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沪浙苏产业结构分析摘要:长江三角洲我国东部沿海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本文运用偏离份额的方法对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作了实证研究,根据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中体现的关于各行业的全国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移份额和区域竞争力份额三大指标的不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揭示相互间差异,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找到其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区;上海;浙江;江苏;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1引言上海、浙江和江苏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三个省市。由于三个城市的地理区位位置相近,故这20多年来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状况、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差异等各种因素,导致产业结构形成差异。如今三省市又同时处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上海大都市圈中,这就要求三省市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抓住机遇,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道路。故本文寄希望于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三个省的产业结构的优劣,并据此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2偏离—份额分析2.1基本原理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所在的大区或者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量,既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以说明此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2.2数学模型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己发生变化,基期年区域i的经济总规模为bi,0,终期年的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原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t=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基期年和终期年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i某层次上级区域在相应时期基期年和终期年的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区域基期年和终期年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那么: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rij=(bij,t–bij,0)/bij,0;(j=1,2,…,n)全国j产业部门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Rj=(Bj,t–Bj,0)/Bj,0;(j=1,2,…,n)以全国各个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为标准,将区域i各产业部门的规模标准化为:b’ij=bi,0×Bj,0/B0;(j=1,2,…,n)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偏离分量Pi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三个分量,依次表达为:Gij=bij,t-bij,0=Nij+Pij+DijNij=b’ij×RjPij=(bij,0–b’ij)×RjDij=bij,0×(rij-Rj)PDij=Pij+DijNij为区域增长份额(或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是指区域i的j部门规模如按照全国的结构比例分配,并按全国整体的产值增长速度所应当发生的变化量,也就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Nij越大说明区域i内任一产业按照所在区或全国部门的结构比例和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越大。Pij为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或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i的j部门比重与全国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的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的平均速度差异,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此值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Dij为区位偏离份额(或竞争力偏离分量),指区域i的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j部门的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说明区域i的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需要说明的是,竞争力偏移分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因素,它得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业构成以外的一切因素,主要有生产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规模结构等。PDij为总偏离分量,反映区域i第j个部门总的增长优势。2.3模型建立本文选择沪浙苏三省市十九个行业城镇单位职工人数作为研究对象,全国十九个行业城镇单位职工人数作为参考系,单位为万人。其行业按序号分依次为(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餐饮业(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16)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与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2004年为基础,2008年为末年,原始数据来源2005年和2009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见表一。(本来应该以2009年为未年,这样周期长点,不过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还没有出来)3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3.1Shift—Share分析表由全国增长份额分量(Nij)可知,上海市只有农、林、牧、渔业(-1.70),批发和零售业(-0.70)的全国增长份额(Nij)为负,这些行业为全国性衰退部门,其中农、林、牧、渔业衰退程度较为严重。其余部门满足Nij0,为全国性增长部门,其中制造业(7.65)的增长量最大,建筑业(3.84)次之。由产业结构偏移份额分量(Pij)可知,上海市采矿业(-0.9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5),建筑业(-1.64),批发和零售业(-1.4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09),教育(-0.7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2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3),在全国有亏空,其中建筑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最为严重。