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生物卡片附解说文字一、总论古生物学是专门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各种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如足印等)的科学。通过研究可以了解生物在悠久的地质年代中发展的历史,从而确定地层先后顺序和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推知地质史上水陆分布、气候变迁的情况和沉积矿床生成的规律。根据研究的对象,可分古植物学、古动物学等。随着近代科学发展的需要,又形成微体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孢粉学等分科。本站仅对这部分作一科普性介绍,应该说也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总论古生物学古植物学古动物学微体古生物孢粉学古生态学地层古生物人类学化石标准化石活化石孑遗生物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震旦纪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古植物化石孢粉叠层石硅藻化石石灰藻轮藻化石裸蕨芦木鳞木封印木楔叶目种子蕨纲大羽羊齿开通目本内铁树目科达树木硅化木古无脊椎动物有孔虫化石货币虫纺锤虫放射虫化石钝管海绵牙形刺层孔虫目珊瑚化石四射珊瑚六射珊瑚床板珊瑚日射珊瑚拖鞋珊瑚链状珊瑚古杯动物苔藓虫化石笛苔藓虫窗格苔藓虫膜状苔藓虫石燕长身贝扭月贝云南贝正形贝扬子贝无洞贝五房贝鴞头贝瓣鳃纲化石假髻贝丽蚌克氏蛤褶翅蛤脊翅螺神螺金脐螺盘螺似玉螺狭口螺竹节石阿门角石震旦角石菊石齿菊石腹菊石白羊石箭石三叶虫球接子目王冠虫蝙蝠石莱德利基虫蒿里山虫叶肢介介形类化石土菱介豆石介瘤石介阔翅类海蕾海林檎海百合化石海胆化石笔石正笔石目树形笔石目对笔石双笔石单笔石网格笔石古脊椎动物甲胄鱼类头甲鱼类盾皮鱼类胴甲鱼类沟鳞鱼中华鱼节颈鱼类瓣齿鱼类弓鲛古鳕类北票鲟硬齿鱼类中华弓鳍鱼狼鳍鱼中鲚鱼总鳍鱼类骨鳞鱼类角齿鱼迷齿类杯龙类两栖龟侧颈龟隐颈龟蛇颈龟中国龟无盾龟假鳄类恐龙蜥龙类鸟龙类蜥脚类马门溪龙梁龙雷龙盘足龙霸王龙禄丰龙鸭嘴龙类青岛龙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蛇颈龙类鱼龙翼指龙准噶尔翼龙恐龙蛋下孔类二齿兽水龙兽肯氏兽类卞氏兽始祖鸟洞熊洞狮剑齿虎巨河狸恐角类南美有蹄兽始祖象乳齿象剑齿象猛犸始祖马三趾马爪蹄兽雷兽巨貘两栖犀巨犀板齿犀披毛犀大角鹿皇冠鹿龙骨2人类学阔鼻猴狭鼻猿猴类人猿古猿森林古猿西瓦古猿拉玛古猿南方古猿傍人巨猿人类人科人类起源论猿人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爪哇猿人阿特拉猿人海德堡人辟尔唐人古人尼安德特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捷塔人新人克罗马努人河套人山顶洞人柳江人资阳人麒麟山人人种人种起源人种特征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棕色人种头盖骨头指数鼻指数面指数面角脑容量齿式发形发旋唇型骶部色素斑达尔文点内眥皱襞古植物学古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地质史上植物的种类、形态、构造及其在地层中和地理上的分布以及演化关系的科学。研究材料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古植物学的研究,对于解决地质勘探中的地层问题,有重要意义,对于现代植物的发生、发展和系统分类等也有密切的关系。古动物学古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地层中动物的种类、形态、构造、分布与演化关系的科学。古动物学的研究,对于解决地质勘探中的地层问题,有重要意义,对于现代动物的发生、发展和系统分类等也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的对象,可分为古无脊推动物学和古脊推动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古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个体细小,必须用显微镜观察的古生物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古植物中的轮藻、硅藻、石灰藻和抱子、花粉,古动物中的有孔虫、介形虫、苔藓虫、牙形刺、放射虫等门类化石。微体古生物学是近几十年来古生物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中可用以更精确地鉴定和对比地层。孢子花粉学即孢粉学。研究古今植物孢抱子和花粉的形态、分类、组合、演化及其在地史上和地理上的分布规律的科学。鉴定地层中孢粉的种类,并统计其数量,特称“孢粉分析”或“抱粉统计”,可用以鉴定、划分和对比地层年代。孢粉学广泛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中,如地层学、古植物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考古学、植物系统学和医学等。古生态学古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地质史上生物界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古生态学的研究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有密切的关系。综合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的资料,能指出地质史上沉积岩的形成条件以及岩相和成矿规律,因此古生态学与沉积岩石学也有相互关系。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各地质时代不同生物群区系的科学。同一地质时代的生物群有其共同性,但在海洋中,因陆桥或洋流的隔离;在陆地上,因海水的隔离或地理环境不同,生物群也有差异。如早古生代的海洋有北极区、大西洋区、太平洋区、印度太平洋区;晚古生代因古地中海的隔绝,在北方有安加拉大陆及亚洲东部华夏古陆,在南方有包括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及印度次大陆的冈达瓦纳大陆等。人类学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人体发育中的体质发展和增进,世界各人种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人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而且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分科有人体形态学、古人类学和人种学等。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及其规律以及人类起源的学说等。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胳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痕。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早在五、六世纪,我国古籍已有关于化石的记载。南朝齐梁时陶弘景对琥珀中的昆虫,宋沈括对螺蚌化石和杜绾对鱼化石的起源,已有了正确的认识。标准化石可用来确定地层时代的动植物化石。