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1.上官体初唐中期诗坛代表人物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这种诗体着意刻绘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工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它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它总结了六朝来的对仗技巧,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这对于推动律诗的成熟有积极作用。可以说是从永明体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2.沈宋(沈佺期、宋之问)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3.初唐四杰(参考一)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与上官仪同时,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是当时文坛具有革新精神的诗歌群体,人称“初唐四杰”。这个称号的顺序是由宋之问在《祭杜学士审言》中提出的。(参考二)初唐四杰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与上官仪同时,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是当时文坛具有革新精神的诗歌群体,人称“初唐四杰”。这个称号由宋之问在“祭杜学士审言文”中提出的。他们四人“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浪漫,而遭遇尤其悲惨”(闻一多语),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这不甘人下的雄杰之气。四人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审美追求一致,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以来浮艳的诗风,有刚健壮大的追求,初步突破了宫体诗的体制,为唐诗打开了新局面。积极开拓了诗歌思想题材领域。在诗歌形式上为唐诗体裁建设做出了贡献。4.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有一个重要的文学诗歌流派,这一诗歌流派以描写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边塞风光为内容,书写了保家卫国的爱国思想,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的人生追求,洋溢着积极浪漫的盛唐精神,其意境往往雄浑开阔,其情调则激越被撞,而在诗体的运用上,虽然各体皆用,但以七言歌行和七绝为主。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两人并称“高岑”,这一诗派也称为“高岑诗派”。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以他们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王缙,祖咏,常建等,他们创作受陶谢影响,偏重山水风景、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风格偏向恬静、清淡,诗体运用上以五言为主,多用五古、五律、五绝几种形式。他们的创作是继陶谢之后对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一次新发展。他们创造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美境界,表现出盛唐诗歌之独特风貌。6.“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因素。沉郁顿挫主要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忧愤深广、在表达上的波澜曲折以及在语言上的精警凝练、抑扬顿挫的特点。沉郁顿挫指的是杜甫诗的风格特征。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如他的《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可谓是沉郁顿挫的典型。附:《文学史》上说: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之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7.韩孟诗派2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成员还包括贾岛、姚合、卢仝、李贺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方面,“用思艰险”,崇尚“苦吟”。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之说。在诗歌创作方面,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之风格。8.通俗诗派(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活跃于贞元、元和之际的诗人团体,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主张用诗歌去干预政事,并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他们发扬了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念,并从杜甫讽喻时政,反映现实的诗歌创作中得到直接启发,创作了大量直面人生、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诗。9.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小李杜”。10.花间词派(参考一)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它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500首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多用华丽的字词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绪。(参考二)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花间词派之作的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11.南唐词派:主要指南唐二主及冯延巳。时间上稍后于花间词派,二者并无承传关系。与花间词风相似之处:一是描写男女情事,抒写伤春、秋思及离情别绪;二是艺术风格上柔婉深约,蕴藉含蓄。与花间词风相异之处:眼界变大,感慨较深,描写与抒情多间以国事;词风也以深婉清丽为主;多忧患意识。对北宋前期小令词影响甚大。12.古文:唐代贞元、元和时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今文(骈文)相对,指的是追求散句当行,自由表达,继承先秦两汉散文写作传统的一种文体。韩愈是领袖,柳宗元是重要的支持者,取得成就很高。13.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是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14.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及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15.晏欧词派:基本上是沿袭五代之余绪,填词以小令为主。出现以晏欧为代表的北宋小令词派词人,这个词派属于婉约派,词人多是达官贵人,风格雍容华贵,他们主要接受了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但与唐五代小令相比,北宋小令词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气度要更加显得雍容华贵,节奏平缓舒徐,语言雅致文丽。简而言之,他们更富有北宋前期的“升平气象”,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队,自负盈亏晏欧词派。16.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西昆酬唱集》就是在这种风气下的产物。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主要题材有三类: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致命弱点: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范,缺乏自立精神。317.苏黄(苏轼、黄庭坚):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但黄庭坚的成就毕竟不能和苏轼相比。此外,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代著名书法家,推崇他们书法的人,也常以“苏黄”并称。18.江西诗派:一、黄庭坚在世时,已有不少诗人追随其后,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此诗派的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二、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影响深远,元代方回编选《瀛奎律髓》时,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19.易安体:一、词风细腻婉转又蕴藉深厚、清新自然。李清照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结合起来,“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创造出浅俗易懂、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世称“易安体”。二、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人称“易安体”。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并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词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提炼口语书面语,风韵天然。善于平常简练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其词既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于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和俊爽,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婉约词,这种别树一帜的词风,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20.格律诗派:一、律诗以姜夔为代表,其次还有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等等作家,他们的词很少正面表现时代主题,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转向欣赏湖光,吟异风月,纪游咏物,表现文人学士的高雅生活情趣,在艺术上特别重视音韵格律,这一词派又称“风雅派”,姜白石的成就最高。二、南宋姜夔的词风影响了南宋后期的众多词人,如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都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逐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形成了格律词派。简答论述唐诗1.陈子昂诗歌的革新主张(从理论和实践上扭转了齐梁诗风)陈子昂的主张为:(1)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作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2)提出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穿凿健康而瑰丽的文学。4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2.“诗中有画”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里,“诗中有画”四字,则精准地概括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最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并非王维所独具,但其在这方面高人一等,却是事实。这不仅在于王维的诗如同他的画一样,常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飘渺空灵的意境,更在于他成功地把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融汇入诗,使诗具有格外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取得了写意的水彩画和水墨画的效果。(1)经营结构之美,成功吸取了绘画的线条勾勒的激发,同时把“位置经营”之法融合进来,进行空间处理,使事物显出远近、高低、大小的空间关系,从而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线条的运用,善于融合绘画的技法入诗,但又不使诗歌局限于绘画仅能表现的视觉意象。具体说来,就是善于运用通感的手法,巧妙地把不同感觉交错沟通起来,创造出新奇意象,从而充分发挥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可以自由灵活地驰骋想象,突破时空限制,表现出多种复杂微妙的情势和气势的特长,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3)光色映衬之美,王维很善于把很多种色彩和谐配合,使之彼此对照,相互呼应。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巧妙的地表现色彩的动静和冷暖感,如:“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诗中的画,是形似和神似的统一。他既能描绘出山水风景的形貌特征,又能体现山水的精神气象;既描绘了客观的景物,又抒发了主观的情趣,富有神韵和气象。这正是王维超越前人之所在。3.高岑边塞诗的不同特色(参照一)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严羽指出“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诗评》)。悲壮基本概括了高岑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高适在悲壮中现深沉;岑参在悲壮之外绮丽峭拔;岑参诗歌景色奇丽,感情炽热,想象奇特,充满浪漫气息;高适的边塞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参照二)“高岑之诗悲壮”这一评价概括了两人诗风的相似之处,但若用“悲壮”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