其余部门满足Pij0,在全国有盈余,其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3.76),农、林、牧、渔业(1.56),制造业(1.19)对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最大。由区域竞争力份额分量(Dij)可知,上海市除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98)竞争力较弱,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5),教育(-0.09)的竞争力份额为负,竞争力微弱。其余部门满足Dij0,这些行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其中,制造业(83.95)和交通运输,租赁与商务服务业(8.44)的竞争力尤为显著。由全国增长份额分量(Nij)可知,江苏省除农、林、牧、渔业(-2.25),批发和零售业(-1.03)的全国增长份额(Nij)为负,这些行业为全国性衰退部门。其余部门满足Nij0,为全国性增长部门,其中制造业(11.22)的增长量最为显著。由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分量(Pij)可知,浙江省的亏空行业占了一大半,其中采矿业(-1.24)亏空较为严重,其他亏空行业亏空较为量少。Pij0的行业七个,在全国有盈余,且盈利很大,支撑了浙江整个的经济总量。其中建筑业(5.24),制造业(4.13),农、林、牧、渔业(2.25),租赁与商务服务业(1.19)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功不可没。由区域竞争力份额分量(Dij)可知,浙江省除农、林、牧、渔业(-0.19),采掘业(-0.7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04)的竞争力份额为负,竞争力弱。其余部门满足Dij0,这些行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其中,制造业(90.94)的竞争力尤为显著,建筑业(14.53),批发和零售业(4.4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47)的竞争力较强。由全国增长份额分量(Nij)可知,江苏省除农、林、牧、渔业(-2.88),批发和零售业(-1.18)的全国增长份额(Nij)为负,这些行业为全国性衰退部门。其余部门满足Nij0,为全国性增长部门,其中制造业(12.94)的增长量最为显著,建筑业(6.5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36)的增长量也较为显著。由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分量(Pij)可知,江苏省除制造业(5.50),农、林、牧、渔业(1.00),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事业(0.11),批发和零售业(0.04);金融业(0.04)文化、体育与娱乐业(-0.07)在全国有盈利,其中制造业最为给力。其余部门均为Pij0,在全国有亏空,其中建筑业(-2.97)亏空较为明显。由区域竞争力份额分量(Dij)可知,江苏省满足Dij0的部门较多,这些行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小。制造业(32.82)的竞争力尤为显著,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潜力。3.2Shift—Share分析图在部门优势分析图中,对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类。以PDij的值为横坐标,Nij的值为纵坐标,在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标点。分析图中,两条倾斜度为450的等分线把坐标系分为8个扇面。处于第1、2扇面中的部门为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处于第3、4扇面中的部门为一般部门,其中处于第3扇面者为虽具有部门优势,但却为衰退部门,处于扇面4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处于第5、6扇面中的部门为较差部门,这些部门在总量上为负增长,其中扇面5虽为增长部门,扇面6中虽具有部门优势,但都不足以消除因部门优势或全国性衰退造成的负贡献。处于第7、8扇面中的为最差部门,既无部门优势,又为衰退部门。在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中,以Dij的值为横坐标,Pij的值为纵坐标,在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标点。分析图中,以同样的方法绘制8个扇面。处于扇面1的为原有基础好,竞争力强好部门;处于扇面2的为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较好部门;处于扇面3的为基础差但发展快的较好或一般部门;处于扇面4的为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处于扇面5的为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处于扇面6的为基础很差但发展很快的较差部门;处于扇面7、8的为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的最差部门。具体分析见CAD图4三省市的产业结构优缺点比较通过以上对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的Shift-Share表和Shift-Share图的分析,认识到三省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上海市产业的显著特点是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转移,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该省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竞争力以及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明显超过其余两省。江苏省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通过以上的分析认识到,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层次与浙江、上海相比略显偏低。第三产业虽有迅速发展,但仍然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新兴的社会服务业比重偏低。第二产业虽然在全国的地位比较重要,尤其是制造业地位突出,但高新技术含量偏低,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小,缺乏类似其他省市所拥有的在全国甚至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优势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上,三省的制造业各项分量值相较于其余产业都较大。但其中浙江省制造业的竞争力份额最大,产业竞争力很强。但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水平与上海、江苏相比,特别是同上海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综合来看,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处于上海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中,各城市的产业竞争力表现不平衡,但整体不平衡中又有一致性的东西。首先,这种不平衡具有与都市圈圈层结构的空间格局相一致的特征:内圈城市(浙江省)的产业竞争力明显强于外围城市(江苏省)。这与内圈城市更容易享受到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外资选址受中心集聚外部经济的吸引而产生的区位偏好相关。5产业结构优化建议5.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第三产业的调整力度中心城市上海在制造业竞争力表现上,已经大幅落后于都市圈的平均水平,而紧邻它的苏州、杭州等城市却以逼人的气势快速赶超。而且,由于江浙两省规模以下制造业产值比重较高,因此江浙城市制造业实际上的发展速度更高,高于上海的程度也更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似乎有在周边的崛起下陷落的趋势。但是这正是我们需要上海市做出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上海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退出部分制造业,不仅是加强自身竞争力,也客观上为都市圈其他城市发展传统制造业经济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符合都市圈经济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