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图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洛伦茨准则: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每一点均落在另一条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洛伦茨曲线:将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匿名准则),将人口累积百分比(人口比例准则)和收入累积百分比(相对收入准则)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茨曲线,表示每一个百分比人口所获得的相应百分比收入。对洛伦兹曲线的理解:横轴表示累积的人口百分比,纵轴表示累积的收入百分比。洛伦茨曲线任何一点斜率,表示这点的人对收入累积的边际贡献。洛伦茨曲线是对角线,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均等,每一个百分比人口获得相同百分比的收入。对角线也叫完全平等线。洛伦茨曲线是由下方横轴与右方纵轴共同组成,表示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即一个人拥有100%的收入,而其他人都没有收入。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贫穷),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横轴表示人均GNP,纵轴表示基尼系数。倒U型曲线表示,当收入水平上升时,基尼系数首先增大(收入差距扩大),当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基尼系数达到最大后开始逐渐变小。收入分配与储蓄的关系:(1)贫穷国家人均收入处在OA段,不平等分配有利于增加储蓄;人均收入极低时,极端不平等才能形成充满期望、有能力储蓄的阶层;完全平等分配所有人都将收入用于维持生存,社会储蓄变为零。引申政策含义要倍加小心:显然不能对不平等置之不理,不平等固然可能增加储蓄,但这样做既不道德,也不利于投资和政治稳定。收入—营养—劳动能力曲线:隐含假定,所有收入都用于营养支出。纵轴表示劳动能力,比较模糊、很难定量。以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劳动量来表示。(1)0A段:起初劳动能力并没有多大变化,且接近于零;大部分营养用于基本代谢,很少有多余能量用于劳动消耗。(2)AB段:一旦营养跨越基本代谢门槛,收入(营养)增量大部分可用于生产劳动,劳动能力迅速上升。(3)BC段:因为人体机能约束,将营养转化为劳动能力的边际效率递减,劳动能力以递减速率上升。(4)在C点之后的某一点开始,劳动能力曲线可能出现由肥胖所致的下降,但这在穷人身上很难发生。贫困通过减少一国可供劳动力,阻碍经济增长。贫困家庭陷入贫困陷阱难以自拔,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加大。纳尔逊陷阱:OA为维持生计的最低收入水平。在A、B之间的任何一点,人口增长率大于国民收入增长率。收入增长被较高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人均收入水平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固定不变,形成低水平陷阱。当人均收入超过OB后,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收入会相应增加。要跳出低水平陷阱,达到OB以上的人均收入,必须使人均收入有一个大幅度增加。政策主张:大规模投资。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只有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陷阱,从而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强调资本稀缺对经济增长的障碍,说明资本形成的重要性。人口转变:按照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把人口增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9世纪以前):高出生与高死亡率,因而人口增长率非常缓慢;(2)第二阶段(发生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仍然很高,人口增长迅速;(3)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50年代):死亡率继续下降但出生率下降得更快,使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4)第四阶段(195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趋缓,死亡率因趋于极限下降很少。这一双高到双低的过程导致人口增长率的转变。低水平均衡陷阱国民收入人口人均收入增长率OAB家庭生育行为的微观分析:从需求方面,运用微观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明家庭生育决策。(1)轴线:横轴OC:需要子女的数目;纵轴OG:商品总量的需要。(2)无差异曲线:I1、I2、I3、I4四条,表示商品和子女组合所获满足感,离原点越远,满足越大。(3)预算线ab:表示对商品和子女的购买力,斜率表示商品和子女的数量或价格比例。家庭收入增加而价格不变时,预算线向右上方移动,表示能够购买的于女和商品的数量增加。当家庭收入不变而价格变动时,预算线将依具体变动情况而向外向内旋转。伊斯特林的假说图形:(1)轴线:横轴:经济发展指数,纵轴:每个女性拥有的存活子女平均数目。(2)Cd:子女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示随着经济发展一个女性对子女的需求减少。(3)Cs:子女的潜在供给曲线,是上升的,意味着子女潜在供给(生育率和出生率)随着收入上升而上升。(4)—C:实际的子女供给曲线,随着收入上升是先升后降。实际的子女供给曲线位于潜在的供给曲线的下方。表明实际存活子女数目总是要小于潜在数目,因为有些女性通过增加避孕措施和流产来有效控制生育。(5)M点左边:子女的需求大于供给,有一个子女的过度需求,不存在控制生育的动机,家庭计划项目和避孕将不会获得很大成功。(6)M点右边:更高经济发展水平,子女供给超过其需求,子女供给过度,使用出生控制的动机增加,夫妇也可能不会实行出生控制,因为出生控制有成本。当存在潜在过度子女供给时,实际存活子女数目可能会继续增加。当经济从M点前进到N点时,对子女的实际供给是增加的(—C线是上升的),以致于子女的供给与需求之差在扩大。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受教育越多,年龄—收入曲线越高;反之越低。每条年龄—收入曲线都先升后降,50岁左右,收入达到最大。随着教育级别提高,获得最初收入的年龄变大,但起点收入在增加。如果教育成本不随教育层级的上升而与教育收益同比例地增加,那么,对这个家庭来说,尽可能地让孩子受更多的教育是有利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产生的原因:(1)经济结构转变必然导致环境恶化;(2)对环境服务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提高;(3)环境保护意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增强;(4)治理环境污染的财力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得雄厚;(5)后发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而导致环境恶化更为严重。刘易斯的劳动力转移过程:横轴OL:劳动量;纵轴:劳动边际产品和工资;OA:传统农业部门的生存收入;OW: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稍高于农村生存收入水平;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劳动供给曲线W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刘易斯假定: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资本稀缺,而劳动丰富。