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经济学: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研究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叫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2.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3.经济发展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4.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output)的增长4.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文明程度低,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5.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城乡发展失衡,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状况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市场不发育与市场体系极不健全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6.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区别: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如果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现象,那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反常的现象,而决不是一般的、长期的、正常的现象。7.贫困恶性循环8.“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大推进”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9资本形成的来源:形成资本来源的一般公式I=S+(M-X)资本形成最初来源于生产剩余即储蓄,再由储蓄转化为投资,最后才转变成物质资本一国的投资能力(即资本形成的能力)决定于国内储蓄水平加上国外的净资本流入量(进口大于出口是一国取得国外资本的唯一方式)10.资本形成的3个阶段:储蓄,把产出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储蓄集中,金融机构通过使零星的储蓄汇集起来;投资,将资金贷给厂商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基础设施等,以增加资本存量11.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12.劳动力的闲置就是失业,有自愿闲置和非自愿闲置之分。劳动力的自愿闲置包括:提前退休、沮丧的劳动者和隐蔽性失业。劳动力的非自愿闲置包括:摩擦失业、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3.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14.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辍学率高,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社会不平等加剧、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并存、智力外流15.刘易斯模式: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第二,工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差异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第三,只要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到无限劳动供给;第四,农业剩余劳动被工业吸收罄尽后,劳动生产率、收入水平将逐步提高,劳动供给变得有弹性。第五,模式把经济增长过程和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第六,模式是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把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和人口的地域迁移看成统一的或同步进行的过程。第七,模式集中地反映了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基本思路的特点,即强调工业化,强调资本积累的特点,或“唯工业论”、“唯资本论”的特点。评议:赞:模式所说的二元结构,大体上符合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刘易斯模式把经济增长和人口流动联系起来观察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其过程与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有一致之处,因而模式具有一定的历史经验基础、刘易斯模式的重点在工业的扩大,但也提到剩余劳动力的消失将逐渐促进农业的进步。批:刘易斯模式暗含地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转移率和就业创造率与这个部门的资本积累率成正比例增加,这与事实不符。、刘易斯模式又暗含地假定,农村有剩余劳动,城市不存在失业。这一假定也不一定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刘易斯模式又暗含地假定,农村剩余劳动被完全吸收之前,城市工业实际工资将保持不变,这也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刘易斯模式中所说的无限剩余劳动供给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刘易斯模式的重点是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16.拉尼斯-费模式17.刘易斯模式与拉尼斯-费模式的联系与区别拉尼斯-费模式在三个方面发展了刘易斯模式,刘易斯模式基本上对农业发展略而不论,拉尼斯-费对农业剩余详细分析、刘易斯模式把资本积累看作是工业部门扩张的唯一源泉,而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拉尼斯-费模式把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都看成是工业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源泉。、刘易斯暗含地假定资本积累与劳动吸收是同步进行的,或者说,要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技术进步是中性的。拉尼斯-费模式既然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自然把要素比例看成是变化的,因而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有出现不利于劳动转移和就业增长的可能性18.托达罗模式思想19.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的工业国20.工业化对现代化经济的推动作用:21.农业的重要性1.农业占GDP和就业的比重大;2.农业与非农部门的增长关系大;3.农业为非农部门提供劳动力;4.农业部门进步可以提高资本积累率;5.农业进步可以增加农产品出口,改善国际收支;6.进步的农业和较公平的分配能提高总需求,有助与工业化发展。22.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中未经改造的农业就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农业,它的最基本特征是技术停滞。23.传统农业的技术停滞含义:传统农业的技术停滞是指在一个贫穷的农业社会里,农民世世代代都同样地耕作和生活,他们年复一年地耕种同样类型的土地,播种同样的作物,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和技术。24.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25.技术进步的含义、类型:技术进步并不是指技术自身的变化发展,而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中性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的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的技术进步26.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联系:27.技术进步怎样推动产业结构变革:首先,技术进步通过刺激需求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演进产生诱导力量。其次,技术进步促使新产业的兴起,改变产业结构。再次,技术进步通过改变各产业之间的资本存量比例和增量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变革。最后,技术进步通过产业间的技术关联,影响产业结构变革。28.制度创新29.技术差距:指技术创新成果完成至引进国掌握该项技术所需的时间。30.技术转移是人类共享科技文明的一种重要的形式。31.平衡增长理论32.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33.部门发展优先顺序与地区发展优先顺序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优先顺序选择34.优先发展工业:1.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示范效应;2.可提高社会边际生产率;3.递增收益,具有带动全局发展的作用;4.促进城市化;5.可解决农业中的过剩劳动力。35.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为什么不适合发展中国家传统贸易理论从一些假设开展抽象的推理,而这些假设根本不符合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现实,所得的结论也有悖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第一,各国的生产资源的数量是固定的,其质量是不变的;它们都是得到充分利用的,在国际间是不流动的。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第二,生产技术是固定不变的,消费者趣味也是固定不变的,不受生产者的影响,国际上也存在着消费者主权。这一条假设也与实际情况相背离。第三,在各国国内,生产要素是自由流动的,可以适应国际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及时重新配置资源,完全竞争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假设也脱离实际。第四,在贸易关系中,政府是不起作用的。这一假设也和现实情况不相一致。第五,贸易是自然平衡的,各国经济能迅速地对国际价格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然地进行调节。这一假设显然又是完全竞争条件下一般均衡模式的一个论点。第六,对外贸易产生的利益,能为本国国民享有。这也同样是不符合实际的。36.对外贸易战略的意义及优缺点初级外向:初级外向是指鼓励农产品和原料等初级产品出口的贸易战略,从需求方面看,有三种因素限制了初级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对发达国家扩大出口的可能性。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已接近换代水平,需求增长趋于稳定。、人工合成替代品的出现。、发达国家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从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结构缺少弹性以及其他一些不利因素,使初级产品的生产难于扩大次级内向:次级内向是指采取保护措施,发展国内制造品生产,以国内生产的制造品去替代进口的制造品,这种战略也叫做进口替代。成效:主要是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建立,并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问题:第一,造成外汇短缺,国际收支不平衡,并非减轻反而加重了对国外的依赖;第二,妨碍出口,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三,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大;第四,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五,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均,经济利益外流。次级外向:优势:(1)出口替代有利于较为合理地配置资源。(2)出口替代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出口替代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4)出口替代更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出口替代战略的局限性(1)出口替代工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因而加深了这些经济部门对国外市场、资金和技术的依赖性。(2)出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鼓励出口的保护措施实施不当会扭曲国内的激励机制,导致一些出口替代工业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缺乏国际竟争力。同时,补贴过多还会给政府财政带来负担。(4)收入不均现象同样存在。37.有效保护率: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38.十章课本39.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40.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