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典文言作品的朗诵与吟诵江苏师范大学李昌集一、导论1.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1)声音语言是语言的本原形态,文字语言是对声音语言的记录符号。(2)声音语言以音步、音节的组合表达语意。△音步:声音语言的最小语意单元△音节:由音步组成的较大语意单元△音句:由音节组成的一个完整语义单元(3)声音语言表情达意的要素△语词△语序△语气语速、节奏、轻重2.雅言(文言)的诵读(1)文言通语在中国文化建树、传播中的意义(2)雅言(文言)通语的历史性和当下性(3)文言的通读与俗读二、古典文言作品朗诵1.中国的汉语朗诵传统△什么是“诵”《周礼·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说文解字》:“诵,讽也。”“讽,诵也。”《周礼》郑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诵”:中国文化人的普遍技能汉·司马迁《史記·儒林傳》:倪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宋·陆游《浮生》:浮生過六十,百念已颓然。独有躭书癖,犹同总角年。横陈糲饭侧,朗誦短檠前。不用嘲痴绝,儿曹尚可传。明·袁于令《隋史遺文》:只見燈下坐著一個美少年,面如傅粉,唇若塗硃,橫寶劍于文幾,琅琅念誦,却不是孔孟儒書,乃是孫吳兵法,念罷拔劍起舞,有旁若無人之狀,一片英雄氣。2清·沈壽榕《曝書三首示熲煌》(其一):偶闲明夜灯,藉之驱睡魔。笑把昌黎诗,朗誦还低哦。2.传统诵读的功能(1)知识记忆、文学感受、自我陶冶(2)传统诵读的负面影响△单纯的语言记忆△“声情”与“词情”的疏离《礼记》: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宋·朱熹《儀禮經傳通解》注:“言今之師自不曉經之義,但吟誦其所視簡之文多。”清•秦蕙田《五禮通考》注:“務其所誦多。……使學者誦之,而為之説不用其誠。”清·王夫之《尚书引义》:如今之吟誦,不復有長短疾徐之節,乃不知長短疾徐者,闔闢之樞機,損益之定數。《記》所謂一動一靜,天地之間者也。二、古典文言作品的朗诵要领(一)字声1.字声饱满(1)“反切”意识(2)声调饱满2.搭声与“拖声”(1)二字音步的诵读,首重次轻,呈“强弱—强弱”的基本“旋律”行进;(2)介词、虚词多轻读;(3)同声调二字相搭,前字反切与声调适当弱化,后字饱满;(4)“拖音”的阴声延长与微妙的摇曳。(二)音步、音节与句逗、句住1.音步诵读中最小的、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语音单元,通常以词为单位;音步与音步的间隔为诵读中最短的语音间隔;2.音节由音步组成的语音意义单元,以词组为单位,音节间隔略长于音步间隔:白日‖依山∣尽(黑体字相对重读,下同)步步步一步节二步节远上∣寒山‖石径∣斜3步步步步二步节二步节苏子∣与客‖游于∣赤壁|之下步步步步步二步节三步节3.句逗完整句中的分句结尾,诵读中长于音节间隔的语音间隔;4.句住完整句的结尾,诵读中最长的语音间隔。(三)朗诵的整体设计1.作品的正确解读(1)作品之本意与读者之会意(2)历史的语境与情境2.“走声”:发声的高低、轻重与语速、节奏的变化(1)高低与轻重(2)语速之徐疾(3)节奏之快慢(4)抑扬顿挫:强弱/强弱/强弱的“二拍”基本行进“旋律”3.关键与高潮(1)句中关键字眼的强调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2)关键句、“主题句”的强调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3)小高潮:围绕关键句的句组群;(4)总高潮:围绕主题句的句组群。3.语气与格调(1)叙述、抒情、议论、言理的不同语调;(2)旁言、代言与自诉的不同语气;(3)一篇作品朗诵的基本语气与格调;(4)一篇作品朗诵中的局部语气与格调;(5)语气与格调在朗诵中的变化和转换。4情调与意境(1)总体情调与意境;(2)局部情调与意境;(3)情调意境的跌宕与转换。5.实例(1)议论文△议论文的不同格调:《马说》、《爱莲说》4△夹叙夹议:《岳阳楼记》、《前赤壁赋》(2)诗歌△激昂慷慨:王昌龄《七绝》(秦时明月)、李白《行路难》△深情委婉: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愉悦恬淡:杜甫《春夜喜雨》、杨万里《七绝》(泉眼无声)三、古典文言的“吟”、“吟诵”与“吟唱”1.古代的吟、吟诵、吟唱(1)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吟、吟诵、吟唱△漢·王逸《楚辭·渔父章句》:屈原旣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顔色憔悴。△宋·柳永【玉蝴蝶】:西风吹帽,東篱携酒,共結欢游。浅酌低吟,坐中俱是饮家流。△唐·李白《游泰山六首》(其四):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宋·《王直方詩話》:郭功父過杭州,出詩一軸示東坡,先自吟誦,聲振左右。旣罷,謂坡曰:“祥正此詩幾分?”坡曰:“十分詩也。”祥正問之,坡曰:“七分來是讀,三分來是詩,豈不是十分也。”△北朝·周武帝《無上秘要》卷二十一:四眞降南嶽夫人静室,……於是言宴粗悉,四眞吟唱。△宋·范成大《无题》詩序:牆外賣藥者,九年無一日不過,吟唱之聲甚。適雪中呼,問之,家有十口,一日不出即飢寒矣。△清·徐元文《亦園秋興四首次益都馮公韻》(其二)興至不辭淸濁酒,情深時發短長歌。台庭吟唱多佳句,欲和其如白雪何?(2)老一辈学者的传统吟诵录音资料△诗词赵元任启功胡国瑞金启华程千帆等△散文唐文治朱东润朱福烓(3)对传统吟诵的几点基本认识△吟诵是中国古老的连绵不断的传统,是读书人必具的基本技能;△古代的吟、吟诵、吟唱没有严格界限,从来没有成为专门的独立表演艺术形态;△传统吟诵大分之有南、北两种方音体系,以地区性的“官话”语音为准则;△传统吟诵既有规则性也有灵活性,赋予吟诵者相当灵活的自由创造空间。2.传统吟诵的基本规则(1)《说文解字》:“吟,呻也,叹也。”5(2)音步、音节的整体感(词组的不可拆分性)与步节交接点的“呻”和“叹”;(3)以“诵”的走声结构为行腔旋律的基本框架。(4)实例:△吟诵与吟唱的比较△“促拍”与“慢声”(慢吟)的比较△传统吟诵之法与歌唱的比较例:《长江滚滚东逝水》3.传统吟诵的基本要领(1)字声△“反切”:声母、韵母与韵母的头、腹、尾△“顿挫”与“摇曳”△古音与今音(2)音步、音节的呻叹音步小呻音节哼,句逗句住吟叹伸。轻重短长随诗意,委婉激昂贵浑成。(3)定则与活法△传统吟诵调的习得把握△传统吟诵调的灵活运用△实例例一:古诗吟诵例二:梵语唱诵4.关于当代继承传统吟诵的思考1.原态继承2.守法渲染3.舍形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