每笔固定资本,有一条特定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劳动需求曲线)与之相对应。假设现代工业最初的资本量为K1,对应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为D1D1(K1),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既定资本量下,随劳动投入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品递减。现代工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边际生产率等于工资,资本为K1,雇佣OL1劳动。在这一均衡状态,工业总产量为OL1FD1,OL1FW为工人的工资,WFD1为资本家的利润。资本形成:工资收入只够养家糊口,储蓄很少,经济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资本家利润即剩余的使用。利润全部储蓄、作投资:资本量增加,吸收的农业剩余劳动更多,资本量从K1增加到K2,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即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到D2D2(K2)。D2D2(K2)与劳动供给曲线WS交于G,资本家雇佣劳动为OL2,就业随着工业扩张而增加。劳动力是如何从农业转移到工业的。增加情况:劳动增加数量为L1L2,总产品为OL2GD2,归于劳动份额为OL2GW,归于资本份额为WGD2。资本家的利润或剩余增加,显然,WGD2>WFD1,资本家把WGD2的剩余继续全部用于新资本投资,结果,资本存量又增加,由K2增加到K3。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也相应地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从D2D2(K2)向右移到D3D3(K3)。D3D3(K3)与劳动供给曲线WS交于H,资本家雇佣劳动为OL3。在新的均衡上,劳动增加数量为L2L3,总产品为OL3HD3,归于劳动份额为OL3HW,归于资本份额为WHD3。利润或剩余增加,显然,WHD3>WGD2,剩余继续全部用于新资本投资。结果,资本存量进一步增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个过程一直可以进行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全部被工业部门吸收为止。剩余劳动消失时,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者收入相应增加,工业部门要想得到更多农业劳动力,就不得不提高工资,以与农业部门相竞争。假设一个国家的剩余劳动总量为OLn,超过OLn,劳动供给曲线开始上升,如虚线SS’所示,从水平线到上升的线的转折点被称为是刘易斯转折点。人口增长与劳动力转移: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P表示人口数量,beP曲线为人口增长曲线,adIR为必要的工业化曲线,表明在T年的转折点上,工业部门实现工业化时必须吸收的人口数量。转折点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刚好全部转移完,正向工业化迈进的时点。假设在O年达到转折点,总人口Ob中的Oa数量必须被工业部门吸收;如果要在T1年达到转折点,总人口为T1e,其中T1d数量必须转移到工业部门。农业人口等于总人口与工业人口之差,即人口增长曲线与必要工业化曲线之间的距离。人口增长必然使得需要转移到工业的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应地增长,后者要比前者增长得更快,因为工业化越高,工业人口越多,农业人口越少。在图形上是,人口增长曲线与必要的工业化曲线都在上升,且后者上升得更快,越来越接近于前者。实际的工业化曲线gcIA表示在T年一个国家工业部门实际吸收的劳动人口,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努力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假定在初期,绝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实际工业化曲线从很低的g开始。随着这个国家努力的增加,这条曲线是上升的。首先,必要的工业化曲线依赖人口增长曲线,人口增长越快,工业部门所需要吸收的劳动力数量就越大。但是,实际工业化曲线与人口增长曲线没有直接的依存关系,从而与必要工业化曲线没有依存关系。实际的工业化曲线,只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实际努力程度,即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和比例、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因素。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人口增长是个外生变量,与经济增长无关。其次,在相交之前,实际工业化曲线位于必要工业化曲线下方,表明在T2年以前实际努力不足以使全部剩余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就业。例如,在T1年,达到转折点时的必要工业就业量为T1d,而工业实际吸收的劳动量只有T1c,显然,T1cT1d,其差为dc,表示应该而又未被吸收的农村剩余劳动。只有当实际转移到工业的劳动力人口与达到转折点时必须吸收的劳动人口相等时,劳动力转移过程才告结束,进入工业化。这一点在T2年达到,实际工业化曲线与必要工业化曲线相交于h。第三,实际工业化曲线的位置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努力。如果资本积累率高,多采用劳动偏向技术,工农业生产率平衡增长,那么,实际工业化曲线就较陡峭,从而在T2年以前与必要工业化曲线相交,表明达到转折点的时间更短了。相反,如果资本积累率低,多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两部门发展又不平衡,实际工业化曲线就较平缓。就不得不在T2年以后与必要工业化曲线相交,表明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达到转折点。当然,如果工业创造就业机会非常低,实际工业化曲线接近水平线,就永远不能与必要工业化曲线相交,永远也不可能达到转折点,实现工业化。第四,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抑制因素,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必要的。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较快时,人口增长曲线变得更陡,从而,必要工业化曲线相应地变得更陡。若实际努力程度不变,达到转折点的时间就要延长,因为需要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剩余劳动更大了。图形上表现为实际工业化曲线与必要工业化曲线在T2年以后相交,表明达到转折点的时间推迟了。就不得不在T2年以后与必要工业化曲线相交,表明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达到转折点。反之,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较慢时,人口增长曲线变得较平坦,从而必要工业化曲线也变得较平坦。达到转折点的时间缩短。拉尼斯和费景汉把实际工业化曲线与必要工业化曲线相交时的实际努力定义为临界最小努力。政策含义:一个国家的工业部门劳动力增长率必须大于人口增长率,即cg因为方程右边第二项与第三项之和必定大于零。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