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四把金钥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此诗作于作者晚年漂泊西南时期第一把“金钥匙”——标题•吴齐贤在《论杜》说:“唐人作诗,题目不轻下一字”•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作者拟题往往绞尽脑汁。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只要细加分析,可以读出以下内容•如《山寺夜起》,诗题中的“山寺”“夜”字点明作诗的()(),扣住“山寺”和“夜”就可以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夜宿山寺所见所闻所感。地点时间又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从诗题可以知道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怨又如15年的江苏卷的诗歌《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从诗题可以知道些什么?•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出塞》从标题可以推断为(),边塞诗表现手法多为()。•又如杨巨源的《城东早春》一看便可以断定为(),写景诗,其基本表现手法必定是()边塞诗写景叙述抒情相结合写景诗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作品的情感基调(4)诗歌的主要内容(5)诗歌的题材还有些古诗往往如同打谜语,诗句是“谜面”,标题是“谜底”,尤其是咏物诗和酬答诗等,阅读诗句不明其意的时候,一对照标题可能就豁然开朗。例如读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诗句表面看,是写一个新娘子在初次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首“闺意”诗。•但是联系诗的标题——《近试上张水部》所传达的信息,就可得知这是一首请求他人帮助的“讨教”诗,是诗人在进士考试前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而向水部张籍探问请教,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即时应用】•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1.《春日秦国怀古》(周朴)•2.《春日登楼怀归》(寇准)•3.《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1.通过踏访秦国故地,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春日登楼怀归》2、看到春日之景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寒食寄京师诸弟》3、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第二把“金钥匙”——意象•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象”即物象,“意”即情感。古人写诗喜欢习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分析意境,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举例说明•《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营造出凄凉萧瑟的意境《山居秋暝》“空山新雨晚秋明月松林清泉石浣纱女莲塘渔舟”营造出清新淡雅恬静自然的意境《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营造出雄浑壮丽的意境大家熟知的意象还有哪些?知识拓展和积累温馨提示在分析意象时要注意意象修饰词,如“枯藤老树昏鸦”里的“枯、老、昏”把握分析这些修饰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分析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如赏读柳永的词《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这首词中写环境的意象有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可以想见,气氛是冷清、凄凉的,而这种氛围又透出了主人公心中的愁情。词中还写了凭阑和学念“粉郎”言语的鹦鹉等意象,这正见得主人公独居的百无聊赖,心境极其凄凉。这样,以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我们就可进入全词所创造的意境,进而体会出词作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即时应用】•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请找出这首词主要运用的意象,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画角、牧马、西风、丹枫树、铁马金戈、青冢、夕照、秋雨。通过描写塞北边地风物,引发对沧桑兴亡的深重悲悯【课堂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第三把“金钥匙”——关键词•关键词是指古诗中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色彩的词语,它们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往往也是全诗之“眼”。像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好”字,《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字等,都是这样的关键词。抠出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诗歌的点睛之笔,就把握住了诗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这首诗中有很多能传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如颔联中的“悲”字,颈联中的“孤”“寒”“湿”“暗”四字,尾联中的“恨”“惜”等字,这些字眼凄冷、暗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韩绅久别重逢、乍见之后反疑为梦境悲凉、惨淡的心情,从中可以揣摩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即时应用】•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阅读这首诗,根据诗中画线的关键词,回答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描写了漂泊生涯路远孤独、同伴难寻的寂寞凄苦;表达了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同伴的忠贞之情。第四把“金钥匙”——注释•这是针对解答高考古诗鉴赏题而言的。在命制高考题时,命题者总是为考生着想,认为考生解读有困难时,往往会给出一二条注释,帮考生开一扇理解诗句、解答题目的“窗户”。我们一定要领这个情,借助它撩开诗歌神秘的面纱。注释往往暗含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的内容有:(1)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感情(2)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写作风格(3)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4)注解典故(5)前人对该诗的评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解答这两道题目,都须关注注释,尤其是前两条注释。小孤山为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正是作者自我的化身,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仍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小孤山的“孤”与诗人末世孤臣的“孤”,不仅字面相应,而且蕴意相同,这一字眼运用得自然而又巧妙。这种理解,与注释提供的参考信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聪明的考生会关注注释,借助注释看明白诗句,确定答题的方向,准确规范地解答题目。•解析•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时途经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的小孤山所作,借景抒情,寄托胸臆。前四句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及其遮挡狂澜的作用。后四句借以抒怀,抒自己虽处在末世,身为孤臣,也要英勇杀敌,争取取得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即时应用】•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题目。【双调】清江引钱霖①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酴醿②院,蛛丝挂柳棉,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注】①钱霖:元代散曲作家。不为世用,弃俗为道士,本曲是其弃俗入道时所作。②酴醿(túmí):一种观赏植物,初夏开花,花色洁白。请根据注释,回答此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借酴醿暗示自己高洁的个性,透露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省亲要经过此地。课堂演练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了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时揣四把金钥匙:1.读标题明重要信息课堂总结2.读意象明思想内容4.读注解明疑点难点3.读关键词明作者情感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