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句子的衔接方法与技巧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主要题型有:①排列句序;②复位填空;③衔接句子。▲题型Ⅰ、如果以“①爱我中华,②知我中华,③兴我中华”三个句子组合成一条宣传标语,最为恰当的排列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B▲题型Ⅱ、下面中的文字在文中的恰当的位置是()①请你永远保持这种英勇无畏的矿工精神吧!②尽管这意味着艰难困苦,但工夫岂负苦心人?③你梦寐以求的黄金就是作者在书中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和他那渊博的学识。④你的尖镐利铲则代表着严谨、勤奋和钻研,而你的熔炉就是你那善于思索的大脑。他的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熔炼,才有可能化石成金。A、③④句之间;B、②③句之间;C、①②句之间;D、④句话之后。A▲题型Ⅲ、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①是强健的风姿②是飞扬的流苏③是蹦跳的脚步④是急促的鼓点⑤是闪射的瞳仁A.④②③⑤①B.③⑤④②①C.④①③②⑤D.③①④⑤②A▲题型Ⅲ、在下列语段空缺处填补还原语句,正确的一项是()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④一片冬日的阳光A.②③①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B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句子衔接的方法例1:填到横线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了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简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语言连贯的重要因素。从给定的语境上看,这道题的陈述对象(主语)是“小明”,要找到衔接恰当的语句,必须把握这一特点。A、D两项的陈述对象与题干显然不一致,题干中的“小明”,在此已转换成了“妈妈”;C项干扰性最大,因为在该项中,前半句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了一致,而后半句则变成了“妈妈”了。B项中的陈述对象仍是“小明”,承前省略,用“让妈妈给找到了”这一兼语,顺畅地连接了用“拽”、“送到”这两个用法上表示受事的词语组成的连动句,陈述对象始终一致。B例2、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A.但终于被他的父亲带走了。B.但终于让他的父亲带走了。C.但他的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D.但他的父亲终于带走了他。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要陈述对象要一致。(他)躲,(他)哭,所以横线上的主语应仍然是他,因此只能在A或B中选择。而A则更好地体现闰土是被强行带走的,体现我与闰土之间亲密无间的纯洁友谊以及分离的依依不舍。句子衔接解题技巧之一陈述对象一致例3、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B[简析]本题的引文由两句组成,前句一个“逊”字点出梅花没有雪花白;后句一个“输”字点出雪花没有梅花香。可见,这两句都是从梅花和雪花的不足入手的,都是揭示美好的事物的缺点的。A、C两项中的“短长”、“千秋”是从优劣两个方面分析的,D项的“各有所爱”是从优点方面分析的,它们都不能照应原文中的“逊”和“输”,转换了话题,内容不够统一。只有B项的“各有缺憾”照应了上文,保持了内容的统一。本例正确选项为B。衔接项在末尾,为总结性语句,关键在于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从语意理解上,要抓住陈述的主要内容“梅”“逊雪”“白”,“雪”“输梅”“香”,它们分别陈述“梅”“雪”的缺点,故应选B,而A、C、D总结时语意都有所扩大或转移。行文内容一致所谓“行文内容一致”,其实指的就是话题要一致,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出岔,节外生枝,内容当然就不能一致了。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衔接句的内容一定要与原文的整体含义,特别是局部关键词语的含义要相互照应。句子衔接解题技巧之二行文内容一致例4、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A.有欢快唱歌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B.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唱歌的小鸟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造型独特的植物盆景D.有欢快唱歌的小鸟,有活泼的宠物狗A分析:此题要与“动植物”相互照应,只能选A.语句间的相应,包括:①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②关联词语的照应、③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④句式的前后照应、⑤指代的前后照应、⑥注意过渡照应等。例5: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D.只要认真想,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B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有的问句一连提出两个问题,便要同时兼顾两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的不连贯。问答照应例6: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C关联词语的照应例7: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A、就是缺少发现B、就是要去发现C、而是缺少发现D、但是要去发现[简析]我们知道,“不是”不能跟“但是”搭配,故排除D项。因原文中“有美是到处都有的”,故不存在选择关系。A、B两项中“就是”与“不是”构成选择关系,与语意不符,只有C项中的“而是”与“不是”构成并列关系,符合语意,故C项为正确选项。C关联词语的照应例8: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C题干项提到“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接下来应先后陈述“刘言”“李莉”的“长”,词序上应相照,故可排除B、D,而A项不但陈述其“长”,也陈述其“短”,不合题意。只有C项才是最符合也最连贯。语序间相照应例9:为画线处选择恰当句子,使上下文衔接。秦朝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或驻京师,或戍守边疆;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B.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C.中央常备军的统帅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D.中央常务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D题干项由三句组成:先提秦朝军队分两种,接着承前分别介绍,最后点明军队总数量。抓住“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这一句式,为保持前后句式的统一,可排除A、B,以便让“中央常备军”作陈述对象,另外“由……统率”,可排除C项。这样D项“中央常备军由……统率”与题干项的句式结构上一致,连贯紧密。句式前后照应例10: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时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限制修饰显然不行,只有C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指代的前后照应提承照应一致(1)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了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能够照应统一,因此,必须对语段进行通盘权衡,瞻前顾后,而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提承照应一致(2)所谓提承照应的一致性,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要与后面承接的内容要一致。最常见的形式是句子中出现的双面词——“与否”、“是否”、“是不是”、“有没有”、“是非”、“胜负”等,它们表示事物的两种可能性,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前面提到的是两种可能性,而后面承接的只涉及到一种情况,形成照应不周全的语病。另外,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句子衔接解题技巧之三提承照应一致例11、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幻想它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植物B.无数植物都长满了荒芜处C.植物都长满了所有荒芜处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D分析:依照“所有……都……”句式,此题只能选D.句子衔接解题技巧之四句式结构一致例12、。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新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烤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已萎缩,显得崖壁很瘦削。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B分析:题干中表现的是秋冬寂静、冷落、凄清(荒凉而肃杀)的情景,呈现出的是冷色调,因而只有B符合此情境。A项描绘的是火热灿烂的景象,D项描绘的是清新明丽的景色,都跟下句意境有矛盾。C项描绘的景色虽然跟下句一致,但角度不对,“矗立在江对岸”,表明是远望,那又怎能望到江对岸坟地石碑上的模糊字迹?显然是不合的。B项无论从描写的情境看,或者从描写的角度看,都与下句衔接得当,自然应选B。对于写景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如果注意这些差别,就容易辨别选项的正误。句子衔接解题技巧之五语句意境一致例1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依据事理的逻辑顺序安排句子的能力,难度不大、但角度较新。题目所提供的四个选项内容承接上文,说该厂领导的错误做法及后果。B、D项前两句“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事理先后倒置,应先说“传达”,后说“购置”。A项错在“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