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1.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其形成的地质年代总是下老上新2.板块学说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岩石圈(lithosphere,海洋下约70km厚,大陆下约120~150km厚)被各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带(洋中脊mid-oceanicridge、海沟oceanictrench、转换断层transformfault、活动褶皱带activefoldbelt)分割成刚性的薄板状块体(即板块,plate),岩石圈板块能够在塑性的软流圈(asthenosphere)上逐渐滑动、漂移。板块边界(即各种构造活动带)是地球表面构造运动最活跃、最集中的地带。3.海西构造运动人们将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即晚古生代)为主的地壳运动发展阶段称为海西构造阶段,海西构造阶段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海西构造运动,海西构造阶段升起的褶皱带称为海西褶皱带。4.异地埋藏:生物的生活地点与其死后埋藏地点不同,所形成的化石存在不同程度的破碎,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且具有一定的定向性。5.终极绝灭:一个物种的所有居群都消失了,未留下任何后代物种,谱系中断6.介形虫的性双形现象:由于性别的差异,造成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介形虫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的现象,一般而言,雄性个体:长、矮,雌性个体:短、高,后部膨大,具有卵囊。7.孢粉的极性为了统一描述孢粉的形态、大小,以及其构造的分布位置等,人们给予孢子和花粉以两极的性质,称为孢粉的极性,其包括极轴、近极点、远极点、近极面、远极面、赤道、赤道面、赤道轴八个基本要素:8.层型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线的原始(或后来厘定的)典型剖面。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界线。这个特定的间隔和界线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和地层界线的界线层型。9.补偿盆地沉积盆地具有基底下降速度=沉积速度的特点,水体深度基本不变,地层岩相基本保持稳定10.蛇绿岩套2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是判别古板块边界的一个重要标志。11.标准化石分布广、演化快、特征明显、延续时间短、具有较强的地质年代意义的化石,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12.热河动物群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育于我国北方地区以Ephemeropsis(类蜉蝣)-Eosestheria(东方叶肢介)-Lycoptera(狼鳍鱼)为代表的生物组合,称为热河动物群(EEL动物群)。13.牙形石的自然集群不同牙形石自然成对成行地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人们认为这些牙形石是同一动物的骨骼,他们的排列方式能体现其在动物体内的原始状态,因此,人们将这种牙形石的自然集合体称为自然集群。14.生物的集群绝灭生物在及其繁盛的背景下,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绝灭,如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这种绝灭方式属于集群绝灭。15.小壳动物化石群小壳动物化石出现于震旦纪末期(灯影组中的圆管螺),繁盛于寒武纪,个体微小(1~2mm),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统称为小壳化石(smallshellyfossils),包括软舌螺、腹足类、腕足类、单板类、海绵及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物种,出现于最古老的三叶虫之前。16.地层划分按照岩石所具有的任一特征、性质或属性,将地球的岩层按其原来的顺序、性质或属性系统地组织、划分为有关的单位。17.地层的单位层型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的原始(或后来厘定的)典型剖面。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这个特定的间隔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18.岩石地层单位“组”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的岩层;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组具有一定的空间展布范围,在该范围内其岩性、岩相应基本稳定。