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诗经》的来源与结集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诗、乐、舞三位一体《诗经》的分类:风、雅、颂十五国风次第歌周南召南邶鄘卫,继以王郑及齐魏。唐秦陈郐与曹豳,十五国风之次第。《诗经》的功用《诗》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诗》广泛运用于各诸侯国祭祀、朝聘、宴饮等场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的人际交往多称引《诗》句来评论抒情。所引用的《诗》句,往往断章取义。《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孔子很重视《诗》,曾以《诗》教授弟子,并对学《诗》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有多方面的阐述。汉儒使《诗》经学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的内容:祭祀诗和民族史诗劳动农事诗燕饮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祭祀诗和民族史诗祭祀诗:殷人祭祀诗周人祭祀诗鲁人祭祀诗民族史诗:商民族史诗(《商颂》中有三篇民族史诗:《玄鸟》、《长发》、《殷武》主要歌颂殷人的四位祖先:契、相土、成汤、武丁)周民族史诗《诗·大雅·生民》前三章叙写后稷的出生。包含三个的母题:感生神话、卵生神话、弃子神话。感生神话有莘氏之女“得薏苡而吞之”生禹;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生契;姜嫄履帝迹生后稷;华胥氏女于雷泽践大迹生太昊伏羲氏。劳动农事诗如《周南·芣苡》、《魏风·十亩之间》农事祭祀诗《豳风·七月》燕飨诗《小雅·鹿鸣》怨刺诗:国风中《陈风·株林》战争徭役诗《诗·秦风·无衣》《诗经》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二、建立了抒情为主的诗歌传统三、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不一定有意义上的关系。)《诗经》的形式特点1、句法结构《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2、章法特点:重章叠句3、语言特点:双声、叠韵、叠字《左传》的写作特点:1、《左传》本长于记事,尤擅于叙写战争。《城濮之战》的记叙,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深刻地表现了晋胜楚负的内在原因。2、对事件的叙写得条理清楚,井然有序,情节张弛有节,波澜起伏这一著名战役的前前后后,《左传》叙写得条理清楚,井然有序,情节张弛相同,波澜起伏。3、人物的语言能传达出口吻神态及性格特点。至于战争胜负原因及必然趋势的深刻示现,更是本文记事的重大特色,值得后人阅读时思索与体会。《春秋左氏传》史书的体例: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本末体春秋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记事年代基本与《春秋》重合全书内容:一、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活动及言论。包括聘问、会盟、征伐、搜狩、城筑、婚丧、篡弑、族灭、出亡等二、天道、鬼神、灾祥、卜筮、占梦之事。思想倾向:1、《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2、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3、爱国思想4、对统治者残暴行为的批评。(1)晋灵公不君。(2)陈灵公荒淫。《尚书》的体例《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春秋》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春秋》的文学特色:语言上极为精练(诠释之作,有《春秋左氏传》,它以叙事为主,与《春秋》相互说明;《公羊传》、《谷梁传》以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国语》全书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约前900-前425),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重在记言,主要记录各国臣僚的谏词和进策,以及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的对话,多是历史人物就历史事件所发表的议论和看法,具有极强的政论性。在记言的同时,《国语》也间以叙事,有时叙事的比重还相当大《国语》的议论:预设性(主要结构模式:先提出一件事情,然后记载对该事的议论,最后用事情发展的结局证明议论的正确。)《国语》的叙事:以事件作为基本的结构单元《国语》的缺陷:语言的个性化问题《战国策》西汉成帝时,刘向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并取名《战国策》。《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战国策》的思想倾向:1、崇智。崇尚计谋,贬低战功;重视外交,讲究游说2、重利3、尊时,即审时明势的处事方针。《战国策》的艺术特色高超的语言艺术,语言总体风格是辩丽横肆。具体又表现为1、敷张扬厉,气势充沛(善于铺陈、夸张,繁富的词语、排偶的句法,或极力鼓吹褒扬,或肆意诋诮贬抑)2、生动形象(a.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形象化描绘,主要是比喻如苏秦称齐兵之精锐:“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b.类比c.寓言: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曾子杀人、鹬蚌相争、土偶木梗)3、明畅通俗(语言风格丰富多彩、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如苏秦说秦不行及相赵归家,前后颓丧和得意的情状,以及庸俗的世态人情)《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20章《论语》的主要思想“仁”:有差别的爱。“礼”: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等级秩序。宝贵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教学方法和治学态度。孔门四科德行──顏淵、閔子騫。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论语》的文学特征:(一)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片言只语表现人物性格。通过简短故事叙写思想政见通过行为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态(二)语言简炼平实,用语深远,生动形象而富于哲理。(三)风格雍容和顺,迂徐含蓄。