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1、窝是指牙冠舌面及牙合面不规则的凹陷;外展隙指的是正常牙齿接触区的周围形成的间隙,也叫楔状隙;在牙龈方向的外展隙成为邻间隙。2、双尖牙这一代名词已经不正确,应该是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特征形态是斜嵴,而横嵴是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特征形态。3、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态不似任何恒牙,界面虽为四边形,但近中缘长且直,远中缘特短而突;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近中颈嵴最突。牙合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其近中边缘嵴特短。牙根细长,分叉较开。4、乳牙与恒牙比较,无乳前磨牙,除下颌第一乳磨牙的形态较特殊外,其余乳牙的形态与恒牙相似。5、根管口指的是髓室与根管交界的部位,也就是根管在髓腔的开口,根管的末端开口成为根尖孔。6、4~6岁期间乳牙牙合的特点是:牙齿排列不紧密;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明显的磨耗;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暂时性深覆牙合可有所减小。7、下颌切牙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分为唇舌双根管约占10%,下颌尖牙双根管率约为4%。8上颌第二前磨牙单根多为扁形单根,根尖钝而弯约60%,不分叉。9、切牙唇面的外形高点在颈1/3;尖牙颊侧外形高点在中1/3和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舌侧在切1/3较突;磨牙舌侧外形高点在中1/3。10、上颌中切牙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略为圆钝;舌面中央凹陷成为舌窝;近中面似三角形;从侧面观察,切嵴位于牙体长轴的唇侧;上颌中切牙牙冠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11、点角指的是三个面相交形成的角,满足条件必须在名称上有三个面。12、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包括3条发育沟: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13、上颌窦与上颌第二前磨牙到第三磨牙的根尖部有毗邻关系,其中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最接近。14、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近舌尖都大,但是第二磨牙因为远舌尖更小甚至缺如所以占舌面部分最大。15、下颌磨牙髓室底距离根分叉大概2mm,只是下颌磨牙髓腔治疗要非常注意的,不能损伤根分叉。16、只有上颌第一磨牙的腭根是粗大的圆根。17、下颌前磨牙的冠略偏牙体长轴的舌侧,上颌前磨牙的牙冠略偏长轴的颊侧。18、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约呈梯形,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舌面外形高点在中1/3;邻面外形高点在接触区靠近牙合面;、牙合面呈长方形,有五个牙尖、三个点隙和五条发育沟。牙根多为双根,近远中向分根。19、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态特点和大小与相应的乳牙外形一致。按牙体的大小比例而言,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大,表现在髓腔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根管粗、根尖孔亦大。20、乳牙与恒牙的鉴别如下体积:恒牙体积较大,磨牙体积以第一恒磨牙最大,第二恒磨牙次之。乳牙体积比同名恒牙要小,乳磨牙体积以第一乳磨牙较小,而第二乳磨牙较大;颜色: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乳牙牙冠呈白垩色;冠根分界:恒牙牙冠颈部缩窄,形态上与牙根的分界不太明显。乳牙牙冠颈嵴突出,冠根分明;牙根:恒前牙根尖可偏向远中,乳前牙根尖可偏向唇侧。恒磨牙根长较长,根分叉少;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多。21、上颌尖牙唇面似圆五边形,近中缘短于远中缘。舌面隆突显著,由牙尖至舌面隆突有一纵嵴称舌轴嵴。根颈横切面为卵圆三角形。牙尖偏近中。22、考点:牙齿的演化特点。牙齿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性与动物的各种食物相适应,其演化特点有5方面:①牙的形态由单一同形向复杂异形演化;②牙数由多变少;③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④牙根由无到有;⑤由端生向侧生、槽生牙演化。