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体系变革[M].何流,张京祥.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8公共政策分析[M].陈庆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规划师初步认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培养综合决策、团结协作、协调组织及科学表达的人文素养戴维•伊斯顿——“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托马斯•戴维——“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斯拉韦尔与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陶学荣等——“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陈庆云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各种定义所反映出的公共政策的涵义体现为几方面:(1)公共政策由政府或者社会权威部门制定,具有权威性;(2)公共政策解决的是公共问题,重点在于社会资源的权威分配;(3)公共政策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公共政策是有特定目标的活动;(4)公共政策是一种准则、指南、策略、计划。公共政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公共利益,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制定的行为准则。它往往通过法令、条例、规划、计划、方案、措施、项目等形式表达出来。胡宁生——政治性与公共性、稳定性与变动性、公平性与效率性、强制性与合法性。王传宏、李燕凌——利益倾向性、价值取向性、合法性与强制性、过程性和阶段性、政治性与公共性、稳定性与变动性、公平性与效率性、时效性、整体性、多样性、明确性。冯峰、李庆均——公共性、权威性、政治性、价值性、过程性。结合以上学者的论述,公共政策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四个:(1)公共性(2)权威性(3)动态性(4)过程性(1)公共性•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就是公共性。表现在公共政策问题取向的公共性,以及公共政策目标取向的公共性。(2)权威性•“公共政策”一词涵盖“公共”这两个字就意味着政府对于私人生活具有“干预性”或“管制性”的权利。•公共政策的权威性首先表现在政策制定的主体即政府具有公共权力的权威性;其次表现在公共政策实施具有强制性。(3)动态性•首先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目的是协调和平衡公共利益,然而公共利益处于变动之中;•其次,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都是依据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效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再者,与公共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有关系:政策的预定效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变动的,政策的目标、范围及实施的资源和手段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必须及时地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改变。(4)过程性•公共政策有生命周期,即公共政策过程,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调整、终结等环节。公共政策的本质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社会利益: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公共政策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公共政策的本质1增进社会利益2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3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4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5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准则发展效率准则实践检验准则社会公正准则——公共政策价值理性范畴的基本准则公民及公民团体对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权;公共政策必须符合利益普惠原则。发展效率准则公共政策通过引导相关主体的行为、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综合发展效益,从而达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是其维护公共利益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前提。实践检验准则公共政策必须得到大众认可,从而获得可行的基础保障;公共政策必须由实践检验其优劣好坏。公共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导向功能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作用形式:直接与间接作用结果:正向引导与负向引导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形式:直接与间接调控具有倾斜性结果:积极与消极分配功能容易获利的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基本条件存在的社会客观问题;大多数人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受其影响;产生了不同利益的冲突;团体的活动与力量。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系统是由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及其与公共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主体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非官方参与者: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选民)。客体社会问题(事)——直接客体社会成员(人)——间接客体公共政策环境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根据政府介入性的高低可分为: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强制性工具(指导性工具)是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属于政府的政策范畴?是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属于政府的政策范畴?不是,因为:私人问题-私人自治或民间组织处理;某些问题已无解决必要;问题过于复杂,政府无力解决;漠视。部分社会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者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社会期望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但社会现状可观察、表述。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潜在社会问题才可能变成现实的政策问题。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决策当局的重视与行动,此时社会问题就转变为政策问题。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政府的必要行动。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政策问题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属于政府的职能权限范围;二是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威廉.N.邓恩):政策问题的关联性——树立整体协调观念。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政策制定者的认知能力价值取向。政策问题的人为性——重视公共政策对利害关系人的重要影响。政策问题的动态性——正确陈述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罗威)根据问题影响的人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分为:分配型问题管制型问题再分配问题(威廉.N.邓恩)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罗威)根据问题影响的人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分为:分配型问题管制型问题再分配问题(威廉.N.邓恩)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罗威)根据问题影响的人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分为:分配型问题管制型问题再分配问题(威廉.N.邓恩)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阅读《安乐死的伦理争议》这篇文章,具体分析案例中关于安乐死的争论说明政策问题具有哪些特征?(1)政策方案规划概念: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卡普兰):公正无偏原则个人受益原则-最终受益者落实到一般民众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分配普遍原则持续进行原则-可行性人民自主原则-尽可能交予民间处理紧急处理原则-紧急问题优先处理(3)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朱志宏):开放性-多样主体前瞻性-政策方案不落后于问题态势的发展策略性-适应环境变化权变性-动态适应(1)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环节政策目标的设计正确不同的参与者对政策目标的共识确保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目标具有前瞻性政策目标具有可行性政策目标具有协调性政策目标与手段的统一(2)备择方案的设计两步: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细化政策方案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为实现政策目标,可提出多少个可能的政策方案将各方案的轮廓勾画出来,并进行初步设计注意三个方面:政策方案整体上的全面性与多样性政策方案彼此间的互斥性政策方案设想上的创新性细化政策方案两方面的工作:对轮廓设想阶段初步提出的方案加以筛选对初步选出的方案加工细化需遵循几条规则:实用性可操作性细致性(3)政策方案的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可行性评估-重点价值评估为什么设计此方案?与政策目标是否一致?为了谁的利益?期望达到什么结果?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值不值得为这些目标去奋斗?效果评估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物质方面效果与精神方面的效果风险评估风险的强弱程度防范性措施的准备程度可行性评估-重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行政可行性(4)政策方案的优选政策方案的优选标准:效益-政策给社会公众带来的正面的、积极的福利的程度。效率-投入产出比充分性-政策效益满足引起政策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公平性-政策效果在社会中不同群体间被公平或公正的分配回应性-满足特定群体的需要、偏好或价值观的程度适当性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交换说服强制政策方案优选中常犯的错误:利益偏差导致的错误政策获利化政策廉价化政策优惠化政策分割化技术偏差导致的错误仅关注眼前利益把未来看成是过去的重复对问题采取过分简化的解决办法过分依赖于某个人的个人经验决策者先入为主的看法不愿做谨慎的实验工作决策者逃避决断新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起施行):“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乡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1、中国城市规划职能的变迁1949-1984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作为物质空间安排的技术工具,主要工作是落实国家发展计划;1984-1992年的经济体制转轨初期,城市规划开始成为独立的行政职能,适应体制转轨;1992-2001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初创时期,城市规划作为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强化,主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2001年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城市规划开始向公共政策的本质回归,主要作用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城市规划属于一种公共政策城市规划符合公共政策的概念涵义城市规划具备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城市规划满足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城市规划符合公共政策的概念涵义政府或其职能部门作为主体组织制定形成一致的共同目标解决城市发展的公共问题一旦被确定,城市规划成为一种“社会契约”、“作为准则”不再是一纸蓝图,更多地是强调其编制、实施、调整、反馈的过程性城市规划具备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动态性层次性城市规划满足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城市规划“效率与公平”取向的辩证统一城市规划的“实践”取向3、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系统剖析城市规划与其他公共政策比较,具有诸多特殊性。城市规划是一种综合目标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种以空间为载体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种过程开放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种衍生效应极强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种综合目标的公共政策规划系统时间-兼顾长期与短期价值取向-兼顾效率与公平作用范围-兼顾整体与局部文化意义-兼顾保护与增长具体某类或某项规划也是有综合目标的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一种以空间为载体的公共政策本质上,空间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的物质性载体,而且是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实体平台,承载着博弈结构、利益关系和社会价值。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功能就是:在资源分配,尤其是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中,反映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力求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在当代和未来之间的到平衡。——张庭伟,2006从这个角度看,城市规划就是将不同利益主体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要求进行空间化的政策集。博弈(gameplaying):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