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殊途同归1、服务对象:国家上层建筑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西汉】司马迁《史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述往事,思来者”、【清】章学诚“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今:国家进行民主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的文献资料以“资治”,以“治学”,改革开放后,我国确定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研究汇编档案史料,编史修志,更为迫切。2、编纂的原则:注重编纂文献的真实性古:注重考证所用文献的出处,区分史籍、史料,善择慎取【唐】刘知几《史通》主张实录直书,重视辨伪考证【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比次之书欲其愚”今:强调编纂所用材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第二次整理的重要内容:辨别档案真伪档案文献的伪误、内容考订,仍是今天的编纂工作的重要部分。新时期的各种版本的文献编纂学教材,都把这一原则列为重要的原则,各类的档案文献编纂作品的序言,都会强调自己所编纂的作品的真实性。在编纂作品的末尾,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会更加有说服力。3、编纂的参与人员:只集中于部分机构的部门具有较高相关专业素养的人员古:人:史官制度,机构:兰台、架阁库今:人:从事档案事业或者相关专业人员机构: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室不同一、编纂的质与量有所提高。量的积累:古代:断代史,主要集中于中央集权统治下的社会,即使是地方志也带有明显的官僚主义特征,馆藏档案有限,限制编纂文献的数量增长。当代:连续性,注重历史的整体性,地方特色的编纂文献涌现,数量急剧增长纵向:从殷商至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等的重大历史课题都有相关横向:除综合性的编纂题目外,编纂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技术、自然等各个方面。质的飞越:2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的加工程度较深,除了注重选题的意义外、选材价值外,还借鉴了古籍整理,史料考据的经验,在文本选择、文字较对、正文标点、内容注释等方面做了大量复杂的深层次的加工工作。除了传统的一次档案文献外,二次、三次、档案文献的编纂比例不断提高。二、选题范围逐渐扩大:面向少数人群的编史修志,转变为全方位的多元开拓。古代主要是依据馆藏档案资料定题,形成一套以为史学研究服务为主,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法,编纂的专业性较强,社会的受益群体少,接触面窄。以馆藏档案资料为主,根据公众需求的多样化,选题日趋多元化,拓展选题范围,扩大社会受众面。不用仅仅盯在自家的档案库内,转变为酌情吸纳图书馆、博物馆、文物部门的相关资料。按照社会和公众需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结合重大的纪念活动,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和本地人文特色,专题档案涌现。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新疆、西藏等专项档案故宫博物院,恭王府、北京大学、国家地震局等地方及行业档案编纂成果。三、编纂过程的信息化首先,在编纂载体形式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纸质媒介,以缩微胶卷,缩微胶片、计算机磁带、光盘等为代表的新型载体逐步得到推广运用,其中照片档案、录音档案、录像档案日益增多。其次,在编纂加工程序和方法上,改变古代传统依靠手工转录加工抄写的方式,档案工作人员借助计算机高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和先进的存储、检索、传输技术,从选题到收集材料,编辑加工,审校,出版等全过程,形成一条龙的管理。最后,在编纂成果的形式和传播方式上:从单一史料编纂文字版书籍向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化、系统化、市场化、实用化转变。多元化:档案部门除了采用传统的抄写、排印、影印等手段编纂公布档案资料外,开始运用广播、电视、录音等视听形式,电子出版物、光盘、多媒体数据库、网络出版等新型传播形式出现。多层次:除了文字,还有照片,声像等,其突出表现是近年来影视文献纪录片的大量涌现,例如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古代的档案文献编纂即使是皇帝的起居录,也只不过是存在于文字中。立体化,:古代多为史料编纂,当代还有编述、论著等,如年谱、大事记、、原件影印、专题影视片,这些成果还采用报刊连载、学术讲座、期刊专辑等出版方式。市场化:古代档案编纂成果,束之高阁,现在更加注重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注重编纂成果的经济效益,通过文化市场推向社会,主要是利用新闻发布,系列报道,媒体专访等传播方式。实用化: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用需求,更加关注编纂成果的利用价值,时时刻刻把握“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四、编纂参与力量的社会化:“埋头拉车”到“抬头看路”第一、人员参与:古代编纂力量比较单一,只局限于皇宫贵族,平民百姓较少接触到档案编3纂。当代档案编纂工作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当代的编纂工作是社会性工作,参与档案编纂的部门也不局限于档案部门,可以是军事、科技、文化、经济等部门。在参与编纂的人员结构上,除了档案工作者、史学工作者外,还有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馆内、馆外专家合作,优势互补。第二、主体机构:五位一体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两个体系”的公共档案馆: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虚拟档案馆涌现,不近局限于实体档案馆。由封闭、单门独户搞编纂逐渐向开放、联合的方向发展。由过去那种自成体系,按部就班搞编纂的方式转变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寻求多方合作,从本馆走向社会,从国内走向国际化。例如,琉球专题的编纂成果。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合作,系统出版整理了清代中琉关系的档案。五、编纂工作的关注点一方面,一改以前只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传统,除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外,注意关注时事,使得编纂成果更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历史,更贴近生活。另一方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坚持文化建设与文化引导的文化观念,档案信息资源公布和开发的资源观念、市场经济建设的市场观念,表现出灵活多样的发展态势。总的来说,万物都是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古今档案文献编纂也如此,“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比较古今档案编纂的异同后,相同之处是我们吸取古代档案的精华之处的地方,不同之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改进古代档案编纂的不足,进行自我完善,自我调整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将有助于档案实现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