举例来说,鲨鱼的牙主要用以捕捉食物,无咀嚼功能,为同形牙;牙数多,去旧更新终生不止称为多牙列;牙分布广,不仅生长在上下颌骨,而且布于腭、翼、犁骨等表面;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易于更换,为端生牙;进化到哺乳纲,牙已发展为异形牙,双牙列,有完善的牙根,槽生牙。23、牙齿对于发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咀嚼能够对颌骨以及牙周都有作用,但是并无口腔自洁功能。24、考点:髓腔的结构。下颌磨牙髓室顶最凹陷平齐颈缘,髓室底在颈缘下2mm,髓室底距根分叉处约2mm。25、因为前磨牙的牙根是扁根或者双根,拔牙时主要使用摇力。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前磨牙常作为寻找颏孔的标志。第二章牙列牙合与颌位1、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又名Spee曲线,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往后又逐渐升高。2、有重复性,又有临床应用意义的三个位置包括:牙尖交错位、下颌姿势位及下颌后退位。正中牙合时下颌骨的位置称正中牙合位,也称牙位;正中关系亦称下颌后退位,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它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位;息止颌位亦称姿势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自然分开,从后先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一般为1~4mm,在此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息止颌位。3、咀嚼周期的轨迹图形具有似滴泪水形态。4、咀嚼肌所发挥最大力,称之为咀嚼力或咀嚼肌力。咀嚼运动时,牙所承受的实际压力,称之为牙合力或咀嚼力。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称为最大牙合力。咀嚼食物时,提颌肌收缩,产生下颌向上运动,通过咀嚼的食物,施力于牙齿上。食物软硬不同,所需肌力大小不等,牙齿受力大小不同。牙齿承受力量的大小,又受到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调节。肌力过大,造成不适感,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肌力减小。肌力与牙合力有密切关系,但肌力不等于牙合力。5、侧切牙是牙列中牙合力最小的牙齿,而且下颌侧切牙比上颌侧切牙更小。6、替牙期间牙合力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牙合,此类错牙合在牙合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侧切牙歪斜,致使尖牙胚挤压侧切牙根,使侧切牙根向近中倾斜,而牙冠则向侧方歪斜;前牙拥挤;磨牙关系偏远中。7、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的多少、牙齿支持组织、颞下颌关节、口腔内软组织及全身的健康与否等均可影响咀嚼效率。8、中性牙合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颊沟,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接触在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内;远中牙合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的近中;近中牙合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的远中。9、考点:正中牙合的解剖标志。在正中牙合位时,即上下牙弓牙合面接触最广,牙尖互相交错咬合时,上下牙弓间存在覆盖与覆牙合关系。正常情况下,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以盖过的垂直距离不超过前牙唇面切1/3,超过者为深覆。深覆牙合的程度取决于下颌前牙切缘咬在上颌前牙舌面的部位而定。咬在切1/3以内,称为正常,覆颌;咬在中1/3以内称为I度深覆牙合;咬在颈1/3以内称II度深覆牙合;超过牙合1/3的,称为III度深覆牙合。10、考点:牙尖交错位的解剖标志。对刃牙合时有牙接触。在牙尖交错位时,上下牙弓间存在着覆盖与覆牙合关系。正常情况下,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其水平距离在3mm以内,垂直距离以盖过的距离不超过前牙唇面切1/3。在牙尖交错位时,上下牙彼此以切缘相对,或以颊尖相对,称为对刃牙合。肌位,即下颌由息止颌位上提,闭合与上颌牙最初接触时的位置。有的人颌位与牙位牙尖交错位一致,有的则不在一个位置。