标准化石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延续的地质年代短,地理分布广‘,而且容易认识。标准化石可以是3“属”,如早寒武世的莱得利基虫,早奥陶世的叶笔石;也可以是“种”’如早二叠世的圆形南京。活化石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动物或植物,都可叫活化石。狭义的活化石与现代子遗生物的意义相近。现代子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如熊猫和水杉;但所有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如腕足类的舌形贝,寒武纪开始出现,至现代还广布于多处海域中,未见它即将绝灭的趋势,故它虽是著名的活化石,却不是子遗动物。孑遗生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育、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动植物。如仅产于我国的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仅见于美国的红杉,都是著名的子遗生物。地质年代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至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25亿年前,止于6500万年前,延续1.2亿年(参见生物进化地质年代表)。太古代地质年代中最古的一个代。约开始于46(或50)亿年前,结束于24亿年前。发现的化石仅有晚期出现的菌类和低等的蓝藻。由于经过多次的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所有岩石受到深度的变质,所以化石很难保存下来。在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山西等地都有太古代地层出露。元古代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约开始于24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到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与太古代相比,这一代的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经变质的沉积岩。我国元古代的地层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我国震旦纪已暂归入元古代的后期。震旦纪Z为中国地质年代的名称。暂定为元古代的晚期。“震旦”原是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因为这时期的地层是首先在中国原河北省燕山地区的元古代地层调查研究的,故称为震旦纪。震旦纪开始于19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从化石得知,藻类和一些低等海生无脊椎动物在震旦纪开始出现。古生代地质年代的第三个代。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至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泥盆纪以裸蕨植物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寒武纪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原是英国南威尔士的一座山脉名因地质学家研究了该处的地质而得名。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5亿年前。寒武纪的生物群中,以绿藻、红藻等海生藻类植物最为繁盛,无陆生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如叶虫、低等腕足类和单板类、腹足类等多种软体动物繁盛。奥陶纪O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奥陶”原是英威尔士的一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当时气候温暖。全世界几乎都被浅海海水淹没。生物种类极多,已发现并能保存为化石的有海生藻类和多种海生动物。其中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动物中的海豆芽,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类、腹足类、瓣鳃类等。棘皮动物海林擒(现已绝灭,云南、贵州、陕西等地有化石)。此外,还有海生节肢动物中的大型板足鲎和低等鱼类等。4志留纪S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志留”原是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05亿年前。志留纪浅海海水中仍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保存的化石主要有笔石、珊瑚、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类、海百合、三叶虫、鲎、海胆等。脊椎动物鱼类繁盛。志留纪晚期,由于地壳运动剧烈,海水退缩,陆地扩大,低等陆生植物开始繁生。泥盆纪D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四个纪。泥盆(Devonshire)为英国得文郡名,因地质学家研究了该地的地层而得名。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泥盆纪的无脊椎动物,除珊瑚、腕足类和原始菊石外,昆虫开始出现,其他各门动物也有发展。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甲胄鱼、总鳍鱼)大量出现。泥盆纪晚期,出现了原始两栖动物坚头类,原始陆生植物蔗类和棵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因研究英格兰地质时,发现一套富含煤炭的地层而得名。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约开始于3.5亿年前,结束于2.85亿年前,石炭纪时不仅海生的一类体小、结构简单、具有钙质壳体的原生动物纺锤虫类繁盛,而且珊瑚、腕足类、昆虫类也很多。两栖类发展,原始爬行类出现。木本陆生植物石松、芦木、种子蕨、真蕨、棵子植物科达树繁荣。二叠纪P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六个纪。“二叠”为德文Dyas的意译。地质学家研究德国地层时,发现石炭纪地层之上有两组明显地层,但大部分不含化石,而在苏联乌拉尔山脉西坡的彼尔姆地区同期的沉积中则含化石较多,可作标准地层。约开始于2.85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本纪无脊椎动物以皱纹珊瑚、类、腕足类、菊石为主,脊椎动物以两栖类繁盛。植物方面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继续繁盛。中生代地质年代的第四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按先后次序可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中生代的生物演化最为特殊,主要是爬行动物大为发展,不仅陆上出现大型爬行动物,有一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