19.冈瓦纳大陆地质历史时期出现于地球南部的古大陆,其包括现在的南极大陆、澳洲大陆、非洲大陆、印度大陆、南美大陆等20.古特提斯洋地质历史时期,横亘于北方大陆与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大洋。3连线表示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地质年代归属北方地层冶里组二叠纪徐庄组三叠纪本溪组石炭纪石千峰组奥陶纪刘家沟组寒武纪南方地层黄龙组石炭系栖霞组泥盆纪五通组三叠纪殷坑组志留纪坟头组二叠系图形题1.标明图中所指的“虫筳”的轴切面上的各构造名称旋壁隔壁旋脊初房通道2.画出头足类的缝合线类型并标明其地史分布。4二、判断题(错误的划“×”,并简要说明理由;正确的划“√”):1.在未发生褶皱的情况下,地层总是下老上新。×,在逆断裂发育的情况下,可以造成地层上老下新2.地层不整合面是建立年代地层单位层型最理想的界面。×,不整合面代表了地质时间记录的缺失,不能作为年代地层单位层型的界面3.年代地层单位不具有穿时性,而岩石地层单位和生物地层单位通常都具有穿时性。√4.不是在地理(空间)上彼此有横向毗邻关系的那些相和相区,不能在垂向上叠覆。×,不能原生的在垂向上叠覆,但如果发生构造运动、地层剥蚀等情况,则可以在垂向上叠覆5.磨拉石建造是深海沉积环境的标志之一。×,复理石是深海沉积环境的标志之一6.依据新的地层年代表,石炭纪可以划分为下石炭统和上石炭统。×,依据新的地层年代表,石炭纪可以划分为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7.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在我国被称之为燕山构造阶段。×,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包括我国的燕山构造阶段和喜山构造阶段。8.板块学说与槽台学说最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强烈的构造运动。×,活动论与固定论是板块学说与槽台学说最根本区别9.环太平洋构造带是在印支运动之后开始发育形成的。√10.渤海湾盆地主要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开始消亡。×,新生代是渤海湾盆地主要发育期11.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绝灭属于“场景绝灭”。×,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绝灭属于“集群绝灭”。12.具有蜂巢层的“虫筳”出现于早石炭世。×,具有蜂巢层的“虫筳”出现于晚石炭世和二叠纪。13.四射珊瑚只有单体珊瑚,没有复体珊瑚。×,四射珊瑚既有单体珊瑚,又有复体珊瑚。14.腕足动物的壳体由左壳和右壳组成,两瓣壳大小相等,形态相似。×,腕足动物的壳体由背壳和腹壳组成,两瓣壳大小不等,形态不同。15.具有菊石式缝合线的菊石繁盛于泥盆纪。×,具有菊石式缝合线的菊石繁盛于中生代。16.正笔石类的胞管可分为正胞管、副胞管、茎胞管三种类型。×,正笔石类的胞管为正胞管一种类型。517.牙形石出现于寒武纪~三叠纪的陆相地层中。×,牙形石出现于寒武纪~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18.叠层石纹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是生物作用和无机沉积作用的共同产物。√19.双壳类是通过闭壳肌和开壳肌来控制壳子的开合。双壳类是通过闭壳肌和韧带来控制壳子的开合。20.双壳类、介形虫、腕足类的壳体上都具有的生长纹×,介形虫的壳体上不具有的生长纹问答题1.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铰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双壳类的胶合构造由铰齿和铰窝组成,其可分为栉齿型、异齿型、古异齿型、厚齿型、弱齿型、贫齿型等多种类型2.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腕足类双壳类壳形分背、腹壳,两壳大小不等,形态不同,但每瓣壳呈左右对称分左、右壳,两壳大小相等,形态相似,每瓣壳前后不对称铰合构造发育发育壳子开合机制开壳肌、闭壳肌闭壳肌、韧带壳饰放射脊、生长纹、中褶、中槽生长纹3.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4.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方面?地表成层岩石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的形成顺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地质时代确定(地层学)地层的形成环境条件和分布特征,恢复当时的海陆分布古地理轮廓(沉积古地理学)研究地层的沉积及岩浆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岩石圈构造发展历史的相互关系,推定其形成时的构造条件,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恢复岩石圈的构造发展史(历史大地构造学)5.