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掌握本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实际工作和基础科研的能力,适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能胜任从事海洋科学相关教学、科研、生产、产品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学术型人才。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精神,服从祖国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具备较宽广的理论基础和较熟练的野外操作及实验动手能力。熟悉海洋科学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了解选修研究方向的动态。能在选修研究领域进行某些创新的研究。可从事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资源利用和生物医药等选修研究领域有关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也能在海洋科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科学技术管理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写能力。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二、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1.物理海洋学(070701)1)海洋环境动力学:主要研究近岸海洋环境过程,包括东海黑潮的形成机理与演变、上升流的形成机理以及与赤潮的关系、海洋环境过程数值模拟以及海洋动力环境问题等。2)海洋遥感:开展海洋环境参数的遥感反演机理研究,包括近海高叶绿素浓度遥感反演的机理与模型研究、高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的机理及模型研究、较高分辨率的黄色物质遥感反演机理及模型研究;浙江近海水质重要因子氮、磷、DOC、POC等非光学活性物质的遥感反演机理研究;赤潮、溢油、绿藻等海洋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研究;以及其他新的如盐度等的反演机理研究。同时,开展针对新型遥感技术例如合成孔径雷达、波谱仪等,近海风、浪、流和潮汐的反演机理和模型研究。3)声学海洋学:是用声学方法研究海洋的物理参数和海中生物活动的海洋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声学与海洋学交叉学科,它利用声波的传播,反射,散射等原理,既可以探测海底的地形地貌和海洋生物,研究海洋动力环境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记录分析海洋内部的自然声来揭示其物理或生物过程。内容包括:(1)海洋声层析技术研究;(2)海洋生物资源探测与调查技术研究;(3)海底地形地貌探测技术;(4)海洋矿产资源探测技术等。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阶段一般为1-1.5年,学位论文完成阶段1-1.5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年;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者,允许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5年。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或导师组培养方式。培养过程既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整个学术群体的集体指导作用。鼓励与校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大中型企业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科研训练与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课程学习采用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动手、表达、写作和创新能力;同时严格考核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硕士研究生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并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经常进行形势与任务、方针与政策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五、课程设置1.修课要求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除政治理论课程和外语课程之外,理论类课程以16学时折算1学分,实验实践类课程以32学时折算1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1学分,其它必修环节3学分,包括学术活动1学分、科研和论文1分、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等)1学分。2)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每门课程学分一般为2~3学分,最少1学分、最高不超过4学分。除外语课外,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中都必须至少有1门双语课程或国际化教育课程。学位课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英语,共6学分;学位基础课原则上按一级学科设置,选修学分不少于6学分;学位专业课原则上按二级学科设置。非学位课主要为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自然辨证法概论》必须选修,18学时、1学分。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主要侧重于拓宽学科的知识面,增强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并考虑学科的前沿性、交叉性,以增大研究生选课的自由度。跨专业选修课可以在培养方案外选修,不少于2学分。3)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攻读硕士学位、以及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着某些缺陷需要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方向补修大学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由导师指定,并纳入个人培养计划。补修课程原则上应参加课堂听课、必须和本科生同堂参加考试,补修课程不计入学分,但未通过者不得毕业和申请硕士学位。2.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可采用笔试、课程论文、专题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应采取考试方式,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单科成绩不得低于70分,平均成绩不得低于75分,否则视为不合格;选修课可采用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重点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及应用能力,选修课采用百分制评分的60分为合格;必修环节宜用考查方式进行,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评定。3.课程设置1)物理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学科名称:物理海洋学学科代码:070701课程类型课程名称课内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备注学位课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211社会科学部考试英语12841~2外国语学院考试学位基础课地球流体动力学3221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试海洋数据处理与分析4831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试应用泛函分析3221数理与信息学院考试学位专业课高等物理海洋学4831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试海洋数值模拟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试近代声学海洋学483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试卫星海洋学483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试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波浪工程力学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近代应用数学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遥感仿真技术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区域海洋学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潮汐调和分析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海洋环流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湍流与混合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随机海浪理论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海气相互作用322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物理海洋学前沿讲座1613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专业英语3212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公共自然辨证法概论4821社会科学部考试日语Ⅰ3211外国语学院考查选修课日语Ⅱ3212外国语学院考查知识产权1612~4图书馆考查现代科技信息检索1612图书馆考查必修环节1学术活动11~5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2实践活动12~4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考查3科研与论文11~5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补修课程1海洋科学导论1~3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由导师指定2-3门2流体力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3物理海洋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六、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以外的其它学习项目(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学术活动等)也作为必修环节,计3学分。其中学术活动为1学分、科研和论文为1学分,实践活动为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应贯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研究生应至少参加1次省级及以上学术研讨会,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科发展动态;至少全面参加1个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培养其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至少应参加1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申请。科研和论文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申请硕士学位者必须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含收录)1篇及以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综述),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浙江海洋学院为第一单位。实践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助教、助研、助管等。为加强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期间硕士研究生应进入实验室或校外基地实习1个月以上。七、学位论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硕士生应有二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鼓励研究生自主选题。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学位论文应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预答辩、论文评阅、答辩等过程,有明确的时间安排。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前,应认真调查研究,充分查阅中外文献资料,形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不少于5000中文字。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已有理论和成就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内容和范围,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在第3学期完成开题工作,经专家评议小组评议,通过者方能进入论文研究阶段。论文研究中,研究生应开展探索性工作,进行理论或试验研究,提出新见解和新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合理的、灵活的、概括的综合分析,得到明确的结论。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的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既有系统的综合分析、独创的见解,又符合逻辑结构,并对生产、管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一般要求在1年半左右完成,其中实验研究不少于1年。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2个月提交学位论文,论文篇幅要求3万字以上。八、附则1.本培养方案从2015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2.本培养方案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