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能源审计方法》大纲1.节能机遇难得,目标明确,任务艰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十一五”期末(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2005年)降低20%左右。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由2005年1.22tce,到2010年下降到0.98tce。(1)第一次在国家规划中提出最重要的节能约束性指标。(2)落实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经济的科学发展观。节能就是发展。(3)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人口、资源、环境、三个基本国策)。2.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1)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70%左右,是节能的重点。(2)2004年千家企业用能总量为6.7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占工业能源消费量47%。(3)目标:提高能源利用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问行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实现节能1亿tce目标。3.千家企业节能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逐级考核,加强监督,强化节能目标管理。(2)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定期报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耗、用能效率、节能措施及其效益)(3)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并由各级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审核。将千家企业列入本地区节能监测重点,将单位产品能耗下降指标换成节能量,落实到企业,加强考核。积极推行节能自愿协议。(4)加大投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5)建立节能激励机制(6)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4.企业能源审计活动企业自己或审计单位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相关的国家标准《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对企业(包括其它用能单位)使用能源的物理过程及财务过程进行统计、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并制定予以实2施的节能规划方案。5.企业能源审计方法审计是一种科学管理手段与方法,为节能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与模式。(1)能源审计是一种专业性审计活动,具有监管、公证与服务的职能。(2)政府通过能源中计对用能大户(企业)实行监管,合理使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经济。(3)企业实行科学用能管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6.企业能源审计类型(1)政府监管能源审计国家发改委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对重点用能企业(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所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活动。(2)企业自主能源审计企业自愿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相应的国家能源管理标准所开展的企业能源审计活动。国家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发布需进行能源审计的企业名单,规定审计内容与期限;同时也可对企业的用能工艺及重点用能设备进行专项能源审计。国家鼓励企业实行自主能源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制订节能规划方案,促进企业合理、节约、安全使用能源。7.政府宏观能源管理(1)重点是制订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调控与监管:机制创新、示范推动、信息服务、宣传教育、完善市场机制下的节能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2)建立节能激励制度(价格、税收、融资);(3)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方法;对高能耗、重污染产品实行淘汰与重税制度。(4)制订能效标准、开展能源审计与节能监察。8.企业能源审计内容(1)企业用能量(物理)平衡●能源统计(台帐与报表),●编制企业能量平衡表,●绘制企业能源网络图;(2)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能源计量、监测及用能统计;3(3)提出企业节能方案,并计算节能量;(4)进行节能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5)评估节能项目的环境效益。14.编写企业能源审计报告(1)企业概况(主要产品与生产工艺),企业在本行业中所处地位。(2)企业用能分析:企业能源消费结构,企业用能流程(企业能源网络图),企业能量平衡(企业能量平衡表)。(3)企业能源计量与统计系统,统计报表与台帐。(4)能源成本与各项能耗指标计算。(5)节能技改项目工艺特点,节能潜力,技术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价。(6)审计期节能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计算。(7)审计结论与建议。(8)附件。15.编写企业能源审计报告摘要(1)企业概况,用能分析、能源统计、计量系统与能源消费结构。(2)节能技改项目节能潜力分析,技术经济评价与环境效益。(3)审计期企业节能量、经济与环境效益。(填写企业能源审计结果简表与企业节能技改规划项目表)(4)节能技改项目实施计划。