孟子的思想特点1:性善论。2、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在结构形式上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采取对问的形式;对问多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有了一些长篇构造;有些章节表面看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点的论文。散文特色:雄辩的力量、论辩的技巧、充畅的气势、形象性因素(1、比喻性形象2、寓言故事3、形象性描述)《庄子》今存33篇,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其后学所作。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是《庄子》的核心庄子的思想特点:1核心是追求具有超越性和超脱性的绝对精神自由。2不像其他诸子那样试图寻找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而是走向极端3“齐物”和“无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艺术特点:意出尘外的构思。(虚构色彩鲜明、逍遥游、庄周梦蝶)恢诡谲怪的形象。汪洋恣肆的文风《庄子》中的寓言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荀子》散文的特点(一)在篇章结构上,大都围绕一个明确的论题组织起来(二)在论证方式上有新特色:特别注意概念的辨析,往往在大的类概念下,还要分出许多小的类概念,并用概念的区分来表达观点(三)在语言运用上呈现出追求文采化、繁富化特色韩非的思想特点一、君主专制集权的主张。(历史背景:君位被篡夺:田常篡齐、三家分晋、子哙让国。君主被劫杀:楚国王子围绞杀楚王、齐国崔杼弑君,李兑杀赵主父,卓怆杀齐湣王等。因此必须防止群臣掌握过大的权力。“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二、法术势三者结合(理论基础:“性恶论”的主张;执法的关键在于赏罚的分明;术的主要用处在于察奸)三、变化发展的历史1《韩非子》的以“功用”为目的2《韩非子》的说理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楚辞”的含义历来文献言“楚辞”,其义大略有三:1、指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的一种新诗体。2、指屈宋等作家的骚体作品。3、指诗歌总集《楚辞》楚辞的特点:1“兮”字的运用。除《天问》、《卜居》、《远游》外,楚辞作品均用“兮”字。2特殊的句式。不计语气词“兮”,楚辞的典型句式有六字句与五字句两种,节奏分别为“三三”和“三二”。前者主要见于《离骚》、《九章》,后者主要见于《九歌》。3鲜明的地域特色。4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一、灿烂辉煌的楚文化与瑰丽多姿的楚艺术是楚辞生长的根本源由二、楚国民歌和地方音乐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三、楚国民间巫风的影响四、战国晚期楚国的国内国际形势,是屈原作品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楚辞的形式特征:语气词“兮”的运用:普遍带有规律性,成为语言形式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种情况:《九歌》模式:“兮”在句中,如“若有人兮山之阿”。《橘颂》模式:上下两句均为四字句,“兮”字用在下句之末,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大招》改为“只”,《招魂》改为“些”)《离骚》模式:上下两句字数增多,“兮”字用在上句之末,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的思想1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2“美政”:圣君贤相的政治理想。3民本思想《离骚》的结构第一大段(至“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诗人在现实中的斗争和失败。第二大段(自“女嬃之婵媛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主要写了“叩阍”和“求女”两个情节,是两大主题在诗人想象中的变奏,突出诗人想象中的追求和幻灭。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占卜”和“降神”两个情节,又是两个主题的交替出现,最后设想去国而终不忍去,以“乱辞”归结全诗。《离骚》的思想意义1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A、君主昏庸。听谗、B、小人昌獗。C、众芳变质。)2对自己的赞美,同时对一种人格的赞美。(A、天生美好的品质,B、后天好修的习惯,C、坚贞的性格,不因为与世俗而随波逐流,坚持自己高洁的理想与行为。不因为各种艰难、放逐、罹害,危身而放弃自己的追求。理想比生命更为可贵。)3爱国、忠君。艺术成就1、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2、人物形象的塑造。3、比兴手法作出了重大的开拓。4、对诗歌形式和语言的革新。(a双声:正则、驰骋、纯粹、追逐b叠韵:顑颔、灵均、贪婪、郁邑c重言:謇謇、冉冉、浪浪、忽忽、曼曼d楚地方言:些、只、羌、谇)一、《九歌》与巫祭文化1、《九歌》的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大司命、少司命、东君、国殇、礼魂)2、《九歌》的性质:《九歌》是古乐曲名。屈原的《九歌》是袭用这一古乐曲名而根据楚地民间神话,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经加工、润色、提高而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其中《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是对天神的热烈礼赞。《湘君》、《湘夫人》、《山鬼》、《河伯》是神与神,人与神的恋歌,而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世间普通男女间的爱情生活。《国殇》是悼念为国牺牲将士的颂歌。《礼魂》是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进行永久祭祀愿望的送神曲。二、缠绵哀婉的风格——《九歌》的艺术特色: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如《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语言单纯自然、优美含蓄而情味悠长。如《少司命》中“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4、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九章》由九篇作品组成:《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