生理心理特点是相符的;初三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它年级,而且女生人数居多,这不仅与其性别特征有关,而且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面临毕业升学的压力有关,使部分学生不敢将课余时间过多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上来,久而久之,也就不喜欢体育活动了。3.1.2城镇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男女有别,各年级有所不同。表二:我县城镇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N=300)2选择项男生(百分比)女生(百分比)初一初二初三初一初二初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262014121414掌握运动技能,应付考试182428303246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202022212030娱乐消遣30323424204人际交往64213146体育活动动机是指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及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表二结果表明,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男女重点各不相同,而且年级之间存在差别。其中男生排位依次是:娱乐消遣、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运动技能和应付考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人际交往;而女生的排位依次是:应付考试和掌握运动技能、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消遣、人际交往。两者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较女生主动。横向分析,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有变化,初三年级40%以上的同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和缓解压力,可见“应试教育”思想对学生体育活动动机的影响较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中学各年级男女学生微妙的心理状态,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目前应不失时机地将“健康体育”、“娱乐体育”等现代体育理念引入中学的体育教学之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其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3.1.3城镇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方式3.1.3.1我县城镇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43%以上的学生每天锻炼在60分钟以上,47.3%以上学生每天锻炼在30-60分钟之间。表三:我县城镇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调查表(N=300)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男生女生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60分钟以上6543.36442.730-60分钟7751.36543.3不足30分钟85.42114.0合计150100150100学校是学生每天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集中在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学生在校时,体育活动持续的平均时间:锻炼在60分钟以上的男女生分别是43.3%和42.7%,锻炼在30—60分钟之间的男女生分别是51.3%和43.3%,锻炼不足30分钟的男女生分别是5.4%和14.0%。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上早操、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各20分钟,课外活动40分钟,共计1小时40分钟,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上参差不齐,其中锻炼不足30分钟的学生主要是因个人特异体质,不能参加剧烈的运动,锻炼在30—60分钟之间的学生主要受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场地器材的限制。3.1.3.2城镇初中生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以集体锻炼为主,与同学朋友锻炼次之。表四:我县城镇初中生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方式调查统计(N=300)班集体与同学朋友独自一人其它人数(人)159722148比例(%)53.024.07.016.0从表四可以看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主要是随同班集体一起锻炼,其比例占到53.0%,另外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也占很大比例为24.0%,选择独自一个人锻炼的学生仅占7.0%,3选择其它的占16.0%。说明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以集体锻炼为主,在设计开发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吸引所有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方面还需努力。3.1.4初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球类为主,男女有别。表五: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选择的项目N=300(男:150女:150)人选择的项目男生女生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篮球5637.3138.7足球149.300排球2416.02416羽毛球1610.72818.7乒乓球3221.33926跳绳10.71610.6踢毽子0064.0田径3200艺术操002114其他42.732.0调查显示:最能吸引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是球类;男女生在选择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活动量较大,竞争性和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足球项目深受男生青睐,女生则有一定健身娱乐性质的项目,如乒乓球、跳绳、艺术操;而列入教学计划的田径项目却不为大多数学生所喜欢。3.2影响城镇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诸因素分析表六:影响临泽县城镇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N=3003.2.1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学习负担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表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客观上,由于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缺乏场地、器材设施和家长不支持等因素所致的占85.7%。这说明受考试选拨人才机制的大环境影响,学生课业负担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已成为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3.2.2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没有兴趣,没有合适的项目。在主观上,有12.4%的学生认为没有兴趣、无必要,这说明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不够,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11.2%的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说明学校对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项目、形式的开发和组织还不够完善,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4.结论和建议4.1结论选项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合计缺乏场地、器材设施35.4%51.4%28.4%38.4%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31.7%46.7%52.8%43.7%没有兴趣、无必要9%11.2%8.9%9.7%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10.4%9.3%2.8%7.5%家长的支持程度8.3%10.3%3.4%7.3%怕苦、怕累、怕受伤4.2%5.6%1.3%3.7%体弱多病、无法锻炼1.4%1.9%2.4%1.9%其他9%4.1%1.5%4.9%4大多数城镇初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比较喜欢的,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态度比较明确,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开心娱乐、减轻学习压力和提高运动技术,这些是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从时间和方式看,城镇初中生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在60分钟左右,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主要是随同班集体一起锻炼。学生活动的项目较为单一,一般以球类为主,男女生在选择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影响学生对课外体育投入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在客观上存在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缺乏场地、器材设施和家长不支持等因素。同时,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已成为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主观上,由于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场所的开发利用,运动项目开展的种类活动和形式等还不够完善,致使学生对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没有兴趣。学校应该在舆论宣传、制度完善、项目开发、激励机制、活动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好工作。4.2建议4.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校的管理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体育中必须转变两个观念:其一是唯升学率观念;其二是竞技体育观念。前者是学校领导的思维定势,后者是体育教师的思维定势。只有这两种偏颇的倾向得到克服,才能真正把课外体育活动摆在恰当的位置,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上予以保障,不断满足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率。4.2.2明确目标,加强宣传。学校体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计划,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专栏、集会、运动会等阵地和契机,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目的与意义的宣传,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健全学生体育运动考评机制,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体育评价的体系中,使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以此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4.2.3注重差异,以生为本。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应不断研究不同阶段不同性别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倾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便捷,娱乐与健身并重,益智与锻炼相融的体育运动,组织开展健康快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民族民间体育类竞赛、新兴娱乐体育、游戏等活动,因地制宜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多方面的锻炼需求,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4.2.4寻求支持,密切合作。学校要争取社会、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支持,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组织家庭体育比赛、师生体育比赛等,增强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学校、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从而改变“重智轻体”的现象。同时,要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支配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一张一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2.5提高素质,规范管理。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严格管理,提高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规范教学管理,落实体育教学常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法,严格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将训练目标与愉悦身心融为一体,培养兴趣爱好,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健康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4.2.6加大投入,提供保障。体育器材设施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的资金投入,提高体育经费在学校总经费的比例,选择性地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及购置体育器材,以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参考文献[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