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转型思考以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转型思考——以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张艳杨琛丽①【摘要】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城市成为不同地区之间竞争的主体,表现为吸引优势资源的增长极,由于资源型城市有其发展的特殊模式,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大省,有阳泉、大同等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这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利用效率低和不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经历了从依靠资源迅速发展而后走向衰退的过程,产业转型成为这些城市发展的突破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试图引用共生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分析。【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共生【abstract】Theproblemoftheresource-basedcitydevelopintoasustainableonehasreceivedthepeople’sattention.Becauseofthelowefficiencyoftheresourceuseandunsustainable,theresource-basedcities’developmentfacedaproblemthatfastgrowingeconomybasedontheresourceatfirst,butlatterlyturnedintodeclined.Inordertoresolvethisproblem,thecitiesmusttransformtheindustriesandthismaybetheonlyway.Shanxiprovinceisatypicalprovincewhichdevelopbasedoncoal,howtobreakawayfromthisdifficultposition,roadawaytohealthy、sustainableone,isamainpurposeofthistext.【keyword】resource-basedcitiesindustrytransformationsustainable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凸显,进行产业转型已经成为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共识。但是,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怎样解决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各种障碍,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较多地立足于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几大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等,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转型制约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一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措施与对策,作为指导实践运作的理论依据。本文将共生理论引入资源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中,从而为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①张艳(1987~),女,山西晋中人,苏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杨琛丽(1984~),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2一、共生理论概述共生(Symbiosis)一词源于希腊语,在生物学中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的,是指不同种属的营养性联系,是一起生活的生物体的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的物质联系,他指出生物的共生同竞争一样,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袁纯清1998年将共生理论引入经济学研究领域。认为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学范畴的共生是指经济主体之间连续性的物质联系,表现为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的流动。共生理论认为,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模式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其特征指标包括共生度、共生系数、亲近度、同质度、共生密度和共生维度,包括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等。共生的三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在这三个要素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条件,共生关系是关键。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它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共生界面集中体现了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机理,是共生模式形成的内在动因。共生界面选择机制是处理共生单元复杂关系的核心。产业共生是指通过不同企业或产业间的合作,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共识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它包括产业内的共生和产业之间的共生。产业共生的作用有:(1)产业共生促进各产业的协调进化。共生过程是共生单元的共同进化过程,也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必然进化过程。(2)产业共生促进资源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3)产业共生促进竞争形式由“排他性”转为“排劣性”。1本文在共生理论基础上,提出在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要考虑煤炭产业内的共生和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共生,从而找到适合的路径实现有效转型。1陈凤先夏训峰,浅析“产业共生”,工业技术经济,2007.13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背景资源型城市还可以称为工矿城市、煤炭城市、能源型城市、矿业城市等。资源型城市一般是国外学者的看法,在国内被称为矿业城市。国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矿业城市,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却很早就开始,从1949到1999年的50年间,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急剧扩大。图一:中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增长注:本图来源于吴春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资源型城市因当地的资源开发形成、发展,并且资源型产业在当地的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储备逐渐枯竭,往往要经历一个“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而且会致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的广泛利用,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新的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就成为资源型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城市的发展必然要依托产业的支撑,一方面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另一方面以城市为主体的全方位竞争愈加强烈,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制定合适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山西省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山西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据测算,含煤地层面积共610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1%,在全省一级的118个县、市、区行政单元中,就有94个分布着煤炭,占80%。