(5)存在问题。(6)审计结论与建议。16.能源审计报告目录项目建议要点:项目名称、规划,技术特征与工艺条件,能源消费结构,废弃物排放量,节能与环保效益评估,财务分杜会效益,资金筹措,实施计划表,存在问题。1.企业概况(1)企业自然环境,产品、产量、质量,市场分析、销售额、利税、效益。(2)行业概况与发展前景,企业在同行业的地位。(3)企业主要生产工艺,节能技改项目的工艺特点。2.企业能源审计4(1)企业能源消费,包括:近年来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节能技改后企业能源消费情况预测,企业能源成本(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耗能工质的价格构成与成本计算),环保单位征收的排污费用。(2)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包括:能源管理机构,企业能源计量系统简图,企业能源管理标准与条例清单,企业能源管理评价与改进意见(包括企业能量平衡测试:热平衡、电平衡和水平衡测试结果)。(3)企业能源统计,包括:企业用能系统图,企业能源网络图,企业能量平衡表,企业能流图,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4)企业用能分析①企业物料平衡企业用能总量随产品产量变化的数据表及曲线图,企业用电总量随产品产量变化的数据表及曲线图,重点耗能车间、大型设备用能总量随产品产量变化的数据表及曲线图。②重点耗能设备一览表③企业产品耗能分析,包括:单位产品能耗(煤、油、天然气、煤气、焦炭等)随时间变化曲线,单位产品电耗随时间变化曲线。④能源价格与变化趋势,包括:煤炭、油品、天燃气、焦炭等价格,电价,耗能工质(水、压缩空气……)价格。⑤节能潜力分析,包括:国内外同类产品能源、电力、物料单耗水平,技术改造前后产品能耗水平,典型电力负荷曲线(取典型工作日24小时记录),电力系统损失,管道保温,节能改造的企业收益与社会效益。3.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一般节能技改方案实施与技术经济评价,包括:蒸汽管道保温,节电措施,重点耗能设备改造,余热回收,热电联产,无泄漏车间,节油措施,强化企业节能管理近年来企业节能技改项目清单17.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与单位产品能耗计算5其中:E-企业能源消费总量(kgce)Q-企业用电总量(kWh)P-总产量Pi-第i类产品产量ei-第i类单位产品能耗(kgce/单位产品)qi-第i类单位产品电耗(kWh/单位产品)18.节能量计算其中:△E——节能量(tce)ER——基准能源消费量(tce)E——实际能源消费量(tce)△Q——节电量(kWh)QR——基准用电量(kWh)Q——实际用电量(kWh)19.节能率(γ)计算其中:△E——节能量EB——基准能源消费量,E——实际能源消费量.6或者:其中:eB——基准年单位产品能耗(kgce/单位产品)e——目标年单位产品能耗(kgce/单位产品)节电率计算相同20.能效指数(EEI)计算能效指数:企业实际用能量与基年用能量比值式中:EEI-能效指数n-企业统计的产品种类总数ei-第i类产品目标年的单位产品能耗(kgce/单位产品)ei,B-第i类产品基年的单位产品能耗(kgce/单位产品)Pi-第i类产品目标年的产量21.企业用能的CO2排放量计算其中:WCO2-CO2排放量(tCO2)7Ei-i类能源消费总量(tce)Eei-i类能源折标系数(tce/t)EFi-i类能源的CO2排放系数(tco/tce)i-用能种类(i=1,2…n)22.企业用电的CO2排放量其中:Q-用电总量(kWh)Ece-供电煤耗(kgce/kWh)EF-标准煤的CO2排放系数(tCO2/tce)23.水泥生产中CO2排放量其中:P-水泥产量(t)EF-水泥熟料生产CO2排放系数(tCO2/t熟料)注:其中:WCO2-以CO2计CO2排放量,Wc-以C计CO2排放量。24.减排CO2系数(EF)计算825.大气污染物排放9(1)中国化石燃料燃烧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kg/tce)2000年数据:SO216.5NO215.6烟尘9.6(2)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2000年数据:SO28.05NO26.90烟尘3.35来源:王庆一编著,2005年能源数据(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27单位GDP、工业增加值能耗表号:P306表10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文号:国统字[2006]13号有效期至:2006年7月综合机关名称28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和上报要求:2.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1)单位GDP11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当量值)取自能源平衡表;GDP(2000年可比价)取自地区相关核算表。(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年可比价):利用以2000年为基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当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行紧缩后,得到2000年可比价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如下:例1计算2004年可比价工业增加值2000年为基期的2004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则:K4/0=K1/0•K2/1•K3/2•K4/3K1/0、K2/1•K3/2、K4/3分别表示2001、2002、2003.2004年同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例2计算2006年1-6月可比价工业增加值12K6.6/0.6表示2000年1——6月为基期的2006年1——6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则:K6.6/0.6=K1.6/0.6•K2.6/1.6•K3.6/2.6•K4.6/3.6•K5.6/4.6•K6.6/5.6K1.6/0.6、K2.6/1.6、K3.6/2.6、K4.6/3.6、K5.6/4.6、K6.6/5.6分别表示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的1——6月的同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