11、考点:下颌运动。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有4个,可分成两大类:解剖性控制因素和生理性控制因素。解剖性控制因素是指双侧颞下颌关节和咬合接触关系。生理性控制因素足指神经肌肉结构。12、考点:咀嚼运动类型。咀嚼运动的类型分为双侧咀嚼运动和单侧咀嚼运动。双侧咀嚼运动又有双侧交替咀嚼和双侧同时。咀嚼两种情况。有67%以上的个体,在两侧牙列对称、牙尖协调、功能潜力相等,咬合无障碍时,是多向地两侧交替的咀嚼运动。只有10%的个体,在咀嚼食物末期,吞咽之前,出现双向同时咀嚼。回避牙合的早接触,或因牙齿、牙周疾病以及牙列部分缺失等因素形成单侧咀嚼运动,是异常的咀嚼类型。13、考点:牙齿的磨耗牙齿本身有一定的生理性动度;有的上下颌牙的牙体长轴微向前方倾斜;闭口时在提颌肌的收缩作用下,下颌向上前方运动,抬为向上、向前,推动牙弓向前、向近中移位,因此造成牙齿邻面磨耗的主要原因是牙生理性近中移动。14、考点:颌的生长发育。与建牙合的动力平衡有关的是推动牙弓向前与向后的力平衡、上下动力平衡和内外动力平衡。牙弓增宽,是通过牙弓内的舌体向外的压力与唇、颊肌向内的压力相互平衡,得以适当长宽,与左右的动力无关。15、考点: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的关系。正中牙合位是指上下牙弓牙合面接触最广,牙尖相互交错咬合时下颌的位置。正中关系是指下颌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在正中关系范围内有上下牙接触,称为正中关系牙合。两者位置关系协调时,两者为同一位,或者由正中关系牙合能自如的直向前滑动到正中牙合,滑动距离称为长正中,约1mm。16、考点:咀嚼运动。前牙牙合运循环始于正中牙合位时,下颌下降是为了牙尖脱离琐结以及获得适当的开口度,下颌前伸为切咬食物做好准备,下颌上升,切牙对刃,切咬食物,穿透食物后,上下切牙对刃,然后下颌切牙的切嵴,沿上颌切牙的舌面向后上方回归至正中牙合,由对刃牙合回正中牙合是发挥功能的阶段。第三章口腔功能1、牙槽骨为全身骨骼系统中变化最为显著的部分,其变化与牙齿的发育、萌时及恒牙的脱落、咀嚼功能和牙的移位均有关系。收压有咬合创伤时受压迫侧的牙槽骨发生吸收,在收牵引侧则发生骨质新生。2、在日常生活中,当嗅到或酸味时能引起分泌大量的唾液,每分钟可多达5ml或基础分泌量的8~20倍〔唾液的基础分泌为每分钟0.5ml〕3、血液与唾液混合后,则凝血时间缩短,其缩短程度与混合之间的比例有关,血液与唾液之间的比为1∶2时,凝血时间缩短最多。4.下颌下腺静止时分泌量最大,占60%左右,腮腺占30%左右。5.釉质是全身唯一无细胞性,由上皮细胞分泌继而矿化的组织,而且其基质有单一的蛋白质构成而不含胶原。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及其内部的晶体的有序排列使其脆性降低并且有一定的韧性。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解剖1、考点:关节韧带的功能。与下颌运动有关的关节韧带共有3对。颞下颌韧带起于关节结节外侧面,止于下颌骨髁状突和关节盘,其固位点在关节前方,故根据起止点及纤维方向,判断其作用为限制下颌过度向后、向下运动及防止关节侧方脱位。蝶下颌韧带起于蝶棘,至于下颌小舌,作用为悬吊下倾及保护进入下颌孔的血管和神经。茎突下颌韧带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及下颌支后缘,其作用为防止下颌过度前伸。盘锤韧带起自锤骨颈和锤骨前突,止于关节囊、关节盘及蝶下颌韧带,牵拉此韧带可引起听小骨和鼓膜运动。2、蝶下颌韧带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下颌小舌的后方为下颌孔,故此韧带可悬吊下颌并保护进入下颌孔的下牙槽神经、血管。3、从颞下颌韧带的起点及纤维方向分析,左右一对颞下颌韧带有防止关节向侧方脱位的作用。4、考点:面部主要静脉的行程,并要搞清楚面部浅静脉和深静脉的分布下颌后静脉是面部深静脉的主要血管,它由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汇合形成。5、考点:三叉神经第二、三支(上颌神经与下颌神经)分支与走形。翼内肌神经与翼外肌神经均为下颌神经分支,走形于颞下窝。而上牙槽前神经和上牙槽中神经均自上颌骨眶下管内发出。6、考点:上颌骨的支柱与支架结构,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将咀嚼压力传导致颅底。而腭骨与上颌骨腭突不参与支柱的构成。7、考点:上颌骨及相邻骨骼的关系。上颌骨额突与颧突、犁骨不发生关系,并与额骨、泪骨,鼻骨相邻。8、考点:颞下颌关节盘的解剖。关节盘的中间带最薄,厚约1mm,也是关节盘的负重区,因此,它是穿孔的好发部位。9、考点:面神经及其分支的走形与支配。颞支主要分布于额肌;颧支主要分布于眼轮匝肌;下颌缘支主要分布于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颈支支配颈阔肌;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上颊支,位于导管下方的称为下颊支,分布于颧肌、笑肌、提上唇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