简述前寒武纪的重大地质事件始太古代:形成初始地壳(硅镁质),生命开始形成古太古代~新太古代:硅铝质陆核形成发育阶段6古元古代~新元古代:2400~1900Ma:硅铁组合沉积(如我国五台群上部的磁铁石英岩),表明水介质由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过渡的质变。2000~1600Ma:形成原地台1700~1600Ma:出现了红色岩系和赤铁矿沉积,大气及水体中已出现游离氧1050~850Ma:地台区的最后形成850~600Ma:“似盖层”或盖层发育740~700Ma:全球气候湿冷,出现冰期沉积630Ma以后:出现裸露动物群,不仅表明水体、大气中氧的含量增长,也进一步扩大了氧化-还原的转化规模,为带壳动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末期:开始出现带壳生物6.中国寒武纪古地理轮廓表现为什么特征?中国寒武纪的古地理轮廓与震旦纪相似,稳定沉积类型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地台)、扬子板块(地台)和塔里木板块(地台)北缘,主要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活动型沉积分布于上述板块周围的海槽中,以复理石和类复理石沉积为主。华南地区:自西向东,海水变深,由扬子区稳定型的陆棚海沉积到江南区过渡型的非补偿边缘海和东南区活动型的岛弧沉积华南江南区:为过渡类型沉积,以炭质、硅质、钙质页岩,薄层灰岩为主,产浮游化石,底栖生物少,为基底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物沉积速率的非补偿的半深海还原环境,处于大陆斜坡位置,以浙江江山剖面为代表华南东南区:为活动类型沉积,以碎屑泥质沉积为主,复理石韵律发育,属浊流沉积,地层厚度变化大,为地形高差巨大、地形复杂的深海、浅海及古岛并存的活动构造环境华北板块区:为稳定沉积,早寒武世早期(梅树村期、筇竹寺期)全区无沉积,自苍浪铺早期开始从南侧秦岭海槽逐步向北海侵,为稳定的北高南低的陆表海7.简述中国志留纪的古地理轮廓奥陶纪晚期的地壳运动及冰川作用,导致中国北部先后发生大规模海退。自早志留世,冰川作用消退,海侵逐渐扩大,许多地区形成超覆,至志留纪中、晚期,广大地区再次出现显著海退华南地区:扬子地台北部早志留世早期出现滞留闭塞海盆,形成黑色笔石页岩相沉积,早志留世中期起,逐渐转为正常滨浅海环境;中志留世起扬子海盆逐渐被填满,自鄂西至黔北、川南一带出现向西南方向的海退;晚志留世的海侵仅波及滇东地区,至志留纪末期也出现海水淡化现象,反映了海湾的最后被填满的过程。至此,整个华南大部分地区除钦防残留海槽外,已全部转化为剥蚀山地和低缓准平原。华北、塔里木古陆:自奥陶纪晚期,长期遭受剥蚀,仅在边缘地带见稳定的浅海沉积8.简述中国古近纪、新近纪的地质概况该时期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以贺兰山-龙门山为界,分东西两大区域;海相地层仅局限于西藏南部、塔里木西南缘及台湾、雷州半岛。中国东部:与中生代相比,主体沉降带东移,西侧中生代的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滇中盆地抬升为高地(或高原);东侧出现了一系列以陆相沉积为主新生代盆地,如渤海湾盆地、江汉盆地、苏北盆地、南雄盆地、百色盆地等。7中国西部:出现多个被高地、山脉所环绕的沉积厚度巨大的内陆盆地,如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盆地呈东西向或北西向展布,以河湖相及山麓相沉积为主。9.简述新生代渤海湾盆地的构造单元组成渤海湾盆地为我国东部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具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坳陷包括:下辽河坳陷、冀中坳陷、黄骅坳陷、渤中坳陷、临清坳陷、济阳坳陷、昌潍坳陷;隆起包括:沧县隆起、郉衡隆起、埕宁隆起、内黄隆起10.简述印支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变迁。三叠纪为印支运动构造阶段,全球处于联合古陆增生、扩大、鼎盛至古陆逐渐分裂、漂移的过渡时期。二叠纪后期至三叠纪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三叠纪后期,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分裂,特提斯海向西延伸,形成近东西向、较狭窄的特提斯海西段;冈瓦纳大陆本身也开始分裂,印度板块、澳洲-南极州板块与南美-非洲板块分离,同时特提斯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发生强大的构造运动(即印支运动)11.简要说明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外形纵向构造横向构造轴部构造连接构造发育时代四射珊瑚单体或复体隔壁发育、分级有横板、鳞板、泡沫板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