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本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一、什么是《旅游学概论》1、课程性质《旅游学概论》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旅游学是把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以世界范围为统一体,以旅游活动中的预先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本质特点、社会作用、内外条件和发生及发展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2、课程内容中心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1)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3)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三大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4)旅游活动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正面、负面影响)(5)其他相关问题(如旅游组织、旅游市场问题等)3、特点(1)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2)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旅游学概论具有基础性的特点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旅游学概论景区(点)经营与管理主要客源国概况旅游经济学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保护旅游心理学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积累专业素养(1)掌握常用专业术语(2)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2、建立自己的学习途径:课堂听课——图书馆——网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三、如何进行《旅游学概论》学习?推荐资料•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等);我国现有旅游专刊12种(旅游学刊等),旅游专报7种(中国旅游报等)。•推荐网站:四川旅游政务网,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卫视,中国国家地理网,乐途网,穷游网等。•视频:《茶马古道》、《行者》等。第一章旅游的概述•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旅游的定义、特点;认识并掌握旅游的本质及基本属性;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本章教学重点1、关于旅游的定义2、旅游的特点3、关于旅游的本质属性课堂讨论:你是怎样渡过假期的?玩=旅游?身未动,心已远!什么是旅游?•勇气•效率•应变•养分•旅游=混血•极端•身份•丰盛•造梦•创世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第一节旅游的概念一、旅游的词义•“旅”——即旅行,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到另一地方的移动过程。•“游”——即遨游,也即外出游览、观光、娱乐的意思。•旅行与旅游的区别:•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包含旅行和游览。•旅行只是游览所凭借的手段和形式,而游览才是旅行的目的和内容。二、国外关于旅游的定义(一)旅游界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1、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2、国际定义——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由于这个定义于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所采用,因此称为“艾斯特定义.3、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并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其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并且暂时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年。”•这一定义强调旅游的暂时性,异地性及非就业性。4、目的定义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5、流动定义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6、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这个定义强调的是:逗留的时间。7、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二、国内的旅游定义1、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2、李天元对旅游下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的综合性。3、谢彦君对旅游下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这一定义强调的是: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愉悦休闲三、综合旅游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为期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出访问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由旅游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只有与旅游者的活动直接和间接有关的关系和现象才包括了在旅游的概念范围之内。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思考:什么是惯常环境?1、人们常去的地方;2、居住地附近的地方。•旅游的三要素•——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逗留的时间知识补充:旅游的目的•游山玩水旅游观光•探亲访友联络感情•消遣休闲享受生活•寻找艳遇和刺激的绝佳途径•逃避现实,寻求内心的平静•散心,过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永远在路上,探索奇趣的未知第二节旅游的特点1、审美性:从旅游者来看,获得身心的愉悦,追求最大程度的审美享受,是旅游者的普遍动因。从审美对象来看,均是体现美的载体。从服务对象来看,均是创造和生产美的行业。2、异地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远方崇拜”:对远方世界产生的憧憬,遐想等“换换环境”:是追求猎奇的直接体现3、流动性线上运动:即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到结束旅游返家这一空间移动过程。点上运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4、暂时性:是在时间、地点上的特点。5、综合性旅游活动的构成内容上旅游活动的涉及范围上提供服务的行业与部门的多样性第三节旅游的基本属性一、社会属性。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社会时期,旅游现象具有不同的特点。二、经济属性。旅游尤其是现代旅游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现为:--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旅游的规模、内容、方式和范围;--旅游的发展又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三、文化属性。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包括休闲、追求体验、新知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四、政治属性。旅游与政治关系十分密切。表现为:--稳定的政治环境才会有旅游的发展。--旅游作为交往活动,有利于加强国家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和促进世界和平,经济上还可以平衡进出口贸易。第四节旅游的本质一、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1、旅游者在其旅游的全过程中既不为社会也不为自己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享受着他人的劳动成果,挥霍着自己以往的积蓄。2、旅游是在物质生活和精神需要层次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发生的行为。3、与日常消费在时间,方式,效果,导向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差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高层次需要低层次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消费方式上看,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性消费”;而日常消费则是一种“连续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看,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非理智性消费较多;而日常消费则是“溪流式消费”,理性消费色彩较浓。•在消费的实际效用上,旅游消费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目的是寻求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日常消费主要是为了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所需作出的购买行为。二、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可以打破地域、种族、性别、年龄、等级的限制•容易使人们抛弃偏见,沟通思想三、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旅游的目的是借助各种可能愉情悦性的活动达到愉悦的人生体验。•以闲暇时间为前提•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分析:•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作业:1、自由组合成8—10人的协作团队,选出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及成员的分工。2、对途经的骑游及自驾游者进行调查。3、调查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拟定。4、以调查问卷或PPT的形式汇总后上交,并附上调查总结报告。第五节旅游活动的构成一、“三体”说(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1、社会的人2、历史的人3、现实的人(二)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三)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二、“六要素”说1、吃2、住3、行4、游5、购6、娱这六要素是中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指导旅游业的规范,衡量旅游业的标准。第六节旅游的基本类型一、按地理范围划分的旅游类型(一)国内旅游1、定义: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所进行的旅游活动。2、区分标准:常住国内;旅游界限不超出国界。特例:不属于所在国的,长驻(1年以上)的外国人,在所在国进行的旅游活动也属于国内旅游。3、国内旅游分类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二)国际旅游1、定义: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2、特点:跨越国界3、分类: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特例:港、澳、台同胞来大陆旅游仍属入境旅游,反之,我国大陆居民赴港、澳、台旅游属出境旅游。还可分为三类:•1、跨国旅游•2、洲际旅游•3、环球旅游(三)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1、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旅游者的行程是否跨越国界;(1)在消费程度上(2)在逗留时间上(3)从便利程度看(4)在经济作用方面2、联系国内旅游是发展国际旅游的先导,而国际旅游则是国内旅游的延伸与发展。请问:中国是先发展的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发展中国家一般先是入境旅游,再是国内旅游,然后是出境旅游。•其他差别:•A、从消费程度来看,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低于国际旅游。•B、从停留时间来看,国内旅游逗留的时间短于国际旅游。•C、从便利程度来看,国内旅游比国际旅游便利。既没有大的语言障碍,也不需要办理什么繁杂的手续。•D、从经济作用来看,国际旅游对接待国家里说,可以通过挣取外汇的方式增加经济总量,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国内旅游只是促使国内财富的重新分配,其总量并不增加。二、按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类型(三分法)(一)消遣旅游: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包括观光、度假、探险等1、观光旅游:最古老,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特点:(1)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旅游热点;(2)旅游者以观赏游览为主,流动性较大,逗留时间不长,重游率低;(3)适应性强(4)对价格较敏感,自由度较大;(5)受气候自然条件影响较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