4尽管煤炭业给山西带来了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但是山西省的阳泉市、大同市和临汾市却成为中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市区之一。由于资源枯竭导致企业倒闭或破产,人们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劣,失业人数增加,矿难频发,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逐年上升,因此,面临这些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山西要在中部崛起的口号中,依托自身力量促发展,就必须改变过去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发展路径。针对山西煤炭资源枯竭日益凸显的问题,前不久省政府提出,将大同、朔州等煤炭工业比重大及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七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大同煤矿集团等五个大型煤炭企业作为试点企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转产园区、发展非煤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实现其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可见政府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迫切性并制定对策开始实施。三、目前山西煤炭资源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产业共生视角分析山西煤炭型资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共生单元种类单一,难以适应共生环境的变化工业企业是构成共生环境的主体,可视为共生单元;将种类相同或相似的共生单元划分为一组,可以从组数的数量上判断共生单元适应环境的能力,即组数越多,生存适应性越强。从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构成情况来看,有近80%的企业是以煤炭发展起来的,主要有冶金铸造、化工、发电等,共生单元构成的组数较少,种类比较单一,面对市场风险适应性较差。将共生单元分配到山西的各个地区可以发现,其主要集中于山西的大同、阳泉、晋城、朔州等地,且都以煤焦作为支柱产业,对当地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一方面说明产业共生单元分布比较集中,转型面临的制度障碍较大;另一方面共生单元种类较为单一,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共生模式作用有限,前后向联系较少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共生模式,具体表现为产业链条的疏密与长短。若产业链条越长,涉及到的前向和后向产业越多,种类会越丰富,适应性也就会增强;反之产业链条越短,企业的整体适应性就会减弱。产业链条的疏密也5可以反映出共生单元的生存能力,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流通能力越强,可以加快产业间的技术升级和重组,用市场的力量引导企业的发展。山西的这些大中型工业企业不仅联系比较少,还存在过度竞争的状况,后向联系表现为煤源的竞争,前向联系表现为市场的竞争,使得共生模式无法发挥作用,难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3、共生环境成为制约企业的发展瓶颈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发展受到市场、制度和文化的影响。在资源型城市中,工业企业本身具有发展的特殊性,需要特殊的环境予以维持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煤炭资源的支撑,促使山西难以摆脱过去的发展路径,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危害性;恶劣的生态环境促使大量的人才流出山西,使得文化环境也变得不容乐观,形成了恶性循环。另外,制度给予城市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少资源型城市发展缺乏战略性,为产业转型做的准备工作比较滞后,无法应对市场发展的需要做出战略性调整,路径依赖的思想比较严重,政府也不愿意放弃这些纳税大户,客观上延误了产业的转型最佳时期。四、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转型研究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建设的共同思路是:资源赋存——项目选址——交通建设——城市发展,而且人们在产业发展的思维观念和发展定式上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资源开采和加工做文章2。在这种思路主导下,城市发展极度依赖煤炭产业,而其他产业的发展衰退或是萎缩,导致产业之间的严重不均衡。基于共生理论,我们可以将城市各产业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共生系统,不同产业是该系统的共生单元,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决定其共生模式。要改变城市煤炭产业一煤独大的局面,就要明确其关联产业和接续产业,找到它们与煤炭产业的共生界面,使一个城市的各产业之间达成互利共生的均衡状态,使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整个城市共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我们认为应该将产业共生视为煤炭城市产业转型的最终目标,营造共生环境作为战略重点。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产业之间的共生,选好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在减少产业摩擦、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条件下,使各产业2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课题组,晋阳学刊,20036达到互惠共生,从而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共生理论对产业转型的适用性不言而喻,特别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共生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于产业转型,我们不应只从煤炭产业角度入手,选择其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更应该从产业共生系统的角度出发。在构成共生理论的三要素中,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在短期内无法进行调整,存在着固有性和难以改变的特点,而共生模式比较容易调控,成为众多学者在研究产业共生时关注的焦点。依据系统产业的相互关系及共生单元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共生模式分为以下5种类型:(1)共栖、互利型产业共生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组织结构、经营方式、方向、规模和技术水平上相当,通过将资源利用和利益关系由竞争向互补、协同、合作转变,营造一种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为基础的共生单元,从而建立一个生态网络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在经济和环境上寻求共生或双赢的模式,旨在增强企业的稳定性,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2)寄生型产业共生寄生型产业依附于寄主产业,寄居在寄主产业的区域系统之内,与寄主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有序系统中。这种共生的关键是寄主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恰好是寄生产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这样的前提下,寄生产业“借用”寄主产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生产创造新的价值,而且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延长了资源被利用的链条,增加了寄主企业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